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浅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谈”。
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浅析
——台前县农业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的倾斜,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但财政支农工作依然存在新情况、新问题,财政支农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拓展。因此,客观全面地分析支农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开创财政支农工作新局面,对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财政支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财政支农投资渠道分散。各涉农部门根据自身职责,积极争取各项支农惠农资金,但各项资金额度较小,且有重合。这样就造成各自为战、项目重复建设、质量不高等现象。比如:农业、扶贫、妇联、科技等部门都有农民培训项目;农业、水利、国土都有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项目。都存在资金额度小、项目重复建设等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2、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在资金投入中,直接用于流
通环节的补贴过高。注重惠农直补,而一些关系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如农业品质改良、重大 1
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执法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民科技培训、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等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3、用于农业科研开发及推广的资金较少,制约着现代
农业科技进步。
4、支农资金绩效较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拨入迟缓,影响财政支农建设资金的及时使用;地方财政对支农资金投入增长缓慢,越来越不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
二、解决目前财政支农工作的几点建议
1、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涉农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杜绝片面追求部门利益行为。对于涉及多部门的、建设项目内容相同而又相互交叉的,应共同研究调整,减少重复建设,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范围结合进行,以提高资金效率,优化财政支出。
2、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突出重点,向“三农”重点领
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以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着力点,重点支持构建设施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特色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解决好农
业基础设施落后等制约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通过大力扶持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作社等组织,逐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提高农民与市场对接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大规模效应。县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起点低、带动能力弱的问题,提高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布局的聚集效应。依托现有的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促进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和保证农产品加工原料供应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具有较强带动能力、能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支持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支持高效高产、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支持农业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防控、救助体系,增强现代特色农业防范生产风险的能力;加大农
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农村
经济发展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技术引进、推广和成果转化,支持农业适用新技术、高效新品种、种养新模式的科技攻关,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水平,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二要支持科技培训。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为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三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对关键性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等,由农业职能机构承担,县财政要给予一定工作经费,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多元化投入体系的科技推广模式。
4、整合支农资源。一是围绕统一、高效、便民、科学、协调的目标,大力拓展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等筹措渠道,形
成多元筹资合力。二是整合各系统、各部门的设施、资金、政策、信息、人力、物力等资源,提高支农资金运行效率,减少支农资金运行成本,形成统筹工作合力。三是协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个人的力量,整体筹划,整体实施,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四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科学规范支农项目,力避财政资金“撒胡椒面”,使支农项目由“满天繁星”向“一轮明月”转变。
5、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加强地方
经济建设,开源节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地方品牌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有效增长可用财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来源,增加对支农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比重。同时,通过改进支农资金投放形式,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如果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确实无法到位,可以采取按中央和省财政拨出的资金额度计划立项建设的办法,避免影响主要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O一一年五月十日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研究摘要:财政支农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土地流转加剧、农村新业态发展、农业政策转型及外部环境变化等机遇和挑战,对财政......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研究【摘 要】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手段。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模式的初步建立及财税体制改革......
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考在我国,“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问题,政府在财政支农方面,增加支农资金的总量固然很重要,但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却成为摆在涉......
在农业财政政策中,财政支农,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
财政支农政策介绍 农财科 黄小平一、财政涉农补贴政策…………………………………21、粮食直补…………………………………………….22、农资综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