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个桃花源_心中的桃花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17: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心中有个桃花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有个桃花源 本学期担任高一语文和高级工大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第二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而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就是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

高职高专版《大学语文》教材对建安文学介绍较为详细,而对后者介绍很是简单,只有一些概述和两人各一首诗歌。但陶渊明和谢灵运开创了诗歌的两个重要流派: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本人认为不应轻视,何况这两个诗歌流派总是被混为一谈,实际上他们的融合要到唐代,在当时两者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为了厘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那就是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和生存状况对两人的作品做了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对两人作品的不同艺术特色以及山水田园诗的区别有了较为清晰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比较中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教育,在心中也建立起一个精神王国——桃花源。

第一,陶渊明将田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王国。谢灵运将山水作为他追求功名利禄失意时寻求解脱的手段。

陶渊明(352年—427年),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八岁时陶渊明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杂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二十岁时,为谋生路,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而且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都是低级官吏,由于不堪吏职,他动荡于仕与耕之间有十余年,几起几落使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陶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的他已将功名富贵排除心外,而将田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王国,因而能平心静气,少做作、少夸饰地展示真实的自己,融于自然,悟出自然之理,浑然天成。如《饮酒》其五。诗的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如何能做到这样?诗人用一个设问句自然地归结了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如若做到了这点,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的是自然地运动,因其无意志、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完全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而乐在其中。而真正享受这种快乐的人除他之外,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农家乐”很是红火,但这只是一种雾里看花的体验。有谁能真正像陶渊明那样,长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躬耕南亩还能自得其乐并陶醉呢?倒是很多人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自我。

谢灵运(385年—433年),出身东晋时显赫的谢家,名将谢玄之孙,王羲之之曾外孙,十八岁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06年,谢灵运出仕,自此官运亨通。直至420年,刘

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公降为侯,任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文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后又被取用,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谴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他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纵观其一生可以说是一条下坡路,而这样的路恰恰是诗人无法适应而耿耿于怀的,因此虽然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有很多充满着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但谢灵运执着于功名利禄,纵情山水自然只是他寻求解脱的手段,艺术上更多地体现贵族文人的富贵之气,因而他无法做到平心静气地融入山水。他总是在官场和隐居中矛盾着。如《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一方面欣赏沉潜的龙姿态优美,一方面羡慕高飞的鸿鸟声音响亮,患得患失,犹豫不定。实际不是“力不任”,而是不甘心。所以才会有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带有没落贵族的特征。因此他和山水也就无法相亲,是有隔膜的,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山水只是排遣苦闷的工具,接纳不快和郁闷、牢骚的地方,得鱼忘筌,用过之后山水也就被忘却了。而现代的“山水游人”则是不可同日而语,还要留下不该留的。试想一个真爱山水的人怎么可能向他倾泻这些“负能量”。

第二,陶诗重写意,像水墨画,追求神似;谢诗重写实,像油画,追求形似。

陶渊明的诗歌注重写意。他注重言外之意,充分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诗歌语言虽然极其普通平淡,但却经过了高度艺术提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些看似不经心地水墨画般地随意点染,却表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意蕴,清新、自然。

谢灵运的诗歌则重写实。其山水诗多记录其亲身游历的经过,且注重对山水景物的精雕细刻。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这些诗句是诗人以其敏锐的感触剪取的,从而将山水、朝昏、阴晴的变化一一再现了出来,收到了油画般巧妙逼真的效果。

第三,陶诗用平凡常见的意象,创造出宁静、平和、纯美的意境,情景交融;谢诗多记录亲身游历的经过,将山水景物置于性情之外,是描摹的客体,情景分离。

陶渊明的诗歌喜欢用山川、飞鸟、村庄、草庐、炊烟、菊花、鸡狗这些极其平凡常见之物,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纯美安闲的诗意的精神境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外在的事与景、内在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意味深远的意境。诗人突破事物外在表现形态的局限,不着重于事物外形的摹写,而是提炼形象,使之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记录其亲身游历的经过,他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但这些山水景物往往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是诗人描摹的客体。在他的诗里,山姿水态已占据了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了主要的艺术追求。“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陶诗里相互交融的情景,在谢诗里被割裂了。他没有进入陶诗的浑然一体的境界,而是把这些景物分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显示给读者,因此其山水诗很难达到那种浑融无间的境界。

然而,无论如何,陶谢两人都为中国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使“山水”和“田园”从此登上了诗坛,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心中有个“太阳系”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心中有个“太阳系”---我能告别“小太阳”活动参与目标:1、了解与理解(1) 懂得在家里,父母才是家庭的顶梁柱,自己只是家里的“小不点”。(2) 了解在日常的生......

心中有个月亮作文

心中有个月亮作文导语:在各位诗人的笔下,月的形态无不各具风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月亮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作文一:我心中的月亮在我心里,月亮是一个圣洁的象征,她像圣母,散发......

心中有个月亮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心中有个月亮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心中有个梦

我心中有个梦我不想多么豪华富贵,也不想过的轰轰烈烈。我喜欢读书,想做一名图书收藏家,用书来点缀我的生活。从小时候,我就爱上了读书。起初只是听妈妈讲,渐渐地学会了自己读书,那......

我心中有个梦

我心中有个梦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中学初三【4】班卢颂图每一个人都有梦想,在社会充当着不同角色的人有着不同的梦想,人的梦想五花八门、天壤之别。教师的梦想是在重点学校......

下载心中有个桃花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中有个桃花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