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项目的现状与发展创新”。
http://www.daodoc.com/cgi-bin/index.dll?page1?webid=jianwangzhan&userid=147978&columnno=0&articleid=6041
明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万 明 [文史聚焦网]
时间:200年05月20日 作者:万 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来源:文史聚焦网
明史研究,以明代包括南明的300年历史为主要内容。明代与两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即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世界融为一体的全球化开端相联系, 因此,在今天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力度研究明史,无疑具有重要的史学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明史研究作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发展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初以来自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型,进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一个真正的跨越。
一、明史研究发展历程
纵观20世纪以来的明史研究发展,突出特点是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致出现了四个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清末~民初。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近代思想大量传入,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现实中的重要任务, 因此形成了明史研究的第一个高潮,这是明史研究从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转型时期。1905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旨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提出中华民族在世界史上地位的探讨,同时开启了中西比较研究的先河。
第二次高潮是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成为明史研究的重要奠基时期。当时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民族危机,激起了抗战热潮。针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明代东北地区以及满族先世历史研究成为重点。抗战的现实,更促使一批明代抗倭战争的研究成果问世。同时,30年代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涉及中国史研究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由此开端。40年代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研究明史的结晶。这一时期实证性研究成果有吴晗发表系列论文和《由僧钵到皇权》一书,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谢国桢《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李文治《晚明民变》等。此外30年代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开始整理编辑出版,为明史研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次高潮是1949-1966年。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使明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迎来了第三次明史研究的高潮,进入了研究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版发表了数百种著作、数千篇论文,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明代史籍资料。有关明代断代史专著,有李光璧《明朝史略》、李洵《明清史》、谢国桢《南明史略》。政治史方面主要有吴晗《朱元璋传》,经济史方面主要有梁方仲《明代粮长制度》、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和商业资本》、《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王毓铨《明代的军屯》等。有关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先后发表论文200多篇、论文集3部,其中相当大部分涉及明代;而对明代农民战争展开的热烈争论,也有200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出版。1966年以批判明史专家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为导火线,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由此,明史研究也基本上沉寂了十年。
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以后,明史研究恢复了勃勃生机。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研究室《中国近八十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编辑出版,在总结以往研究基础上,将明史研究推向了繁荣发展时期。明史研究获得了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历史所建立专门的明史研究室,其他高等院校也成立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材,为明史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1989年明史学科全国性组织中国明史学会成立,会员达200多人。二是研究领域的开拓扩展。研究涉及明代历史的方方面面,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传统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新的领域得到不断开拓,并获得迅速发展;伴随研究结构的调整,研究向前所未有的纵深发展。三是研究方法的求实创新。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成为趋势,广泛借鉴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地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传统的手工收集资料和写作的方式,已逐步被现代电子技术手段所代替,推动了研究的迅速发展。四是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20多年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无论是论文,还是专著,在数量上都大致相当于或超过20世纪前80年成果的总和。五是对外交流的迅速扩大。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译介大量国外学术思想、理论和方法以及海外汉学成果,同时,学者们走出国门,与外国学者直接交流切磋,使中国明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史研究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方面,出版有汤纲、南炳文《明史》上下(1985、1991),刘重日、周绍泉、曹贵林等《中国史稿》第六册(1987),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八册(1993),傅衣凌主编、杨国桢、陈支平著《明史新编》(1993),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明时期卷》(1999)等。同时,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不胜枚举。进入21世纪,每年出版专著30-50部,论文400-500篇,成果丰硕。近年明史研究热点最为集中的领域,一是晚明研究。世纪之交,全球化浪潮和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促使明史研究学人以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晚明,现出版专著主要有樊树志《晚明史》、万明主编《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前者是晚明历史的全面论述,后者是尝试贯穿问题意识的综合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社会转型及其特质、中西直接接触以及世界融为一体的全球化开端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另一个是郑和研究。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纪念活动,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主办3次学术会议,并组织会议论文集和丛书出版。列入丛书已出版的有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万明《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其他出版论著有郑一钧著《郑和全传》等十余种,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开展的纪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并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研究搭建了学术平台,成为明代中外关系研究发展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明史研究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历史所明史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明史学科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新中国史学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史学科自历史研究所建所以来,已形成所里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之一。1954年,中国科学院历史二所成立明清史研究室,组长白寿彝,副组长王毓铨。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设立专门明史研究室,先后由王毓铨、刘重日、张显清担任室主任, 研究人员最多时达28人,研究力量雄厚,发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具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优势,确立了世界领先地位。半个世纪以来,历史所明史研究室是新中国最早建立,也是迄今为止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明史研究专业化学术机构,明史室五老(包括兼职):白寿彝、王毓铨、谢国桢、吴晗、傅衣凌,均为明史学科的奠基人,新中国明史学科学术体系由此建立起来。
以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为依托,中国明史学会于1989年成立。白寿彝为名誉会长,王毓铨任会长,由当时明史室主任刘重日为副会长,明史室副主任张显清为秘书长。现由刘重日为名誉会长,张显清任会长。学会自成立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已举办十届,对明史研究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明史室组织力量编辑出版《近八十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包括内地和港台地区),对明史研究起了重要促进作用。1980年起,由谢国桢主持,明史研究室主编了《明史资料丛刊》,整理出版明代稀见史料,共出版5 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欢迎。作为研究室的学术园地,1982年至1991年,明史研究室主编《明史研究论丛》,共出版了5辑,加强了明史室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并推动明史研究的发展。
徽学研究中心的创建,形成了明史学科的显著特色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历史所就选购收藏了万余件徽州文书。从1989年开始,历史所正式建立了由明史研究室周绍泉牵头的“徽州文书研究组”,和所图书馆成员组成的“千年契约文书”编写组,1991年编辑、影印出版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40卷,总计约2000万字。徽学中心举办了一次全国、两次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并将文书研究与明史研究紧密结合,发表高质量论著,使徽学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领先地位。
(二)近年明史学科的持续发展
近年明史学科研究人员密切关注世界史**流、国际明史研究动态,使我室明史研究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把握时代脉搏,研究重大问题,努力以研究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十五”期间,我室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问题上,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布置的郑和下西洋重大课题研究和纪念活动,发挥了为党和国家服务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
“十五”期间明史学科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院重、所重多项课题研究。自1999年起我们组织立项,加大研究力度,开展所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明社会变迁研究”。以我所明史室人员为主,联络院外学者合作,形成9人课题组集体攻关。2002年以优秀结项。课题组充分利用明朝档案、徽州文书等中外文献资料,深入开掘专题研究,并走向历史现场,到贵州安顺屯堡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和领域,推动研究深入。成果在200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现研究人员承担有院重点项目《明史研究百年论著目录》(约请许敏主持,全室参加),院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所重点项目4项,我们坚持以重大课题带动学科建设,所重点课题均为“晚明社会变迁研究”课题的专题延伸研究。此外为加强徽学研究,明史学科拟申报院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
(二)学术交流
明史学科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各种学术会议,提交会议论文并到国外讲演,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扩大明史学科影响。如2002年起阿风参加“日本振兴会论文博士计划”,每年出访日本;2005年万明随中国史学代表团参加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并到美国、马来西亚讲演等。此外,近年室里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
“十五”期间,明清史研究室分开后,明史室专门组织了“京津明史专家座谈会”,邀请京津新老专家为学科建设出谋划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明史室作为全国明史研究人员惟一最为集中的学术机构,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学科基础研究。
2002年3月英国人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提出中国首次环球航行、到达美洲的观点,10月出版《1421:中国发现世界》,引起世界凡响。12月明史室与明史学会、中外关系史学会联合主办学者座谈会,组织全室人员为会议翻译资料,会上就其观点提出讨论质疑。
2002年12月,明史室与中国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合作举办“晚明社会变迁研究”学术研讨会,汇集院历史所、哲学所、文学所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大学等高校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的晚明研究学者于一堂,并邀请韩国访问学者参加,会后发表笔谈,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2003年与南开大学明清所合作,举办明史学术月会,两月一次。邀请明史专家张显清、南炳文等做学术报告,为京津两地明史研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
2004年为庆祝历史所50华诞,室里倾谢国桢先生留下的基金,编辑出版《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历史所暨明史室成立50周年纪念专辑。为此我们广泛联系国内外的明史研究专家,包括日本、美国、新加坡、葡萄牙学者,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学者和全国明史专家撰稿。
2005年与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联合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林仁川教授到所讲演《明朝末年东西方海商集团在台湾海峡的争夺》,这一题目涉及的中西关系、海商集团、台湾问题,均为近年明史研究的热点。
(三)科研成果:
近年,明史学科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并组织所外学者合作,撰写出版了一批科研成果,足以说明我们在全国的学术领先地位。成果主要有:王毓铨主编、刘重日、张显清副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张显清、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栾成显著《明代黄册研究》,沈定平著《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万明著《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中葡早期关系史》、《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吴艳红著《明代充军研究》等。个人研究文集有王毓铨《王毓铨史论集》(上下)、刘重日著《濒阳集》;译著有阿风等译《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明史学科人员主编论文集有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周绍泉主编《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
(一)、(二),万明合作主编《郑和研究百年论文选》、《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一九0五——二00五)、《16-18世纪中西关系与澳门》(中外关系史论丛第9辑)等。明史学科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好评,荣获院、所多种奖项:如王毓铨论文《论明朝的配户当差制》、王毓铨主编、刘重日、张显清副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王玉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栾成显专著《明代黄册研究》、万明论文《明代中葡两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专著《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中葡早期关系史》等。
目前,明史室是中国惟一一个明史研究人员最为集中、学术资源积聚的学术机构,明史学科是历史所具有传统优势的一个学科,多年来始终站在学术前沿。相信在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必将保持优势,推动明史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
【原刊于2006年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有删节,此为全文】
文史聚焦网(http://www.daodoc.com/ws/index2.asp)发布 2006年01月18日
史学评论网(http://historicalreview.jianwangzhan.com)转发 2006-05-20
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编者按:2010年12月24日,“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旨在面向社会各界精英,搭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现代经济学和现代......
《明史研究》总目(1-8辑)高寿仙2004-09-21 02:22:15 阅读摘自史学评论网7913 次[编者按]《明史研究》是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的一份不定期刊物,1991年创刊,到今年已出版8辑。受中国......
【电教片解说词】【解说】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在这里,在这块诞生了“龙山文化”的土地上,文明与发展的足迹,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始终奏响着时代的强音。当这一页又一页......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摘要】?S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创建变得愈加容易。但是,在新时代的竞争大潮中,企业应该如何生存发展下去变得至关重要。所以在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创新与发展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