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 文言文虚词,重点句式_必修一二文言文句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00:58: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必修一二 文言文虚词,重点句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必修一二文言文句式”。

5.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

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例解]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如此(这样)”“那”。

8.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例解] 用作副词,用来修辞动词,相当“这样(地)”。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例解] 用作助词。作形容词、动词的词尾,和“然”的用法相似:相当于“的”“地”“着”。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例解] 用作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当的量词。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例解] 用作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或在“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5.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例解] 用作助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也可用复音虚词“且夫”,不必译出。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例解]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5.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例解]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解] 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例解]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解] 用作无指定代词,充当主语。代人时,相当于“没有人”“没有谁”。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例解] 代物时,相当于“没有什么”。

5.今为君计,莫若遗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例解] 用作否定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7.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例解] 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劝戒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

其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例解]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7.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例解]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例解] 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然

1.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例解] 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解]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4.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例解]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6.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例解] 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7.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例解] 用作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注意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三、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1、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2、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四、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③《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晋出入,余唯利是视。⑥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

(3)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五、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 七

八、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文言文虚词重点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文言文虚词重点知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

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精选7篇)由网友“xgzuxuan”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希望大家喜欢!篇1: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 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

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

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我们看看下面的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一起学习吧!高中文言文重点虚词之(1)代词指代前面......

文言文中非重点句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文言文中非重点句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必修一二 文言文虚词,重点句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一二 文言文虚词,重点句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