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第一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语第一单元课文”。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预学
1、读课题,读三首古诗。
2、认读生字。
亭、庭——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3、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三、交流
预学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四、拓展 1.抄写生字。2.读、背三首诗。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二、预学
1、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三、交流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四、拓展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第三节
一、吟诵、理解《望洞庭》
二、预学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三、交流
指导背诵《望洞庭》
四、拓展
指导背诵《望洞庭》
第四节
一、吟读、理解《忆江南》
二、预学
1、释题:忆,“忆江南”。
2、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三、交流 能?
2、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拓展
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教后反思: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教学过程:
1、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二、预学
1、(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三、交流
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在读中体会山的:“奇”、“秀”、“险”。
四、拓展
1、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五、作业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教后反思: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预学
1、填写生字表。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盘曲
明艳 突兀
森郁 孔隙
昏暗 挤压
稍微
婉蜒 名目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3、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交流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1.抄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学
1、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2、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3、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4、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二、交流
1、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2、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三、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预学
1、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3、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三、交流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四、拓展
1、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五、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后反思: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预学
1、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2、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3、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交流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三、拓展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四、作业
复习词语卡。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9巨人的花园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教学思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
语文 七册(第一单元)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3按认读和读写的......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主备人:黄萍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
说课稿李立娜一:说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一)阅读与鉴赏1.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
16、化石吟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