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文库小编猜你可能喜欢“大学计算机报名”。
大学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锦集20篇)由网友“爱发护发小行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学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院专 业学 号
姓名
同组实验者
20XX年月日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 。。。。。
二、实验原理 。。。。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 。。。。。
五、附件:原始数据
****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篇2: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篇3:大学实验报告评语
(1)本次实验查看了很多资料,感觉这个学期在张老师的课上学到了些知识受益匪浅,通过回转实验我查看了大量资料。学到了很多知识,复习了《自动控制原理》的第三章的内容,了解到了PID参数调节的方法过程。又看了张老师编的《船舶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建模与数字仿真》,在里面学到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些知识。例如NOMOTO模型的建立,和干扰的引入。在CNKI上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有所借鉴。
(2)通过本学期学习张老师的课程,感受到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待学生的和善,通过阅读张老师的博客学习到张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上经常总结的良好习惯。由于本人刚刚踏入研究生行列,学术能力有限,文章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纰漏,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3)闭门造车为大忌!单纯的只考一本教材,凭借自己的思考来做这个实验,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会发现,有很多好用的参考方法。按照自己目前的知识量,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很难比现有的一些好的算法更精确,同时还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所以就像张老师说的,要博学之,慎思之,获取的知识量多了,思考的问题多了,集百家之长,才能将提高自己。
(4)通过本次实验,自己对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参数是在自己多次计算和反复尝试下得出的,在这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耐心,从中体会到学习需要认真的态度和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因为能力有限做出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希望以后与张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在此感谢张老师耐心回答本人的若干问题,感谢张老师生动的授课,感谢张老师的批阅。
(5)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船舶建模和以及基本的实验,并对建模理论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而且张老师平时上课时讲的那些道理我都有种共鸣感,我也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张老师记忆时用的那些口诀,启发我要善于找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这门课,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6)虽然收获颇多但是通过实验发现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本实验中的传统PID控制器体现出了其稳定可靠的控制特性,但是在要求更高更加复杂的环境下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今后可以考虑利用一些经过改进的引入智能算法的PID控制器,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还有就是调试时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让系统达到稳定理想的状态,耗费了大量时间;今后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用Nomoto模型仿真与本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以及大惯性物体的低频段动态特性的重要性并且体验一下Nomoto模型的简化工作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最后要感谢张老师的生动幽默的教学,让我这个初来海事大学的学生对船舶方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7)通过本次实验,尝试了在matlab环境中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了解了matlab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感受到了仿真工具simulink的强大之处。更重要的是,作为海事大学的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船舶控制以及航海有关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是必要的,即使没有能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本次实验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仿真及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但是,本次实践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埋下了伏笔。诚挚感谢为我们带来研究生第一节课以及后续的精彩课程的张显库教授!
(8)理论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很多的理论知识即使我们学过了也未必会对其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很多知识在理论中听起来挺简单,一旦应用到实际中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就拿回转试验来说吧,本以为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理论上给一定的舵角船舶就会做圆周运动,然而实验中始终无法提取到X、Y分量,画出回转曲线。后来经同学指点才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航向保持仿真中,起初天真的以为输入信号经过PID调节器直接给船舶数学模型就可以了,实际上该信号需要在经过舵机模型才可以输入给船舶模型,理论与实际相差有些大。
篇4:大学生物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生物传感器 与测试技术
课程名称 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姓 名 徐梦浙学 号 专 业 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 王建平/叶尊忠
一 热电偶传感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
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 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所需仪器
四、
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
注意事项
五、 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
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 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 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 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
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 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 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 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
十一、 实验步骤:
十二、 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
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十三、 打开nextpad,运行热电偶实验应用程序
十四、 查看传感器介绍,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温差与热电势之间的关系。
十五、 在特性曲线页面。选择不同型号的热电偶观察各型号热电偶的V-T,在测温曲线的
下方,手动模拟产生热电势的.值,观察测温曲线。
十六、 在实验内容页面中了解实验的内容、操作方式和过程
十七、 在仿真页面任意改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和运算放大倍数,记录E(T,T0)和
冷端温度仿真的输出值E(T0),将数据填写到热电偶温度手动测量表中,查表计算热电偶的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十八、 在测量页面
十九、 选择实际接入的电阻
二十、 在nextsense01中,用杜邦线将R2 R4链接到运算放大器上。
二十一、 调零。将A、B端用杜邦线短接,调节模块右侧下方的电位器,对放大器的输
出Vout进行调零。 二十二、 测量。选择K型或者J型热电偶其中一个,连接到A、B两端,在自动测量页
面,点击页面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将热电偶放置到热水中记录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范围至少30度)。 二十三、 在nextpad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上的数据保存按钮,选择保存的表格,进行数
据的保存。
二十四、 数据及结论(绘制数据点散图,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误差)
冷场温度 热电偶输出电势(uV) 20.64 3543.21 20.65 3500.6 20.65 3731.66 20.65 3730.34 20.64 3797.56
测量点温度
87.59 86.81 91.08 91.06 92.3
温度差 66.95 66.16 70.43 70.41 71.66
20.64 20.65 20.65 20.65 20.64 20.65 20.65 20.66 20.66 20.65 20.66 20.65 20.66 20.64 20.66 3815.1 3561.15 3491.3 3509.37 3463.48 3472.74 3514.91 3535.65 3585.15 3601.62 3544.6 3443.76 3421.89 3410.39 3461.66 92.62 87.93 86.63 86.97 86.11 86.29 87.07 87.46 88.38 88.68 87.63 85.76 85.36 85.13 86.1
71.98 67.28 65.98 66.32 65.47 65.64 66.42 66.8 67.72 68.03 66.97 65.11 64.7 64.49 65.44
结论:
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被测传感器的比例系数为54.020。根据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且有规律变化的这一特性,可以实现测温功能。
篇5:大学生物实验报告
白色背景
题目:用短语,不用句子:……的研究,不要用学科题目作标题;英文:A study of…… 通讯作者:BOSS,支持者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宜举例,不用引文。英文摘要调整一下,符合英文顺序。关键词:分子式、化学式不作为关键词,要写全名。常规技术不做关键词如离心,英文关键词用,隔开
前言:常见的引言包括以下内容:
1 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2说明课题的性质、范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的目的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4 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和实(试)验设备;
5 研究工作的新发现。
研究背景理论依据(XX是什么,研究进展,实验原理包括方法原理、实验对象原理即为什么选这两个对象,有无关联,判断原理的依据)、研究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方法(怎样研究)400-500字左右,文献综述包括在前言里。
写前人……本研究……希望得到……的结果
材料:写主要的,例如树脂,Tris,其他就写国产分析纯,如NaCl,烧杯、试管不写
方法:众所周知的方法不写,如离心。写出方法名字,注明参考文献,重点写改进方法。例如:提取效果为……的电泳进行检测
结果:比例尺、图标、放大倍数;不进行评论评价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不要原始浓度,电泳的各个泳道是什么一定要写出来。洗脱图自己重新做一个,标注单位。柱层析的峰要写标号,注明是什么蛋白。
结论:实验表面结果,反映了什么现象。相同因素之间,不同因素之间。方法怎么样。 讨论:得到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原因大小程度。建议、改进可放分析讨论。1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出现意味了什么?用理论解释。2比较与前人异同(异:解释差异;同:更加证明)3研究有什么新发现,可能的原因4实验的不足
其他:同一结果图表不共存,如果图不能直接说明可以附上表,图上无多余的线,违反总体趋势的个别点可以去掉。折线图横轴按实验进行顺序编写。小数点位数保持一致。 (适用于细胞生物学及植物生理学)
微生物及生物化学有待补充。。。
致谢:协助、资金支持,200字
生化海报:IgG与别人标准进行比较,pro标准曲线不过0点,标准pro只有280nm,几个样都要算。
图名称包括:方法、目的、对象
电泳:上样顺序、其他分子量、marker分子量、分析趋势(迁移率一般达不到0.999) 紫外:峰1,峰2,那个是我们的
写分析不写说明,与其他步骤联系起来,层析与电泳联系起来说明
分析:最后有结论,浓度、回收率提取出来,图有序列关系,按实验进行顺序
海报一般是竖的,存PDF或图片
分析讨论对结果讨论,对别人展示好的一面,不是注意事项
要有说明,表名称,要有整体联系性。
篇6:大学生物实验报告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取及酶活测定、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
摘要 本实验通过从小牛肠中提取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并测定酶的活性。最后通过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
关键词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提取 酶活测定 考马斯亮蓝法 SDS-PAGE电泳法
本实验分为三部分。先通过对牛小肠内膜的刮取,离心,沉淀析出等方法,提取牛小肠碱性磷酸酶;然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碱性磷酸酶结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结合物的吸收波长,根据其吸光度与蛋白质结合物的含量成正比的关系测定蛋白质含量,进而测定出蛋白质的比活力;最后,通过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分析所获得的电泳结果来推算出被测蛋白质分子量的近似值。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1.1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
1、 试剂
(1)正丁醇、丙酮(置-20℃冰箱保存)
(2)1mol/L醋酸(HAC)、1mol/LNaOH、硫酸铵
(3)平衡缓冲液:0.01mol/LTris-HCL,PH 8.0,(含1.0×10-3mol/LMgCl2和1.0×10-5mol/LZnCl2)。
(4)底物缓冲液:1mol/L二乙醇胺-盐酸缓冲液(PH9.8,含0.5×10-3mol/LMgCl2)。
(5)酶的底物溶液:用底物缓冲液配制15×10-3mol/L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已加入底物缓冲液中)
2、仪器
匀浆机、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管、剪刀、载玻片、不锈钢盘、搪瓷盘、滤布、漏斗、分液漏斗、量筒、烧杯、移液枪、比色皿
1.1.2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试剂
考马斯亮蓝、实验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所得酶液、生理盐水
2、仪器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玻璃比色杯、试管及试管架、移液枪
1.1.3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1、试剂
1)30%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置棕色瓶。
2)分离胶缓冲液:1.5mol/LTris-HCL缓冲液,pH8.8,已加入10%SDS。
3)浓缩胶缓冲液:0.5mol/LTris-HCL缓冲液,pH6.8,已加入10%SDS。
4)10%过硫酸铵(AP)(小离心管装,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所必须的自由基,须新鲜配置。)
5)TEMED(四甲基乙二胺)(小离心管装T,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6)上扬缓冲液(小离心管装S):称100mgSDS、2mg溴酚蓝、2g甘油,加0.1mL巯基乙醇、2mL-。-5mol/LpH8.0Tris-HCL,加超纯水定容至10mL。
7)染色液:配置含0.1%考马斯亮蓝R250,40%(体积分数)甲醇和10%(体积分数)冰醋酸的染色液500mL,过滤后备用。
8)脱色液:500mL10%(体积分数)甲醇和10%(体积分数)冰醋酸的脱色液1000mL。
9)电泳缓冲液(含0.1%SDS,0.05mol/LTris,0.384mol/L甘氨酸pH8.3).
2、仪器
电泳仪、电泳槽、制胶板、摇床、移液枪
1.2 实验过程
1.2.1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
1、酶的分离提纯
1)取新鲜小牛肠,用剪刀纵向剖开,用载玻片刮去小肠内粘膜,放到盘子一角。
2)统一将小肠黏膜液集中倒入匀浆机中,加1.5倍体积冰冷蒸馏水,高速匀浆15s,重复20次。
3)缓慢加入(总体积)1倍体积的冰冷正丁醇,高速匀浆15s,重复20次。
每组领取60mL的匀浆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管装液量不能超过70%),用另一离心管用水配平(切记离心前连同离心管盖子一起用天平配平),在4℃条件下,10000rpm,离心15min(离心管对称放置)。
4)用滤布过滤去除杂质(滤饼),倒入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层(勿摇),去下层水相,用1mol/LHAc调pH到
4.9。4℃,10000rpm,离心10min。
5)得到上清26.5mL,放入离心管中,用1mol/LNaOH调pH至6.5,称取质量为溶液体积5%的硫酸铵1.33g(5g硫酸铵/100mL溶液),加到离心管中溶解;再加0.47倍体积(12.45mL)冰冷丙酮,混匀,4℃(冰箱中)静置30min以上。4℃,10000rpm,离心10min。
6)上清液36.5mL中加入1.07倍体积(39.06mL)冰冷丙酮,4℃静置30min以上。4℃,10000rpm,离心10min。
7)取沉淀溶于2mL平衡缓冲液至全部溶解。置冰箱保存待用。
2、底物处理
底物(对硝基苯磷酸二钠已溶于平衡缓冲液中)37℃水浴5min(注意:根据分光光度计使用情况,要检测前加热)
3、酶活检测
1)将酶稀释10倍(配制取10μL,溶于90μL平衡缓冲液中得到)
2)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405nm波长,测定时间60s,取值2s,记录范围0.0-1.5。
3)取2个2mL比色皿(0.5cm光程),加入1.5mL上述(2)加热的底物缓冲液,校对归零。
4)将稀释10倍的酶液10μL加到其中1个比色皿中(仪器外侧),用手堵住皿口。快速上下倒2次,放回分光光度计中,测定没动力学曲线。
1.2.2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玻璃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
2、在1.5mL离心管中,取上一实验得到的酶液分别稀释50、100、200倍。
3、各取100μL加入到5mL考马斯亮蓝试管中,混匀,反应5min以上,另各取100μL生理盐水分别加入到5mL考马斯亮蓝试管中。(观察蓝色,以浅蓝色为好)
4、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595nm波长
5、取2个比色皿(1cm光程)加入考马斯亮蓝(比色皿的2/3),分光光度计中校对归零。
6、将样品放入外侧比色皿中,读吸光值(得到医治蛋白浓度标准曲线范围内的度数即可,0.1-0.5之间)。
7、根据蛋白浓度标准曲线,计算酶蛋白浓度(乘以相应稀释倍数即得原始酶液蛋白浓度,注意单位)
1.2.3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1、装板:将垂直板型电泳的玻璃片洗净、晾干;放好胶条(棱朝上,平铺),用夹子夹好玻璃板,上面插上梳子(注意下面2个夹子要水平,两侧夹子离梳子底部1-0.5cm,表明分离胶加的位置),垂直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备用。
2、制备分离胶:在小烧杯中按下表配置所需浓度的分离胶。
分离胶制备(浓度10%,制备量10mL)
试剂
H2O 30%丙烯酰胺
1.5mol/LTris-HCL缓冲液pH8.8
10%过硫酸铵
TEMED 用量 4.1mL 3.4mL 2.4mL 100μL 10μL
注意:最后加入TEMED,应快速摇匀分离胶,向玻璃板间隙,沿着长玻璃板的内侧缓慢注胶,然后再用移液枪慢慢移动注入乙醇200μL,以防止氧气进入胶内。15min后,分离胶和乙醇之间出现分界线,表明分离胶凝固,倒出乙醇。
3、制备凝缩胶:在小烧杯中按下表配置所需浓度的浓缩胶。
浓缩胶制备(浓度5%,制备量6mL)
试剂
H2O 30%丙烯酰胺
0.5mol/LTris-HCL缓冲液pH6.8
10%过硫酸铵
TEMED
进入气泡,放置约20min,待浓缩胶凝固。
4、蛋白质样品处理(小离心管装B):在1.5mL离心管中按1:1体积比例,加样品和上样缓冲液(200μL:200μL)。100℃加热3min使蛋白变性。
5、浓缩胶完全聚合后,去掉夹子和胶条,拔去梳子(注意不要产生气魄,即电泳泳道),将凝胶玻璃板固定于电泳装置内槽上,加入电泳缓冲液(内、外槽,查漏),缓冲液高过玻璃板凹面。
6、用移液枪依次在泳道加样(5个20μL,4个40μL)。(本组将marker置于第六泳道)
7、电泳:连接正、负极,打开电源(稳压130V或电流50-60mA),开始时,电流控制在40A,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缓慢升高电压至140V或电流50-60mA保持电压或电流强度不变。带溴酚兰指示剂迁移至下沿处,停止电泳,需1.5h左右。
8、剥胶染色:电泳结束后,取出凝胶玻璃板,用水冲洗,用金属片从玻璃两侧轻轻撬开。使板内进入空气,同时用水冲洗,取出凝胶板,将剥离下来的凝胶用水漂洗,转入染色缸中。加染色液,至摇床染色15min。
9、脱色:染色完毕,回收染色液,用水漂洗,加入脱色液,置摇床脱色,30min换1次脱色液,脱色至背景清晰。
10、观察测定蛋白的迁移率及条带,对照标准样品,分析蛋白样品的分子量及纯度。
11、拍照电泳结果,用于完成实验报告。
用量 3.4mL 1.0mL 1.5mL 60μL 8μL 注意:一旦加入TEMED,应快速摇匀浓缩胶,在已凝固的分离胶层上加浓缩胶,立即将梳子插入胶液顶部,避免
2 结果与讨论
2.1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测定
碱性磷酸酶酶活定义:在37℃条件下,以每分钟催化水解1μmol底物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碱性磷酸酶作用于缓冲液中的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使之水稀释放出对硝基苯酚,后者在405nm光波长下有最大吸收,通过测定吸光值的变化率,可测知酚的生成量,从而计算出酶的活性单位。
酶活力的计算:
比活力(U/mg)= ΔA/min×VR×DE405×VE×C×L
1、由实验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中实验步骤可知,
反应液的体积VR= 1.5mL
稀释倍数 D= 10
405nm波长下对硝基苯酚的摩尔消光系数E405= 18.3L/(mol×cm)
所加酶液体积VE= 0.01mL
比色皿光程 L= 0.5cm
2、405nm波长下的吸光值的变化率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酶动力学曲线(图1)可以得到,ΔA/min=0.6179 (根据图片,自己估算斜率,注意单位。)
/看后删除
说明: 图片均要用自己的。
半栏图片宽为8.15厘米,高为4.4~5.5厘米之间,对于特别大的图可加大宽度。通栏图片宽度为16.3厘米,高为4.4~5.5厘米之间,图说为字号为小5号黑体字。
/
表注用小5号字,表字用6号字。
图1.酶动力学曲线
3、蛋白质原始浓度C可由实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获得
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燃料结合法的一种。在一定蛋白浓度范围内(0.01-1.0m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
595nm
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量。
通过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堆积测定稀释50倍的酶液读得吸光值为0.1478A,利用考马斯亮蓝常量法测蛋白质标准曲线(图2)及其标准曲线拟合解析式y=0.697x-0.007得稀释后的标准蛋白浓度为0.2221mg/mL。
故蛋白质原始浓度C=50×0.2221mg/mL=11.105mg/mL
篇7: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班级 : ***** 学号:** 姓名:***
组别: 同组者姓名: 仪器编号: 实验日期:
实验 windows 20xx 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 20xx的启动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xx的桌面环境,掌握“回收站”、任务栏、帮助菜单的使用。
2. 掌握windows 20xx的窗口、菜单以及对话框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3. 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
4. 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移动与退出,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5. 掌握windows 20xx系统的设置,了解windows20xx 附件的使用。
[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 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20xx 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见附件
[实验结果]
1.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目录树: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
2.完成了“计算机”快捷方式的创建。
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显示、区域选项等属性的设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批改日期:
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 选中D盘 在右窗格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命名为UESR 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当前目录下重复上面的操作,分别创建USER、A、B、C、USER2文件夹) 双击打开USER1文件夹 右击空白处选择“新建/WORD文档” 命名为“OLD1.DOC”,重复该操作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分别创建“OLD2.DOC”,“TOM.DOC”。
2.(1)打开B文件夹 选中BBB 单击右键后选择“复制”命令 打开USER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2)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B 单击右键后选择“剪切”命令 打开A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3)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C 单击右键后选择“删除”命令。
(4)打开USER1文件夹 选中OLD2.DOC 单击右键后选择“重命名”命令 命名为NEW1.DOC,重复该操作将相应的文件夹内的OLD2.DOC改名为NEW2.DOC。优习网www.qiewo.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3.(1)单击“开始”按钮后选择“搜索/文件或文件夹”命令 在搜索对话框的文件名栏中输入“Calc.exe” 单击“搜索”按钮 选中找到的程序 单击右键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选中桌面上的“Calc.exe”快捷图标 右键单击后选择“重命名” 输入“计算器”。
(3)选中桌面“计算器”快捷图标 按鼠标左键拖动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选项中。
(4)选中桌面上的“计算器”快捷图标 按鼠标左键拖动到“回收站”图标上 在确认对话框中单击“是”。
4.(1)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显示器图标 单击“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 在“屏幕保护程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滚动字幕” 单击设置按钮 出现的对话框分别做相应的设置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2)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显示器图标 单击“图案”按钮 在图案列表框中选择“Clouds” 在“显示图片”列表框中选择“居中” 单击“应用” 单击“确定”。
(3)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区域选项”图标 单击“货币”选项卡 在“货币符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在“货币正数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1” 在“货币负数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1”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4)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区域选项”图标 单击“数字”选项卡 在“小数点后面的位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2” 在“数字分组符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在“组中数字个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23,456,789”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5)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区域选项”图标 单击“日期”选项卡 在“短日期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yy-mm-dd”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6) 单击“时间”选项卡 在“时间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HH:mm:ss” 在“上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M” 在“下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PM”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7)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图标 在“自动隐藏任务栏”单选按钮前打钩 去掉“显示时钟”单选按钮前的钩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5.(1)单击“开始”菜单 选择“程序/附件/画图”打开画图程序 按要求画一副风景图。
(2)在“画图”窗口中单击“A”按钮 输入文字“这是我的家”
(3)单击“文件/保存”菜单 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我的家 ”存盘
(4)打开一副图片 按[ALT]+[Print Screen] 打开“画图”程序 单击“文件/新建”菜单 在图纸的空白出单击右键选择“粘贴” 单击“文件/保存”菜单 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截图 ”存盘。
篇8: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
2. 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1. 运行 Windows 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netstat、nbtstat、arp、route、 net、tracert
2. 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
3. 了解 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
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 更好的理解。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
1. ipconfig 命令
该命令显示IP 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命令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名、DNS 服务器、节点类型等相关信 息。
2. ping 命令
该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状况。
3. netstat 命令
该命令用于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nbtstat 命令
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 以及当前TCP/IP 的连接所使用NETBIOS 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 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名字列表。
5. arp 命令
使用ARP 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 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6. route 命令
ROUTE 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7. net 命令
net 命令是WIN 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 命令。
8. tracert 命令
Tracert 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tracert 后面跟一个IP 地址或URL,tracert 会在进 行相应的域名转换的。Tracert 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可以用tracert IP 在哪个
环节上出了问题。
四、实验步骤
1. 执行 ipconfig,获取计算机网络参数。
2. 执行 ping,测试到其它计算机的连通性。
3. 执行 netstat,查看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执行 nbtstat,查看使用NBT 的协议统计信息,以及当前使用NBT 的TCP/IP 连接。
5. 执行 arp,查看当前记录的IP 地址与MAC 地址映射。
6. 执行 route,查看计算机路由信息。
7. 执行 net,查看域列表、计算机列表、共享资源列表等信息。
8. 执行 tracert,查看到达某网络结点的路径信息。
9. 设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篇9: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并按指定路径、指定文件名保存文件。
2.掌握文档中文字的快速输入并设置:文字的字号、字体、字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等格式。
3.掌握文档中段落的分栏、首字下沉、底纹、边框、页眉页脚等的设置方法。
4.掌握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及公式的方法、并设置其版式及图片文字说明。 5.掌握规则、非规则表格的设计。
5.掌握使用Word软件对论文、科技文章进行排版。
6.掌握文档中页面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的设置。 8.掌握分页、分节要点,按不同章节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
7.掌握正文及三级标题的设置,并自动生成目录(或有修改后同步该目录)。 10.掌握论文封面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单文档图文混排。
2.长文档排版。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后者是各种程序和文件,用于指挥全系统按指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均指数字计算机,其运算处理的数据,是用离散数字量表示的。而模拟计算机运算处理的数据是用连续模拟量表示的。模拟机和数字机相比较,其速度快、与物理设备接口简单,但精度低、使用困难、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价格昂贵。故模拟机已趋淘汰,仅在要求响应速度快,但精度低的场合尚有应用。把二者优点巧妙结合而构成的混合型计算机,尚有一定的生命力。
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机、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等;软件是计算机的运行程序和相应的文档。计算机系统具有接收和存储信息、按程序快速计算和判断并输出处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前者是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电子计算机分数字和模拟两类。
篇10:计算机实验报告
程序控制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理解时序产生器的原理,了解时钟和时序信号的波形。 (2)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3) 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字段功能。
(4) 掌握微指令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3+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 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电路与微指令格式 (A) 微程序控制电路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0,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2816的EPROM,具有掉电保
2
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273)和一片4D(741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74)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在该实验电路中设有一个编程开关(位于实验板右上方),它具有三种状态:PROM (编程)、READ(校验)、RUN(运行)。当处于“编程状态”时,实验者可根据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将微指令二进制代码写入到控制存储器2816中。当处于“校验状态”时,可以对写入控制存储器中的二进制代码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判断写入的二进制代码是否正确。当处于“运行状态”时,只要给出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则可根据微程序流程图自动执行微程序。图中微地址寄存器输出端增加了一组三态门,目的是隔离触发器的输出,增加抗干扰能力,并用来驱动微地址显示灯。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图 图10
(B) 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字长共24位,其控制位顺序如图所示。
图11 微指令格式
A字段 B字段
C字段
MA5--MA0
为6位的后续微地址,A,B,C为三个译码字段,分别由三个控制位译码出多个微命令。C字段中的P(1)是测试字位。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循环运行,。图中I7一I2为指令寄存器的第7--2位输出,SE5—SE0为微程序控制器单元微地址锁存器的强置端输出。
(C)二进制代码表
二进制微代码表
将全部微程序按照指令格式变成二进制微代码 可得上表
(二) 实验内容
1. 按照实验接线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并且检查线路,确保无误。 2. 对微控器的读写操作(1)手动读写 (2)联机读写 3.运行微程序(1)本机运行 (2)联机运行
这次实验安排了四条机器指令,分别为 ADD(0000 0000)、IN(0010 0000)、OUT(0011 0000)和 HLT(0101 0000),括号中为各指令的二进制代码,指令格式如下:
助记符 机器指令 说明 R0
HLT 01010000 停机
实验中机器指令由 CON 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手动给出,其余单元的控制信号均由微控制器自动产生,为此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数据通路图,见图 3-2-8 所示。 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图 3-2-9 所示。图中一个矩形方框表示一条微指令,方框中的内容为该指令执行的微操作,右上角的数字是该条指令的微地址,右下角的数字是该条指令的后续微地址,所有微地址均用 16 进制表示。向下的箭头指出了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P<1>为测试字,根据条件使微程序产生分支。
先手动将微指令输入到CM中,然后利用存储好的微程序验证00100011(23)
自加,并输出结果。思考题:设计并修改电路,编写用微程序实现存储器中两个单字节十六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结果输出至OUT单元。 要求:操作数由IN单元
MEM
ALU 结果 OUT单元输出
(三) 实验要求
(1) 按照实验步骤连接好电路,按照要求内容进行实验 (2) 记录本次实验的所有运行结果,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 (3) 在要求实验的基础上试解决思考题的问题 (4) 记录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想法
四、 实验步骤、观察与思考:
(一)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下
1. 连接实验线路:
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如果有‘滴’报警声,说明总线有竞争现象,应关闭电源,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
2.对微控器进行读写操作,分两种情况:手动读写和联机读写。
1) 手动读写
篇11: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点。
2.学习双绞线、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和掌握网线制作工具,电缆测试仪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掌握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与实际使用。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的网线。
三、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设备有5类双绞线,RJ-45头,细缆,BNC接头,T型头,端接器、同轴电缆、收发器、AUI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剥线钳、剪刀等。
四、相关基本知识
1.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
2.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等基础知识。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原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大多采用铜芯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粗缆与细缆,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等。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成相关传输介质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信息传输格式,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不同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在组建局域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 (如覆盖范围、应用对象、性能要求、资金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相关的网络连接设备等。
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用的双绞线有三类(最高传输率为10 Mbps)、五类线(最高传输率为10 0 Mbps)、超五类线和六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250 Mbps)、七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600 Mbps)。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
(二)实验步骤
1.首先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裁出计划需要使用到的双绞线长度。
2.抽出外套层,可以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到剥线专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慢慢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然后剥掉外套层。
3.排序,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标准将线排序。
4.整理,排序后应尽量将线头拉直理平,然后用压线钳将多余的线头剪掉。
5.插入水晶头,将排序后的双绞线线头插入部分插入到水晶头中,插入后用力压住双绞线,尽力的将双绞线头向水晶头中推,以保证线头充分的插入水晶头中。
6.压线,经过上述步骤后,只要使用压线钳将线压紧即可。
(三)回答思考题。
1)双绞线、细缆、粗缆三种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点
同轴线和双绞线的区别主要是网络拓扑不同,同轴电缆只能是总线型结构,而双绞线则是星型结构。三种介质传输的最大带宽不同,粗缆传输带宽最宽,其次,细缆,最宅的双绞线。不过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传输距离比细缆和粗缆长。
2)A线序和B线序有何区别若不遵循上述标准,是否所做的网线不可用。
两端的线序相同叫直通线,都遵循568B标准,不同类型设备之间连接使用直通线,如网卡到交换机,网卡到ADSL modem,交换机到路由器等;而一端为568B线序,一端为568A线序的为交叉线,即1-3、2-6调换,用于相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如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交换机与集线器连接等。
不按上述标准,只要保持线序正确,就可以正常使用。
篇12:计算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基本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 深刻理解运算器的控制信号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 (思考题)运算器的组成包括算数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浮点运算单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通用寄存器组、专用寄存器组。
①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数据的定点算术运算(加减乘除)、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以及移位操作。在某些CPU中还有专门用于处理移位操作的移位器。
通常ALU由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整数单元有时也称为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我们通常所说的“CPU是XX位的”就是指ALU所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
② 浮点运算单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
FPU主要负责浮点运算和高精度整数运算。有些FPU还具有向量运算的功能,另外一些则有专门的向量处理单元。
③ 通用寄存器组
通用寄存器组是一组最快的存储器,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中间结果。
④ 专用寄存器
专用寄存器通常是一些状态寄存器,不能通过程序改变,由CPU自己控制,表明某种状态。
而运算器内部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
下图为运算器内部原理构造图
2. 运算器的控制信号 实验箱中所有单元的T1、T2、T3、T4都连接至控制总线单元的T1、T2、T3、T4,CLR都连接至CON单元的CLR按钮。T4由时序单元的TS4提供(脉冲信号),其余控制信号均由CON单元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模拟给出。控制信号中除T4为脉冲信号外,其余均为电平信号,其中ALU_B为低有效,其余为高有效。 下图为ALU和外围电路的连接。图中的小方框代表排针座。
在运算器的工作过程中,S3 S2 S1 S0 和CN为控制信号,FC为进位标志,FZ为运算器零标志。运算器的逻辑功能见下表,表中功能栏的FC、FZ表示当前运算会影响到该标志。
(思考题)运算器功能的选择:
如图在表中,可以通过调整S3 S2 S1 S0和CN的值来改变运算类型,功能如上图所示,不同的S3 S2 S1 S0和CN的值对应不同的运算类型和结果。
CON单元的数据开关控制数据的形成。
(思考题)运算器的.数据通路:
以下为数据通路图
(思考题)运算器的各组成部件的控制信号的作用:
LDA和LDB控制存入数据的位置(具体运行方式如上图所示)
SD27到SD20通过开和关两个状态控制输入数据
而S3 S2 S1 S0和Cn控制运算的类型(Cn只用于移位运算)
四、实验内容
(1) 按图1-1-5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其它实验相同)。
篇13: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节课的专业教学,教学对象为中学生,教学内容自选,学习内容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以Authorware或Flash为开发平台。课件有片头和片尾,片头展示教学主题、片尾呈现作者信息等内容,用flash等相关软件实现动画。
3、课件主控界面:以按钮或热区或下拉式菜单实现,有随时可开关的背景音乐(按钮或菜单都可以),有自定义类型的退出按钮。
4、教学内容:呈现课件的具体教学内容、过程和环节.要有页面导航系统、AW的3种以上交互技术、2种以上动画技术。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操作你所设计出来的课件。
5、课件整体评价:设计美观、实用,运行稳定、信息量要充分,知识介绍准确;多媒体素材使用尽可能要全面。
二、课件的整体设计思想
首先,我先用了一个移动片头告诉同学们我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并告诉他们我的个人信息。接着,我用一张大自然的图片引入新课,并引起他们的思考(热对象)。让他们讨论后,才告诉他们答案(热区域)。揭晓谜底之后,我会让他们看一组探究性实验(插入视频)。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超文本链接)!接着,我会就实验里的相关问题对学生们提问,让他们主动去思考!等到讨论出结果后,再告诉学生们答案,并作出总结(按钮交互)。然后,我让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探究相同目的的实验!做实验不仅有助于勾起同学们的兴趣,上课会更认真;而且,还有助于让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深刻。接着,根据实验结果,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我会做出一些实验建议!然后,我们就这个实验区探讨,交流(超文本链接)!最后,我会让学生们做几道课后习题(按钮交互)以巩固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片尾用了和片头一样的手法(移动)!
三、实验步骤
1.课件片头:采用Authorware的动画形式,加上特效,展现课程主题,并注明作者信息。
2.课件内容:主要采用“超文本链接”、“热对象”、“热区域”、“按钮”来控制整个课件。
第一,通过片头介绍课件内容。用“热对象”的交互方式,用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熟练使用函数Goto(iconID@“”),使课件进行的更流畅。
第二,用“热对象 ”、“热区域”、“按钮“引出一些跟空气成分、实验有关的内容。
第三,在回答完课后习题后,假如学生回答得好,我会点击“掌声”的按钮,鼓励鼓励他们!
第四,课件的图片选择性的用上了特效,使课件效果更加好同时也用了等待,擦除使动画更完美的进行。
篇14: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训的目的
本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审计实训的课程,在这之前我们有先学习了审计这门以理论为主的专业。在有了一定的审计的基础知识后,再来学习计算机审计也更有利于我们对系统的了解与掌握。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审计人员正面临着如何审查电子数据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多重压力,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理论的方法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今社会,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已经成为每个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计算机辅助审计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将数据更好的分析和检查,使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是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实训的内容和过程
首次操作令我感到审计软件的方便、快捷。以往我们查询凭证,还要手工逐个的查找,而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只要输入查询条件,瞬间便可一览查询结果。审计软件强大的功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第一次课杨老师引领我们入门,开始了审计过程的准备阶段。大家一起新建自己的用户名、新建项目、进行相关的初始化设置,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并数据平衡检测。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下内容,内控测评分为内控调查和内控测试两部分,包括测试目标和测试指引(方法),操作结果自动汇总评价,并能生成相应底稿。内控调查是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指引审计人员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性质,即是否需要进行内控测试还是直接进行详细的实质性测试,或者二者均做,并确定哪个轻哪个重。系统提供调查内容的平台并内嵌相应不同审计情况的内控调查模板,另外审计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审计经验可增减调查内容,模板可自由维护。并进行审前调查了解综合模型预警、分录模型预警、账户模型预警。在审计实施阶段做好各项账证查询工作如科目余额表查询、明细账查询、辅助账查询以及凭证查询。同时进行科目的趋势、结构、对比分析和对方科目分析与摘要分析等。再在每次工作后做好审计底稿分析审计结果。生成审计报告。“账证查询”菜单包括: ““账证查询”菜单包括: “科目余额表”、“分类明细账”、科目余额表”、“分类明细账”、“现金日记账”、 “银行日记账”、“多栏账”、“辅助账”、“账龄”、“询证函”、“凭证快速查询”、“凭证高级查询”、“凭证多年查询”、“余额表查询”、“综合查询”、“银行对账”、“科目树”。 科目余额表用于查询统计各级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累计发生额和余额等。它可以输出某月或某几个月的所有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累计发生额、期末余额,在实行计算机记账后,余额表已经代替了总账。这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综合查询主要是弄清楚条件的或和且的关系,再就是高级查询了,这是一个组合分录的查询,首先增加借方条件,然后再增加贷方条件。
审计预警功能设置了三类审计模型:分录检查模型、账户分析模型和综合查询模型。审计模型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复用已有的经验与方法,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不断的审计经验积累、复用、共享,提高审计团队的整体水平。审计人员在开始审计时,可以全部或部分调用相应的审计模型执行,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自动审计预警,并可通过设置将自动审计预警发现的疑点发送至审计疑点库中。
如综合查询模型预警可将用户日常运用的综合查询方法存储为模型,执行时,可将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筛选结果常表现为审计重点或疑点,起到预警作用。如图所示:
科目趋势分析:可展示选定科目在年度期间内的数据变化情况,根据会计科目的类别,设置数据分析选项,可以是“期末余额”、“发生额”、“累计发生额”。趋势分析以两种形式展现,一为直观的图表形式,趋势分析多用线形图展示,也可设置其他类别图形;二为数据表形式,列示出选定科目在年度内各月份的数据及增减率情况。科目结构分析(纵向分析)对选定科目在指定年度月份区间内的明细项目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科目多单位分析(横向分析):对多个一级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某一年度中的某一个月份各个科目所占比重的分析。如果当前审计项目中有多家被审计单位,可对多家单位的同一会计科目进行分析,查看各家单位所占比例大小。科目对比分析:根据业务的账务处理原理,一般而言,某会计科目常与另一会计科目的变动存在规律性,比如存在变动的趋同性,我们称两个科目存在关联性。科目对比分析即用作关联科目间的比率情况进行分析。对方科目分析:对方科目分析可对选定科目的对方科目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方科目的构成情况,分析与选定科目相关账务处理情况,可进一步分析出各类业务的发生情况,起到突出审计重点,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的作用,其为审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们有个共同点主要是对科目进行分析,分析一年中这个科目的特点,以及某一月份比较突出,从而分析影响这一科目的主导因素,下面以主营业务收入的科目趋势分析为例,主要分析这一年中收入的增减趋势,以及增减的原因,还有这些收入存在的真实性,这一点很好与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了,充分运用了销售循环审计的知识。
报表结构分析功能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的结构比,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结构分析,反映资产负债表的组成状况。通过对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期数和累计数进行分析,反映了利润构成情况。此为审计人员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再也不用人工编制财务报表以及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它强调以人员为单位,以时间为顺序,以实施审计过程为内容,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它不仅是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和保护审计人员的有效措施,也是审计组组长检查审计方案执行情况、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和审计机关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落实审计质量责任制的重要途径。审计人员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可以利用审易软件提供的审计日记模板(完全根据审计署6号令制作),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等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描述,也可以打印输出给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进行确认,它综合的反应了我们审计的内容,同时也反应了我们审计的成果,为我们撰写审计报告提供了依据。
三、实训总结及体会
这是一门很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这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课本知识外,同时我们也学会很多为人出事的道理,老师我非常喜欢您认真负责的态度,你虽然对我们很严厉,希望我们认真对待我们所做的事情,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知道您多我们的期望很高,您是希望我们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感谢您这一段时间对我们的帮助。我原本对审计这门课程很感兴趣,加之审计软件的强大功能,与以前的手工操作相比,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再不用向以前那样日日夜夜加班了,使之我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了,通过实际的操作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审计软件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这个软件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没有一个公司的实际资料,有些东西我们不能实际操作,只能够演示一下软件。这次的计算机辅助实训的学习是学校给我们的一次机会,让我们能在进入社会之前能提前接触审计工作软件从而让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明白审计的方法及原理使我们不至于手忙脚乱更不至于因为不会软件而受阻。也我们今后的工作奠下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时间虽然不是很多,但通过老师详细认真的讲解也让我们切实了解到审计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现实的会计工作中想要弄虚作假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
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常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根底上进一步巩固已学根本理论及使用学问并加以分析进步,学会将学问使用于实际的办法进步分析和处理成绩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基础课本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在这次的审计实训中让我深有体会,原以为学到了一些书本知识就可以了,就可以很好地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其实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只是理论知识,我们只有通过实训,使我们的理论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以后的会计工作接轨。同时经过这次实训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此次操作中当老师提到理论知识的时候,我却忘的一干二净了,这说明我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审计学这门课是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的。由于在过去的日子里,有些基础知识还是不够牢固的,因此给现在的审计学这门课程带来有些不便。但是,亡羊补牢,为期不晚。通过这次的实训,我发现了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复习巩固。
篇15:计算机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适用于计算机课程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Visual studio c++ 6.0集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时间: 班级: 计教101 姓名:蔡静 学号:
实 验 目 的:
1、熟悉并学习使用C++程序编译平台VC++ 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实 验 环 境: Visual C++ 6.0
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
1:新建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1) 在Visual C++主窗口的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然后选择New(新建)命令.这时,展幕上出现一个New(新建)对话框,单击此对话框的上方的Files(文件)属性页,在列表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表示要建立新的C++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目录)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后点击OK 按钮后,回到Visual C++主窗口,且会在窗口的标题栏中显示出你所设定的文件名。后你可以看到光标在程序编辑窗口闪烁,表示程序编辑窗口已激活,可以输入编辑源程序了。
(2) 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则将源程序保存在前面指定的文件中,方法是:在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并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保存)命令。也可以用快捷键Ctrl+S 来保存文件。 2:程序的编译:
(1) 在编辑和保存了源文件以后,需要对该源文件进行编译。单击主菜单栏中的Build(编译),在其下菜单中选择Compile 命令
(2) 在选择“编译”命令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对话框,内容是“This build command repuires
(3) an active project workspace.Would you like to creat a default project workspace?”(此编译命令要求一个有效的项目工作区。你是否同意建立一个默认的项目工作区)。单击Yes(是)按钮,表示同意由系统建立默认的项目工作区,然后开始编译。也可以不用选择菜单的方法,而用Ctrl+F7 或小图标 来完成编译。
(4) 在进行编译时,编译系统检查源程序中有无语法错误,然后在主窗口下部的调试信息窗口输出编译的信息,如果有错,就会指出错误的位置和性质
3:程序的连接
在得到目标程序后,就可以对程序进行连接了。此时应选择Build(构建)→Build命令,表示要求连接并建立一个可执行文件。在执行连接后,在调试输出窗口显示连接时的信息,说明没有发现错误,生成了一个可执行文件。
4:程序的执行
在得到可执行文件 后,就可以直接执行了。选择Build→!Execute test.exe(执行)命令。在选择“!Execute test.exe”命令后,即开始执行.exe文件。也可以不通过选择菜单命令,而且Ctrl+F5 来实现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后,屏幕切换到输出结果的窗口,显示出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在输出结果的窗口中的头几行是程序的输出结果,最后一行“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并非程序所指定的输出,而是Visual C++在输出完运行结果后由Visual V++6.0 系统自动加上的一行信息,通知用户“按任何一键以便继续”。当你按下任何一键后,输出窗口消失,回到Visual C++的主窗口,你可以继续对源程序进行修改补充或进行其他工作。
如果已完成对一个程序的操作,不再对它进行其他处理,应当选择File(文件)→CloseWorkspace(关闭窗口)命令,以结束对该程序的操作。
篇16: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应用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E-mail):内部E-mail系统
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提供资源共享 电子公告板牌服务(BBS):信息发布
Internet WWW信息服务:学校网站 域名服务DNS:提供域名解析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存储
二、网络规划
核心层考虑到核心层应该具有数据快速转发、路由等主要功能,采用Cisco 6500系列三层交换机,配置第三层路由功能模块。核心层节点间可通过若干千兆端口以Channel方式互联,每个核心层节点通过千兆端口与所有汇聚层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互联,组成星形结构,有助于获得安全保障,同时可提高带宽,以便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
区域汇聚层采用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区域汇
聚交换机以双千兆光纤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实现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高速、高效中继,提高校园网系统的结构化层次和可管理性;
接入层 接入层直接面对用户,可在汇接层交换机下采用若干支持802.1q或ISL VLAN功能的二层交换机,在二层交换机上延伸汇接层交换机的VLAN,从而将用户划分在不同的子网里,防止IP地址欺骗,一方面为了安全,一方面便于计费。
固定安装的线速快速以太网桌面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为局域网(LAN)提供极佳的性能和功能。这些独立的、10/100自适应交换机能够提供增强的服务质量(QoS)和组播管理特性,所有的这些都由易用、基于Web的Cisco集群管理套件(CMS)和集成Cisco IOS软件来进行管理。带有10/100/1000 BaseT上行链路的Cisco Catalyst 2950 铜线千兆位,能够利用现有的5类铜线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更高性能的千兆位以太网主干。
以线速性能将终端工作站连接到LAN。
校园网VLAN的划分和IP地址规划
核心层设备端口分配表:
设备型号:核心层cisco6509交换
连接设备:
路由器cisco3745 (一个) 分配端口:1-4端口; 教学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5-12端口;
行政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13-20端口; 学生宿舍cisco3750(两个) 分配端口:21-30端口; 实验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31-38端口; 服务器群cisco3750(两个) 分配端口:39-46端口; 核心层cisco6509之间 (两个) 分配端口:47-54端口。 汇聚层设备端口分配表:
设备型号:教学区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第一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1-8 VLAN:40 第二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9-16VLAN:41 第三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17-24 VLAN:42 第四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25-32 VLAN:43 第五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33-40 VLAN:44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1-46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设备型号:行政区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行政楼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0VLAN:30 图书馆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20 VLAN:31 电子阅览室cisco2950 (五层) 分配端口:21-30 VLAN:32 信息大楼cisco2950 (五层) 分配端口:31-40 VLAN:33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 分配端口:41-44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5-48 设备型号:学生宿舍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宿舍楼1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1-3 VLAN:10 宿舍楼2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4-6 VLAN:11. . .. . .. . .
宿舍楼14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40-42 VLAN:24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3-46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设备型号:实验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实验楼1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5VLAN:51 实验楼2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6-30 VLAN:52 实验楼3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31-42 VLAN:53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3-46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IP地址规划
1、各楼层IP地址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1.0/24 第二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2.0/24 第三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3.0/24 第四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4.0/24 第五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5.0/24 行政楼 1-5层 IP地址: 10.30.1.0/24 信息大楼 1-5层 IP地址: 10.30.2.0/24 图书馆 1-5层 IP地址: 10.30.3.0/24 电子阅览室1-5层 IP地址: 10.30.4.0/24 宿舍楼1 1-6层 IP地址: 10.1.0.0/16 宿舍楼2 1-6层 IP地址: 10.2.0.0/16 宿舍楼3 1-6层 IP地址: 10.3.0.0/16 宿舍楼4 1-6层 IP地址: 10.4.0.0/16 宿舍楼5 1-6层 IP地址: 10.5.0.0/16 宿舍楼6 1-6层 IP地址: 10.6.0.0/16 宿舍楼7 1-6层 IP地址: 10.7.0.0/16 宿舍楼8 1-6层 IP地址: 10.8.0.0/16 宿舍楼9 1-6层 IP地址: 10.9.0.0/16 宿舍楼10 1-6层 IP地址: 10.10.0.0/16 宿舍楼11 1-6层 IP地址: 10.11.0.0/16 宿舍楼12 1-6层 IP地址: 10.12.0.0/16 宿舍楼13 1-6层 IP地址: 10.13.0.0/16 宿舍楼14 1-6层 IP地址: 10.14.0.0/16实验楼1 1-5层 IP地址: 10.40.1.0/24 实验楼2 1-5层 IP地址: 10.40.2.0/24 实验楼3 1-5层 IP地址: 10.40.3.0/24 内部服务器 IP地址: 10.50.1.0/24
2、核心层与汇聚层IP地址规划:
核心层两台Cisco 6509之间路由IP为:10.1.1.1/30和10.1.1.2/30;
网段10.1.3.0/29:
核心层cisco 6509(1):10.1.3.1/29 核心层cisco 6509(2):10.1.3.2/29
防火墙CISCO PIX-525-UR-BUN: 10.1.3.3/29 10.1.3.4/29 网段10.1.4.0/30
Cisco 3745路由器:10.1.4.1/30
防火墙CISCO PIX-525-UR-BUN:10.1.4.1/30 4、各楼层管理设备地址:
表3.5
路由协议:
校园网设计中将采用OSPF协议,其中核心层两台路由交换机cisco6509为骨干区域;教学区、行政区、学生宿舍和实训实验区汇聚层路由交换机cisco3750为普通区域。每个建筑物内的域边界路由交换机向位于校园骨干网上的其它建筑物的域边界路由交换机广播本域的概要信息。
篇17: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 _多媒体技术________实验名称___PHOTOSHOP______ 第 页 共 页
系 别_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___ 实验日期 07 年 8 月 6 日 专业班级___计算机________ 实 验 报 告 日 期 07 年 8 月 6日 姓 名____ 辛树斌_______学号 _048____ 报告退发 ( 订正 、 重做 )
一、实验目的
熟悉应用PHOTOSHOP 在图形处理中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按照样张的样子把两张素材文件合并为一个图像文件。
保存文件为.psd (不得合并图层)
样张:
素材:
三、实验环境
实验应用系统及软件:WINDOWNS XP和PHOTOSHOP
硬件环境:
四、实验步骤
1、从桌面上启动PHOTOSHOP
2、应用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打开”命令分别打开两个图形文件“城市风.JPG”和“云天.jpg”
3、应用“图象”—>“旋转画布”—>“水平反转画布”对文件“云天.jpg”进行转换。
4、使用方框工具选中中间图片,使用CTRL+j新建图层.
5、选择新建图层,并选择“魔术棒工具”大致选出“城市风光.jpg”文件中的建筑轮廓,并配合使用SHIFT、ALT键完成精细的选择。
6、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命令选中建筑图片拖动到云天图片中。
7、使用CTRL+T对图片进行自由变换使其符合云天图片大小。
8、保存文件名为xin.psd
五、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着重应用了PHOTOSHOP中的图片反转、图层的建立、图片中的扣图、图片的自由变换,基本达到了实验目标。
六、总结
实验过程中,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除图片中的背景、经过请教摸索终于掌握了其应用方法。个人方面我觉得初次接触PHOTOSHOP很有收获。
篇18: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班级 : ***** 学号:** 姓名:***组别: 同组者姓名: 仪器编号: 实验日期: 实验 windows 操作[实验目的]1. 掌握windows 2000的启动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00的桌面环境,掌握“回收站”、任务栏、帮助菜单的使用。2. 掌握windows 2000的窗口、菜单以及对话框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3. 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4. 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移动与退出,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5. 掌握windows 2000系统的设置,了解windows2000 附件的使用。[实验环境]硬件:pentium 以上的计算机。软件:windows2000 操作系统。[实验内容]见附件[实验结果]1.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目录树: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2.完成了“计算机”快捷方式的创建。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显示、区域选项等属性的设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批改日期: 实验内容:1.启动资源管理器 选中D盘 在右窗格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命名为UESR 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当前目录下重复上面的操作,分别创建USER、A、B、C、USER2文件夹) 双击打开USER1文件夹 右击空白处选择“新建/WORD文档” 命名为“OLD1.DOC”,重复该操作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分别创建“OLD2.DOC”,“TOM.DOC”。2.(1)打开B文件夹 选中BBB 单击右键后选择“复制”命令 打开USER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2)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B 单击右键后选择“剪切”命令 打开A文件夹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后选择“粘贴”命令。 (3)打开USER文件夹 选中C 单击右键后选择“删除”命令。 (4)打开USER1文件夹 选中OLD2.DOC 单击右键后选择“重命名”命令 命名为NEW1.DOC,重复该操作将相应的文件夹内的OLD2.DOC改名为NEW2.DOC。第一范文 网www.unjs.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3.(1)单击“开始”按钮后选择“搜索/文件或文件夹”命令 在搜索对话框的文件名栏中输入“Calc.exe” 单击“搜索”按钮 选中找到的程序 单击右键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选中桌面上的“Calc.exe”快捷图标 右键单击后选择“重命名” 输入“计算器”。(3)选中桌面“计算器”快捷图标 按鼠标左键拖动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选项中。(4)选中桌面上的“计算器”快捷图标 按鼠标左键拖动到“回收站”图标上 在确认对话框中单击“是”。4.(1)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显示器图标 单击“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 在“屏幕保护程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滚动字幕” 单击设置按钮 出现的对话框分别做相应的设置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2)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显示器图标 单击“图案”按钮 在图案列表框中选择“Clouds” 在“显示图片”列表框中选择“居中” 单击“应用” 单击“确定”。 (3)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区域选项”图标 单击“货币”选项卡 在“货币符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在“货币正数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1” 在“货币负数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1”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4)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区域选项”图标 单击“数字”选项卡 在“小数点后面的位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2” 在“数字分组符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在“组中数字个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23,456,789”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5)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区域选项”图标 单击“日期”选项卡 在“短日期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yy-mm-dd”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6) 单击“时间”选项卡 在“时间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HH:mm:ss” 在“上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M” 在“下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PM”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7)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图标 在“自动隐藏任务栏”单选按钮前打钩 去掉“显示时钟”单选按钮前的钩 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5.(1)单击“开始”菜单 选择“程序/附件/画图”打开画图程序 按要求画一副风景图。 (2)在“画图”窗口中单击“A”按钮 输入文字“这是我的家”(3)单击“文件/保存”菜单 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我的家 ”存盘 (4)打开一副图片 按[ALT]+[Print Screen] 打开“画图”程序 单击“文件/新建”菜单 在图纸的空白出单击右键选择“粘贴” 单击“文件/保存”菜单 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截图 ”存盘。计算机实验报告 相关文章: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模板C语言实验报告《综合实验》C语言实验报告《指针》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C语言实验报告《逻辑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报
篇19: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
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
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
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
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
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
三、实验检查内容
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
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
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
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
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
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
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
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篇20: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代 码: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 生 姓 名:学 号:实验总成绩: 任 课 教 师: 开 课 学 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汽车交通实验中心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汽车学院机房(5D-215)
实验时间: 年月日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一般实验: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上机实验: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大学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并按指定路径、指定文件名保存文件。2.掌握文档中文字的快速输入并设置:文字的字号、字体、字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