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让心中装个桃花源作文
让心中装个桃花源作文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是大哲苏轼于寂静旷野中发出的浩叹。流光容易把人抛,人生何必如此聒躁?让心里装个桃花源,让人生升浮起月华一般的淡泊之美。
静思以淡泊。佛静坐菩提领悟宇宙人生之智慧,林徽因静伏窗前,在生之尽头绽放四月天之绝美……在人群之外,我们需要庄重的静思让烦躁的心浴过清莹。敢与永恒对话的梭罗,为追求淡泊宁静之境,抛开尘世喧嚷,在瓦尔登湖畔静心沉思,终成就《瓦尔登湖》之精髓,觅得心中的桃花源。静思是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咀嚼,还原生命的本真姿态,保有最初的纯真,让心灵淌着最清明的空性和最柔软的菩提。静聆于沉思,淡泊便有了青釉般的质感和厚度。
淡泊而致远。淡泊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淡泊之人“一蓑烟雨任平生”,“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大气者如钱钟书,早已洞悉世事为雾里的浮雕,话语间均透着从思想的酒窖中发酵出的酵绵。他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幽默像太极拳,虚中带实,尽现一代大师的智慧与淡然。于是,如他所说,他一生只有“钟”书,潜心于学问。《围城》等精微深透劲锐之作,无不提炼出他旌智的心神。以静谥恬淡的心观照世界,用吾生之有涯达吾知之无涯,方能远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简单却酝酿无限玄妙的美景。
活在当下,我们却再难觅得桃花源的踪迹,多少人患得患失,终日为充满铜臭的功利疲于奔命;多少人甘愿失去与心灵之声音邂逅的机会,狂热地追捧“速食文化”,便使留下“微漠的悲哀”北京城,已套上了第六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其态势唯巨石激起的'涟漪可形容。急剧的放扩,让很多人的生命虚掷在了路上——每天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焦灼地看着其他车辆撩起的狂沙,忍受塞车时点与点之间却成咫尺天涯的遥远。不必说桃花源,也许,连我们的脚步,甚至连我们思考人生的时间,都正在丢失。
脚踏实地行走的产物,是好的灵感、音符、情愫,就像蚂蚱藏于你的途中,会突然于草丛中跃出。人生何必太匆匆,多些临街漫步的悠闲,多些听泉眠云的细腻咀嚼,方能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旷达情致。
淡泊宁静,不必定要跳空谷,只是敢当万绿丛中的那点红,选择有梦和有信仰地生活,让真诚和至诚烙印在你那颗赤子之心上,面对生活中那些狰狞的诱惑,别迷失了你的灵魂,你的谦卑,还有爱生活的心。
难忘《红与黑》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写过了,爱过了,活过了”。一代大师活出了夏花的绚烂,回归了秋之静美。其心之淡泊,已化为风之莲花步,何其逍遥。淡泊宁静,让灵魂栖息于桃花源中,看似窟灵如佛家禅偈,实则是岁月之流冲淡的岩石,少了埋怨偏激,多了圆融平和,从刻意追求到怀着乐趣和淡然以达吾志。
愿我们身在红尘,心驻桃源。
第2篇:心中有个桃花源
心中有个桃花源 本学期担任高一语文和高级工大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第二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而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就是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
高职高专版《大学语文》教材对建安文学介绍较为详细,而对后者介绍很是简单,只有一些概述和两人各一首诗歌。但陶渊明和谢灵运开创了诗歌的两个重要流派: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本人认为不应轻视,何况这两个诗歌流派总是被混为一谈,实际上他们的融合要到唐代,在当时两者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为了厘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那就是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和生存状况对两人的作品做了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对两人作品的不同艺术特色以及山水田园诗的区别有了较为清晰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比较中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教育,在心中也建立起一个精神王国——桃花源。
第一,陶渊明将田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王国。谢灵运将山水作为他追求功名利禄失意时寻求解脱的手段。
陶渊明(352年—427年),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八岁时陶渊明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杂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二十岁时,为谋生路,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而且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都是低级官吏,由于不堪吏职,他动荡于仕与耕之间有十余年,几起几落使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陶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的他已将功名富贵排除心外,而将田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王国,因而能平心静气,少做作、少夸饰地展示真实的自己,融于自然,悟出自然之理,浑然天成。如《饮酒》其五。诗的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如何能做到这样?诗人用一个设问句自然地归结了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如若做到了这点,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的是自然地运动,因其无意志、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完全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而乐在其中。而真正享受这种快乐的人除他之外,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农家乐”很是红火,但这只是一种雾里看花的体验。有谁能真正像陶渊明那样,长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躬耕南亩还能自得其乐并陶醉呢?倒是很多人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自我。
谢灵运(385年—433年),出身东晋时显赫的谢家,名将谢玄之孙,王羲之之曾外孙,十八岁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06年,谢灵运出仕,自此官运亨通。直至420年,刘
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公降为侯,任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文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后又被取用,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谴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他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纵观其一生可以说是一条下坡路,而这样的路恰恰是诗人无法适应而耿耿于怀的,因此虽然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有很多充满着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但谢灵运执着于功名利禄,纵情山水自然只是他寻求解脱的手段,艺术上更多地体现贵族文人的富贵之气,因而他无法做到平心静气地融入山水。他总是在官场和隐居中矛盾着。如《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一方面欣赏沉潜的龙姿态优美,一方面羡慕高飞的鸿鸟声音响亮,患得患失,犹豫不定。实际不是“力不任”,而是不甘心。所以才会有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带有没落贵族的特征。因此他和山水也就无法相亲,是有隔膜的,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山水只是排遣苦闷的工具,接纳不快和郁闷、牢骚的地方,得鱼忘筌,用过之后山水也就被忘却了。而现代的“山水游人”则是不可同日而语,还要留下不该留的。试想一个真爱山水的人怎么可能向他倾泻这些“负能量”。
第二,陶诗重写意,像水墨画,追求神似;谢诗重写实,像油画,追求形似。
陶渊明的诗歌注重写意。他注重言外之意,充分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诗歌语言虽然极其普通平淡,但却经过了高度艺术提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些看似不经心地水墨画般地随意点染,却表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意蕴,清新、自然。
谢灵运的诗歌则重写实。其山水诗多记录其亲身游历的经过,且注重对山水景物的精雕细刻。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这些诗句是诗人以其敏锐的感触剪取的,从而将山水、朝昏、阴晴的变化一一再现了出来,收到了油画般巧妙逼真的效果。
第三,陶诗用平凡常见的意象,创造出宁静、平和、纯美的意境,情景交融;谢诗多记录亲身游历的经过,将山水景物置于性情之外,是描摹的客体,情景分离。
陶渊明的诗歌喜欢用山川、飞鸟、村庄、草庐、炊烟、菊花、鸡狗这些极其平凡常见之物,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纯美安闲的诗意的精神境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外在的事与景、内在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意味深远的意境。诗人突破事物外在表现形态的局限,不着重于事物外形的摹写,而是提炼形象,使之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记录其亲身游历的经过,他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但这些山水景物往往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是诗人描摹的客体。在他的诗里,山姿水态已占据了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了主要的艺术追求。“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陶诗里相互交融的情景,在谢诗里被割裂了。他没有进入陶诗的浑然一体的境界,而是把这些景物分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显示给读者,因此其山水诗很难达到那种浑融无间的境界。
然而,无论如何,陶谢两人都为中国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使“山水”和“田园”从此登上了诗坛,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3篇:公正廉洁心中装
公正廉洁心中装
初二六班 陶颖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题记
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我国历来是文明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固有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东汉时的羊续悬鱼,包拯的《诫廉家训》,马寅初拒贿,„„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验证了廉政与廉洁的重要性。何为廉洁?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同“ 廉正 ”。《晏子春秋·问下四》:“ 景公问晏子 :‘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廉政主要是一种廉正的政治体制,而廉洁则强调的是官员个人的品德修养。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与科技都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国
第4篇: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
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1
每当我意志消沉、孤单寂寞的时候,一缕温暖的阳光总是照进我的心房,那便是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安慰,一句鼓励……
我们开心玩乐的时候,老师在改作业;我们在追逐打闹的时候,老师在备课;我们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在为明天的课程作准备。甚至连我们晚上安睡的时候,勤劳的老师还没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辛勤的——老师……
期中考的表彰会上,望着那些同学一个个的走向颁奖台,心里很不是滋味。随着一阵阵的掌声响起,我的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回忆前段时间的学习态度,我视考试如拈花般轻松。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对基础知识不屑一顾
第5篇: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800字
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800字
星星被白昼拒绝,却在夜晚灿烂了天空;梅花被春天拒绝,却给冬天带来了芳香;流水被高山拒绝,却化为壮丽的瀑布……所以,在我们遭受挫折时,心中也要装一缕阳光。
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这便是欧文·姆斯成功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秘诀。这个沙漠曾经吞噬过多少人的生命,但是欧文·姆斯却战胜了它,因为他心中装着一缕阳光。
心中装一缕阳光,你就会战胜挫折。
中国国家队体操运动员桑兰,曾多次参加世界各国举办的奥运会,为国家赢得荣誉。但是她却在一次比赛时不幸出了事故,手术台上的桑兰失去了身体的`自如性,动弹不得。经过18个小时的手术,她终于醒过来了。所有人都为她高兴,但是她却要永远地离开她的舞台,退出体操生涯,因为她的下半生要与轮椅为伴。当时,年仅17岁的桑兰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后来,她
第6篇: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通用26篇)
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通用2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心中装一缕阳光作文 1
每当我意志消沉、孤单寂寞的时候,一缕温暖的阳光总是照进我的心房,那便是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安慰,一句鼓励……
我们开心玩乐的时候,老师在改作业;我们在追逐打闹的时候,老师在备课;我们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在为明天的课程作准备。甚至连我们晚上安睡的时候,勤劳的老师还没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辛勤的——老师……
期中考的表彰会上,望着那些同学一个个的走向颁奖台,心里很不是滋味。随着一阵阵的掌声响起,我的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回忆前段时间的学习态度,我视考试如拈花般轻松。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对
第7篇:心植一处桃花源让爱开在春天情感美文
心植一处桃花源让爱开在春天情感美文
生命的路程,没有平平坦坦,再美的时光,也会有晴有阴天,四季分明,在春夏秋冬中轮转,季节不会因为春暖花开,一尘不变,雨雪风寒,也会随着季节交替,流年似水,光阴似箭,不会因为谁的青春在线而停滞不前。
生命的航程很远,自己掌舵航线,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较多,是徘徊不前,还是勇于创前,就在你的一念之间,莫道岁月薄凉,莫说时光清浅,在心种植一处桃花源,让爱永远绽放在温暖的春天。
心中有爱,处处春暖花开,风轻轻拂面,就如你多情的双唇,印在心尖,吻醉了整个春天,细雨斜洒着神韵,如同你欢快的舞脚,在我的心海里,点起层层涟漪,就连的落叶,也会被爱的笔墨,捋顺成一叶静美的诗签。
心中有爱,处处都是水云间,放眼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首别致的诗,每一叠风吹麦浪,都会翻滚出爱的欢歌,每一朵洁
第8篇:桃花源作文
桃花源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作文1
零八五一,驾车出游,地图寻遍,锁定桃源(黄柏塬)。驱车百里,翻越秦岭,山下云海漫漫,道旁绿树红花,车行两小时,不见一人家,山路千百转,桃源忽现。
见游者,村人欢,见面寒暄,遂入农家乐。虽无酒店豪华,但有桃源特色,土鸡野菜清水鱼,香菇木耳摆满席,一顿饱尝今生难忘记。
置身桃源饱春色,中午休息舍不得,过九龙泉胜地,入秦岭深山,赏海棠瀑布,尝山中野果,采路边香椿,不忘留下美好瞬间。沿湑水而上,至将军潭边,潭水清澈见底,游鱼百许,影布沙石,似与游者同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锦鸡独立,鸡群散布于
第9篇:桃花源作文
桃花源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作文1
想必大家一定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吧: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世外仙境,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没有污染。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风里带着些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芬芳,还有桃花的香味儿,都在微微湿润的土里酝酿,面临滔滔海水,背倚巍巍青山。那一簇簇桃花开得那么灿烂。远看,像美丽的彩霞;近看,则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儿的天,湛蓝湛蓝的,像晶莹剔透的蓝水晶,它们穿过浓密的古树,洒下点点阳光。那儿的云,点缀在蔚蓝
第10篇:桃花源作文
桃花源作文
我去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但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桃花源永远都是最美的。
桃花源的山真美啊!放眼眺望,群山起伏,青松翠竹郁郁葱葱。这里的声没有黄山的险峻,但却满含着灵性。
桃花源的水真美啊!河水清得透亮,好像一条碧玉的丝带,缓缓地流向山脚。经过方竹亭后,潜入地下十米,最后冒出来形成了小溪。一条条机灵可爱的小鱼一会儿游到这,一会儿游到那,好像是在欢迎我们似的。
桃花源的花真美啊!这里的桃花满山遍野。这些桃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还只是花骨儿,有的却已在争奇夺艳,有的却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花是白色的,有的花是粉红色的.。看上去真像一张张婴儿嫩嫩的小脸,粉嘟嘟的让人心动得想去捏一捏。春风吹来,不时散发出醉人的清香。蝴蝶被桃花的香味所吸引,都围着桃树飞舞。蜜蜂也不辞辛苦远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