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举措等一系列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复杂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价值。
【关键词】重要意义、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拓展。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需要对这一理论认真学习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内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为此需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二)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神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体人民
劳有所得;
(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四)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医有所医;
(五)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一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另一方面,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大体对应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拓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
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准确判断发展方位和趋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一定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治国的理想、治国的方略,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努力营造融洽相处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理论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六中全会提出了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目标措施。我们要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深刻领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显著标志。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提出构建和谐社
会,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丰富了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最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主编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第1版,第194页
2.王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载于《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3.《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人民网,2005年2月21日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专业2007级3班王玉麟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国际形势新局面的......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8建筑设计(2)班卢海杨3080130227[摘 要]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