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单元教材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材解读
银都学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研组
单元内容及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圆明园的诉说”、“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四个二级主题。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你好,祖国妈妈”单元中已经涉及了对革命先烈的认识和了解。而本单元更是把英雄人物和爱国群众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和斗争环境中,更深刻地体现其爱国精神,使人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我们从远古走来”侧重于古代史,本单元则承接上篇,侧重于近代史。“圆明园的诉说”:通过了解圆明园曾有过的辉煌和被毁灭的悲剧,在令人痛惜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追溯自1840年以来,外国侵略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发现铁证如山的史实,然而,在这一段黑暗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战斗,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前赴后继,团结一心,终于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帮助学生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为的就是让他们牢记历史教训,体会到“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这样一个时代使命。活动主题一 :圆明园的诉说
本主题试图以“圆明园的诉说”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晚清中国的侵略罪行。教科书选了“火烧圆明园”、“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重大事件作为具体的知识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
关于圆明园的故事和资料相当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然后整理出带普遍性的,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让他们分组合作,一起完成。如:圆明园是怎样建成的?我们能找到哪些圆明园的图片?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最辉煌时的圆明园有哪些著名景点? 当年圆明园被掠走的珍宝有多少,现在的去向如何?„„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场悲剧的深层原因: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会在帝国主义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 ?
教科书47页的小资料,介绍了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列强开始侵略中国的史实,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科书以《南京条约》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重大事件为代表,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段历史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和危害。可以在网上找找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地图,和战后的地图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旧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史实。
这一主题建议老师们在启发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适当地补充,介绍这段历史概况,帮助他们对资料进行整理,使学生脑海中对这段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一个简单而又比较清晰的脉络,以免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活动主题二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
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野蛮,可耻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分子仍然企图歪曲历史,掩盖自己的罪行。本主题用各种血腥惨案,真实照片,人物记录,遗毒事件等,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日本侵华的一个个铁证,帮助他们了解历史的真相,以史为鉴。
教科书第49页的照片上,是两个神色肃穆的少先队员,他们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默默凭吊30万遇难同胞,旁边是一个特定镜头“30000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这样一个纪念碑前,必然会心情沉重。用这样的事实导入,用意在于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让学生自觉地和书中的少年一起去学习这段历史,同时也对现代中国人不忘国耻的民族精神给予了肯定。
“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是两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他必要的背景资料。结合第50页的三张照片和《东史郎日记》,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访问身边老者的活动,让他们获得更真实可感的资料,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
齐齐哈尔遗毒事件和刘连仁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他们对中国劳工的奴役等罪行,更给中国人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创伤。
给日本小学生写信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能够以史为鉴,努力缔造和平。学生作品中表达的个人观点,代表一种导向:我们要让日本政府和民众正面历史,认识到过去的罪行,以真诚的心态祈求和平,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教科书第54页的“百年屈辱”网页制作活动,是对前两个主题的小结。不一定要制作网页,可根据学生实际条件来决定。
这一部分内容主题鲜明而且容量很大,不必面面俱到。教学时,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侵华战争的危害,加强国防意识,知道不让悲剧重演的保障就是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活动主题三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但是,勇敢不屈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并且最终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几代中国人的抗争历史。
“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事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正是辛亥革命时期爱国精神的代表。教科书第57页的活动以制作纪念日明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从“五四”爱国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一系列事件,从而了解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拓展,不仅可以制作节日纪念卡,也可以制作革命英雄人物纪念卡、著名战役纪念卡等,做成一套套的明信片,分类整理,开展爱国教育宣传活动。
教科书第58页的《义勇军进行曲》,帮助学生认识爱国群众团结抗战的革命热情。教科书第59页的组合图文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胜利,其因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国共合作,军民一心,同时取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等等。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很多,教科书只列举了“死守闸北”“血战台儿庄”“灵活机动的游击队”三个事例,安排了一个交流活动,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也可以把这些电影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去看,然后在班上交流感受。活动主题四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在前三个主题的基础上,本活动主题进一步总结历史教训,激励学生向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学习,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以教科书提供的资料作范例,组织学生参加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组织主题班会,向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
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让祖国强大起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这一主题时要注意避免生硬说教,要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力量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本单元各课内在联系:
本单元包含《圆明园的诉说》、《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四个活动主题。“圆明园的诉说”通过了解圆明园曾有过的辉煌和被毁灭的悲剧,在令人痛惜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追溯自1840年以来,外国侵略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发现铁证如山的史事。然而,在这一段黑暗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战斗,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前仆后继、团结一心,终于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帮助学生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为的就是让他们牢记历史教训,体会到“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这样一个时代使命。可以说,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安排,既避免了严格按照时间线索细说历史而引起学生乏味的情况,又相互关联、主题鲜明,给学生更大的警惕和震撼。学情分析:
就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而言,“历史”似乎是抽象的,离他们的生活距离很遥远,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在开始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之前,可以先请学生说说起始页画面的内容,在这些图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在此基础上老师适当介绍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去关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和画面,同时结合主题文字,理解为什么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激情,奠定整个单元的情感基础。本单元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等内容要求。
本单元的总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近现代列强侵略中国的部分史实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部分抗争事例,缅怀革命先烈,爱戴革命先辈。
2、能力目标:
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和表达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强不表志,能树立爱国志向,明确自己的责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素养。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百年屈辱史,愿意为振兴中华尽一份责任。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本单元四个主题,在“圆明园的诉说”中了解历史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痛斥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在“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牢记历史教训,从而体会到“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这样一个时代使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主题在单元中的作用、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充满兴趣的活动(如:收集资料;制作纪念日明信片、节日纪念卡、革命英雄人物纪念卡、著名战役纪念卡等;观看爱国电影;讲英雄人物事迹;辩论赛、实话实说、小小调查员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旧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史实;认识到侵华战争的危害,加强国防意识;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力量来感染和熏陶学生;知道不让悲剧重演的保障就是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圆明园的诉说》 1课时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 1课时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课时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1课时
2012年2月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圆明园的诉说”,让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晚清中国的侵略罪行。初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不能忘记的历史第一课、圆明园的诉说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主权,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灾难;2、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以及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
历史不能忘记――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 ,南京大屠杀却成了这个城市永远的伤疤!对于来自北方的我来说,对南京......
历史不能忘记-------------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在这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缅怀先烈,感受革命英雄事迹活动。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