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划分不规范现象分析(精选15篇)由网友“大发面馒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医学论文中划分不规范现象分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医学论文中划分不规范现象分析
医学论文中划分不规范现象分析
分析科技论文中经常出现的'违反划分规则的错误: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同一;子项相容.认为编辑正确掌握划分规则,提高逻辑修养十分必要.
作 者:马芳莲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杂志编辑室,430022,武汉 刊 名:编辑学报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ACTA EDITOLOGICA 年,卷(期): 15(4) 分类号:B812.2 关键词:医学论文 逻辑 划分篇2:语言学论文中的不规范现象
语言学论文中的不规范现象
为便于学术期刊论文信息的传播交流及检索利用,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编排必须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语言学期刊在论文写作规范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有一些语言学论文在“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内容中有不合规范之处.本文指出一些论文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期引起作者的.注意,促进语言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
作 者:刁晏斌 DIAO Yan-bin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0(2) 分类号:H002 关键词:语言学论文 不规范现象 规范化篇3: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
内容摘要:我国广告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合规范和引起公众争议的广告语言文字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广告 广告语言文字 广告管理 广告语言文字规范
广告语言文字使用及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业发展非常迅猛,连续高速增长,广告市场营业额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这个发展速度已被公认为世界之最。广告市场营业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大关,达到1078.68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92%,在世界上列第四位。广告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促进营销、树立品牌、引导消费、扩大出口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种媒介的广告产品丰富多彩,制作水平和艺术水准也都大大提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事物,也是公众比较关注的事物。中国的广告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不断创新,是语言创新比较活跃的领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有些甚至成为同时期的流行语,对丰富我国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应用手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在语言文字使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明显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其他相关规章。
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二)规定招牌、广告用字应该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月15日发布了《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当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目前规范和管理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直接依据。《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其他的一些国家法律和部门法律规章也对广告的语言使用作了相关规定,包括:《广告法》及《广告管理条例》(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8月18日发布)、印发《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87年4月10日发布)、《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1月1日发布)。
各地方政府根据这些法律和规章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地方规章。这些规章对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广告用语用字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不良文化内容。
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包括不得使用错别字,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繁体字,不得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异体字和简化字,不得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印刷字形,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广告中因创意等需要使用的手书体字、美术字、变体字、古文字,应当易于辨认,不得引起误导。
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如因特殊需要配合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时,应当采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不得在同一广告语句中夹杂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的外国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中文意思不一致的,以中文意思为准。
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得故意用谐音乱改成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利用或篡改领袖人物名言作为商业广告用语。
广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执行,违反《广告管理条例》的行为最高可罚款3万元。但是在实际的广告产品中,依然存在着各种违反相关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现象。
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问题与争议
滥用外文
现在在各种媒介的广告中大量出现外文,很多使用的方式都是违反有关规定的,有的广告完全以外文作为广告语,如著名的耐克运动鞋广告,广告语为Just do it;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日产(Nissan)汽车的广告最后的配音解说只有一句英语:Nissan, shift the future。广告中夹杂外文情况更是常见,很多夹杂在广告中的外文不作翻译和解释,而且很多英文广告语在广告中占据主要部分。而在网络广告中,使用外语的情况更多,有些招聘广告完全用外文书写。网络广告是后起的广告媒介,对于网络广告的管理目前还比较薄弱。
广告语中不适当使用外文是明显违反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和广告管理法规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不像其他的广告语言文字问题那样引人关注,公众争议的焦点很少集中在这方面。
滥用谐音及篡改成语
此类现象中的典型广告案例如“没痔了”、“咳不容缓”等。两种方式其实是相关的,篡改成语主要也是使用谐音字替代的手法。这是公众关注最多也是争议最大的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现象。有关法规中已经作了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中也常常以违法处理,但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广告中非常流行,不断在出现,如“新年购车‘礼’油多多”、“制冷鲜锋”、“好色之涂”、 “有痔无恐”、 “无胃不治”、“默默无蚊”、“骑乐无穷”、“随心所浴”、“随寓而安”、“无泄可击”、“钙不能缺”等等不胜枚举。对此种现象持批评态度的公众认为这是在破坏语言规范,对消费者容易造成误导,而受伤害最大的是中小学生,会造成以讹传讹。有些调查显示这些广告语确实对中小学生对成语的认知产生了负面影响。陕西华商报10月在网上作了一个调查,被调查者中认为谐音容易给人造成误导、产生不良影响,应该坚决取缔的占43%;认为这样做是店家提高自己知名度、招揽顾客的一种方式,不必大惊小怪的占39%;还有19%的人认为见怪不怪。也有人认为,广告语如果有问题,只能来自内容,或虚假,或不健康,或违反有关规定。而包括谐音在内的语言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当内容有问题时,技巧才起到了帮倒忙的作用,而如果内容没有问题,语言技巧则为广告语增辉添色。因此,在广告语中使用谐音之类的修辞手段不应被一律封杀。对于使用谐音作广告语的是与非的问题却是比较复杂,一概禁止缺乏足够的依据和说服力,放任自由又确实会造成一些不良社会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应组织专家进行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对各种具体案例及其产生的效果和对公众的态度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找到一些衡量的标准,据此才能基本明确什么情况禁止,什么情况允许。
滥用双关语
使用双关语是广告语当中另一种常见的现象,使用得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著名的“丰韵丹”广告词“做女人挺好”曾被认为是非常好的广告语。但也有很多广告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有些双关语广告词给人造成的联想有违公众的`道德与价值观,如“你有二房吗”,广告的意思是“你有第二处住房”,但“二房”的本意属于社会丑恶现象,容易引起反感。同样,有人仿拟“做女人挺好”制作了“做男人挺好”的广告,因为性的暗示较明显而被工商部门制止。此类现象往往难以判断是非,不过,社会公众的感受也可以作为评判的参照。
存在各种语病
很多广告在词语选择、搭配以及语法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当和错误,除了有些是故意反常规使用以求取得特殊表达效果之外,有很多是属于缺乏语言知识和粗心大意造成的。具体表现为用词错误、生造词语、语法错误等。这些问题容易被公众忽视,工商部门在检查广告时也较少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这属于明显的不规范语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用字错误
在广告语中用字错误也是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粗心大意和语言文字修养不够引起的。湖北某地邮政部门曾经在邮政特快专递收据上印制邮政广告,其中出现过这样两条错误:“储蓄存款哪去存取方便到邮局”中的“哪”字印成了“那”, “特快通全球信息连五洲”中的“洲”字印成了“州”。在这样小小的只有两行字的广告中竟出现明显的错误,说明广告主以及制作人在审查上疏忽至极。
表义不清
即广告在语言表达上有意思模糊不清或者有歧义,如上海的某公司招聘广告中写着“有信用卡经验者优先”,可以理解为有使用信用卡消费经验的人优先,但其本意是指有信用卡开发工作经验的人。又如,某广告的标题“某手机又出爆炸新闻”,这既可以理解为“某手机自身爆炸而产生的新闻”,也可以理解为“某手机又出了爆炸般令人惊奇的新闻”。
使用表示“最好、最高”义的词语
这是违反广告管理法规较多的一种情况,20第2季度,海淀工商分局广告科和各工商所监测各种报刊杂志媒介广告90934条,涉嫌违法广告45条。在涉嫌违法的广告中,使用“顶级”、“最佳”、“国家级”等绝对化用语的居多,占违法广告的45%。因为这类词语有很多,广告主不断花样翻新,想方设法使用各种具有“最好、最高”义的词语,比如“极品”、“第一品牌”、“雄冠天下”、“技压群芳”等,层出不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9月16日还专门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发布含有“第一品牌”等内容广告的通知》的文件,专门通知有关部门制止这种现象。在这方面,只要监管部门工作到位,应该是可以防止问题继续发生的。
加大对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审查力度
在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还存在着不适当使用方言、误用标点符号以及格调低下等问题,这里不一一枚举。总体上看,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是比较多的,其来源很清楚,就是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其背后的广告主当然也起一定作用,但广告语主要是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创作的。按照工商管理部门的规定,广告公司在登记注册时必须有两名以上的广告审查员,对于广告的语言文字规范和适当使用问题首先应该由广告审查员把好关。但广告公司本身首先关心的是客户的需求和广告能否抢眼球,在创作广告时容易忽视广告语言文字的规范和适当使用,而广告审查员语言文字素养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所以在广告设计这一环节不能把好关,广告发布代理公司以及媒体广告部的广告审查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就不断地让有问题的广告与公众见面。
要解决以上问题,管理好广告审查员是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广告审查员的监管,不要让他们只是成为摆设;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素养。广告由工商管理部门监管,但对于语言文字本身的问题,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更有发言权,但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不是执法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和文字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篇4:外来词中的异体并存现象及其规范
外来词中的异体并存现象及其规范
一、外来词的界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同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民族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各种各样的交流形式,都为语言的接触提供了客观条件.词语的借用即为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接触现象,于是外来词大量产生.
作 者:生辉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9) 分类号:H1 关键词:篇5:外商投资企业中虚假投资现象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中虚假投资现象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经历了一个快速、稳健的发展过程,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 者:郝雨磊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TOWNSHIP ENTERPRISES 年,卷(期): “”(8) 分类号:F2 关键词:篇6:常见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情况分析
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 .“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而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
3.“1、”、“2、”、“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 2.”、“ 3.” 或“A.”、“B.”、“C.”。
4 .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五年十月”,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10月”。
三、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 〕”,而不应该用小括号“( ) ”或方括号“[ ] ”。
如:苏语5号 (不规范)
苏语[2005]5号 (不规范)
苏语〔2005〕5号 (规 范)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而不使用“——”或“——”。
如:209月~10月中的“~”(使用规范)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选取破折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标点符号”中查找)
篇7:汉语专家谈如何克服汉语用语不规范的现象
汉语专家谈如何克服汉语用语不规范的现象
自仓颉造字起,汉语言文字经历了4000多年的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50的历史,是传承华夏文明的桥梁。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到新中国推行简化汉字,每一次飞跃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的纽带,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有了它,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才成为可能。语言文字是历史与文明的载体,是文化之根。有了它,我们才得以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感受盛唐的泱泱气概;有了它,我们才能触摸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如今,汉语言文字在发展变革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如何保护我们的母语,如何促进汉字的健康发展,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珍爱祖国语言,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培养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带着调查当中各界人士在使用汉字中遇到的问题,记者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采访了词典编辑室副主任程荣研究员及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两位主持人晁继周、韩敬体研究员。
群众规范意识需加强
记者:当今社会上用语不规范现象泛滥,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程荣:这是社会发展中一种正常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越来越丰富,新词新语新用法也会不断出现。新词中那些鲜活的、规范的、符合汉语词汇构词规律的,就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有生命力;而那些生造乱造的,不合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只能风行一时,最终肯定要被淘汰。当今社会上用语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这与人们的规范意识比较差有很大关系。有些人盲目求新求异,不按照汉语词汇规律乱用生造词,或是不规范地使用汉语词汇,这样做的结果是影响正常交际,或是影响交际效果。而当这种求新求异影响社会交际时,它是不会被大众认可的,这是词汇发展规律。
这封读者来信中提到的问题很好,应当引起重视。个别问题我们可以讨论。比如广告语言,像面包广告的“追求领鲜”;止咳糖浆的“咳不容缓”等,这都是在特定情况下,用谐音法造出的广告效果。对待这种广告,我想能不能宽容一些,一味的批评指责可能也达不到规范的目的。是否可以灵活地在活用的字上加一个括号或引号,这样既起到了广告作用,又不误导孩子。
韩敬体:从汉字的角度上说,现在不规范现象的一大表现就是汉字的“简体”和“繁体”的混用滥用。195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通知》是本着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目的的。但是囿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简化方案论证上不充分,科学性不够,与现在的某些场合不合。当然,这都是大前提下的小问题,简化汉字的历史贡献很大,起了普及文字的作用。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不能为了发展而不要规范。
充分调查研究,正面柔性引导
记者:那么如何扭转这种现象呢?
程荣:这主要靠全社会从正面来科学引导,让大家都能重视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问题,都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光靠语言文字工作者是不行的。还得努力提高全民素质。比如,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在使用中感到迷惑不解时,应该去问问老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随时查字词典的良好习惯。从小养成的习惯能够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习惯。此外,舆论宣传工作也很重要。如果在社会舆论上,大家都能把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词语像对乱倒垃圾脏水、随地吐痰那样嗤之以鼻的话,就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成功了。
还有一点:对汉字的规范与汉语词汇的规范在要求上不完全相同。汉字的规范,要求相对来说是硬性的。如今汉字已经不能再由个人去创造,国家有统一规定。词语方面虽也有规范要求,但国家没有硬性规定,也不大容易硬性规定。词语是在长期使用中约定俗成的,群众在社会活动语言交流中创造新词新语新用法,合乎汉语词汇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就能立得住,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新成员,否则就会立不住,逐渐被淘汰。如果有关部门对新出现的词语使用丝毫不加以干预,不去正确指导,任其自然发展自然淘汰,对词汇规范也是不利的,会给社会交际和经济文化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认为,在词语规范方面很需要正确的柔性引导。
晁继周:要扭转这种局面,从语言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在制定新方案时,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改革要从民间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普遍性、必要性、明确性和生命力原则,力求在词汇使用上把握倾向性、引导性,按从俗从众的惯例,尽量做词语统一的工作。另外,在繁简体字混用的问题上,我认为,既然国家规定了要使用简体字,那就不要用繁体字。在特定场合,如果非要用的话,就要通篇用,而且要用对。
文明的传承,交流的平台
记者:您认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有何意义?
程荣: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高低。语言文字使用过于混乱,不仅会严重影响国际交流,也会影响到同母语人自身之间的正常交流。如果在言语上不能很好地交流,一个人说出的或写出的话不能被别人很好地理解,甚至发生误解,还能谈得上其他方面的交流合作吗?因此说,没有好的语言交流就不可能有其他方面好的交流。这就是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意义。
晁继周、韩敬体:语言文字是文明的传承、历史的延续,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古代文字优美、简练而意蕴丰富,要尽量传承词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在大陆普遍使用简化字,而港台地区则使用繁体字。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在文字上使两岸达成统一,从而维护祖国语言的统一,进而实现全民族的统一。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珍惜、爱护我们的母语,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篇8: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
摘要:在法医学领域,死因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研究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因素与其责任关系,对事后责任划分以及金钱赔偿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的意义也是如此。然而,随着法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规范却存在着分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法医工作多年的经验,对法医学中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参与度的划分规定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法医学;死因分析;参与度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死亡原因的定义与检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理念。在该理念中,所有导致死亡的损伤都是死亡原因,其中也包括因疾病或病情加重导致的死亡,几乎涵盖了与死亡相关的所有因素。为了方便理解,可将其分为中介死因、辅助死因、根本死因以及直接死因。然而,多年法医病理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就以这四类原因对死亡原因进行划分,并不足将导致死亡的全部因素呈现出来。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与文献,对此前的四类死亡原因分类进行有效的补充。
一、在法医学领域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分析
1.死亡诱因。死亡诱因同其他导致死亡的因素有所不停,它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它的存在也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是死者在生前受到了强烈外界刺激或感情变化,从而引起的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遭到无端的谩骂,情绪激动导致的死亡;患有脑动脉肿瘤的患者在出行的途中,被行人无意撞倒,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所导致的死亡。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死亡诱因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并不大,应属轻微伤的范畴之内。而上文中提到的四大死因中,以辅助死因与中介死因对死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也在轻伤以上,而死者在生前感受到的痛苦却是持续性的,直至其死亡。从参与度的角度上来看,死亡诱因与辅助死因、中介死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联合死因。死者生前体内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足以致命的疾病或损伤,最后无论哪一种导致其死亡,我们都管这种死因叫做联合死因。联合死因中的各种疾病或损伤在时间上来说属于巧合,各种伤病并不存在任何的内在联系,因此也曾被人称之为并列死因。例如:心脏刺创和脑干搓裂伤导致的死亡,是损伤与损伤联合的死因。脑干搓裂伤和胃溃疡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是损伤与疾病联合的死因。
3.协同死因。协同死因产生的原理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类似,死者生前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或损伤,但每一种都不足以导致其死亡,而是通过各种疾病和损伤相互作用,促使病情或伤情无限加重,最终死亡。在协同死因中,无法区分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但是在死亡发生的过程中,这些疾病与损伤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判断协同死因的时候要注意其与联合死因的区别,协同死因的组合情况也可以分为损伤与损伤协同、损伤与疾病协同、疾病与疾病协同三个方面,但是协同死因中的损伤和疾病无法单独使人致命,而联合死因中的损伤和疾病无论哪一个都可以单独导致病人死亡,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4.伴发情况。所谓的伴发情况,就是和死者的死因没有任何关系的损伤或疾病。例如:一位患有冠心病的残疾人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情绪十分激动,冠心病发作死亡。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情绪激动是导致死者死亡的死亡诱因,而身体残疾对其死亡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就叫做伴发情况。
二、法医学中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
对于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不仅对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死因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并且为日后的法律赔偿提供了评定依据。因此,在法医学的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死因参与度划分的讨论从来没有断绝过。现行的死因参与度划分是基于我国的医学理论,对导致死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量化评估,从而实现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具体如下:
第一,根本死因。是指在导致死亡的最初、最原始的因素、也是造成死者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按照现行机制来划分的话,其参与度应该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一百之间。
第二,直接死因。是指导致死亡的最终因素或行为,由于是最终行为,所以直接死因的产生必定会与其他因素进行合并,并将其参与度进行了分担,其参与度始终为零。因此,直接死因不会加入参与度的划分。
第三,中介原因。中介原因主要在死亡事件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四十以上,一旦存在着两种以上的中介原因,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情况,对其参与度进行分担。
第四,辅助死因。是指在死亡实践中并无相关因果关系,但却在死者死亡的过程中产生了间接作用的因素。根据有关规定,其参与度实不到百分之三十。
第五,死亡诱因。死亡诱因在死亡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在死亡事件中起到诱发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的划分大概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
第六,联合死因。由于联合死因所涉及到的死亡因素每一种都可以导致死亡,主次关系也难以区分。因此,各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应为百分之百。
第七,协同死因。由于协同死因中,各个死亡因素起到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进行平均划分。每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均为百分之百與死亡因素种类的比值。含有两种死亡因素,那么每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就是百分之五十。
第八,伴发情况。由于伴发情况并不直接影响死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事件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也不存在着任何的因果关系。因此,其参与度应该为零。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法医学中死亡原因的理论分析以及参与度划分规范的研究,使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类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明确其在伤亡发生机理中的量化作用及参与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司法部门在检定伤亡因果关系以及参与程度划分中的指导性规则,为司法机关的审判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这种依据基本医学理论和法医学基本原理,确定不同类型原因在个体伤亡机理中作用程度的量化性标准,就是所谓的“量化性医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前途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曾浩天,崔瑶,高云贵.法医学损伤与疾病关系浅析[J].中国保健营养,(25).
[2]袁洲.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6).
篇9:医学论文题名撰写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医学论文题名撰写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关键词:论文
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技信息产生、存储,交流和推广的主要媒介形式。题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题名不但要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而且要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因此,题名应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美观醒目,并尽可能包含主题词和关键词。
在多年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作者在论文命题方面存在以下一些向题:
题名过大或过小
题名应准确无误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客,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使读者理解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结论;应避免过于抽象,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不可夸大其辞,以偏慨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以免在审稿过程中给审稿专家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而影响稿件的录用。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疤疹病毒等感染的研究
文中述及的内容除以上两种病毒外,还有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单列2种病毒不全面,应改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病毒惑染的研究。
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
题名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应严谨规范。病名、解剖生理名词、冶疗方法、检查方法等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题名中不应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例如(括号内为不宜使用者):心肌梗死(心梗、心肌梗塞)、食管炎(食道炎)、反流性(返流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异位妊娠(宫外孕)、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综合征(综合症、症侯群)、同工酶(同功酶)、山莨若碱(654一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抗感染洽疗(抗炎治疗)等。
同时题名中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例如:结、直肠良、恶性疾病中细胞凋亡、bc1-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此题名冗长且多处使用标点符号。而文章中主要内容为测定了结直肠腺瘤及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及bc1-2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因此,题名应改为:大肠肿瘤细胞凋亡和bc1-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就足以涵盖文章所研究的内容。
用字和用词不准确
题名应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因此用词应准确,贴切,不能含糊其词。
例:V型截骨股方肌骨瓣转移,应改为:V型截骨股方肌骨瓣转位。
题名过子冗长
GB7713一87规定,科技论文题名一般中文以20字以内为宜,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应将其视为上限,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力求字数越少越好,做故到言简意赅。当然如果内容需要(如疾病或药物的名称过长)确实不能简短,也可酌情处理。
例1:火器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变化与阿托品治疗的临床研究
文章内容只介绍了阿托品对火器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题名应改为阿托品对火器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例2:谷光甘肽S转移酶Pl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此题名虽然很长,但认真斟酌后,不能对其中的任何一个字进行删减,否则就会使题名的意义表达不确切。
药物名称使用不规范
药物的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应使用药物的化学名称,不得使用商品名。
例如:普米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岍究。
研究对象不明确
医学研究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题名中应体现该研究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便于检索。
例1:蛋白激酶C在慢性缺氧大鼠模型肺动脉胶原中的表达
例2:血管紧张素II受体基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中的表达
篇10: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等级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等级划分
清洁生产已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但往往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和技术导则,使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论述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本文以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在分析环评中清洁生产论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等级划分标准,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作 者:袁俊斌 王恩德 李何 YUAN Jun-bin WANG En-de LI He 作者单位:袁俊斌,王恩德,YUAN Jun-bin,WANG En-de(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033)李何,LI He(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31)
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5(3)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环境管理学 环评 清洁生产篇11:古代诗歌中的隐含现象分析
关于古代诗歌中的隐含现象分析
【论文关键词】诗歌 隐含 规约性 语境
【论文摘要】本文从隐含的概念、产生、影响因素、分类等角度对诗歌中的隐含现象进行了分析,在隐含的有关理论框架下,对具体诗歌(主要是绝句和律诗)的隐含意义进行了阐释。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意境深刻而悠远,很多诗词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这里的“名”和“佳”恐怕不仅仅指那几个或者几行精炼的字和词,而是这简短的几个或几行字词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些内涵往往不是显示在这些字和词的表面形式,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隐含在篇章,甚至是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中的,例如:阮籍的一首律诗《咏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何相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从字面意义上看描写了作者深夜弹琴的情景和孤独不安的忧思。如果我们不知道作者生活在魏晋南北朝相交的时代,不知道当时黑暗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作者自身所处的地位境况,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怀,不知道作者为何夜不能寐?不知道其实诗中的“孤鸿”、“翔鸟”都是另有所指,更不知道诗的背后还另有所隐,即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愤懑以及对浑浊的社会政治的揭露和批判。由于当时黑暗高压的政治环境,此诗多用比兴,写得比较隐晦曲折。
诗在言志,诗歌的内容往往表现出意义的双重性或者多重性,这也是所有诗歌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诗歌一贯的手法,在对诗歌的内涵进行阐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用到隐含理论,隐含理论是诗歌意义阐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方法。篇章分析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诗歌作为文学篇章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无论是从体裁、内容、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存在很大的丰富性,但关于它的隐含意义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国内一些学者借鉴了俄国诗学篇章中隐含意义的分析理论,对俄汉诗歌进行了隐含对比分析,在数量和深度上都很有限。本文借鉴了以往学者的理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代诗歌中的隐含现象进行了分析。
(一)隐含的概念
1967年,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在哈佛大学做了三次讲座,在他的第二讲Logic and Conversation (逻辑和会话) 中首先提出了隐含现象和会话合作原则,在世界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格赖斯开创了大规模隐含研究的先河。隐含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含包括听话人从语句里能够推导出来的任何间接性信息内容,不论这种间接性信息内容是不是说话人意思,是否符合说话人的意向,也不管这种间接性意思是否已经实义化;狭义的隐含只包括说话人通过语句传达的、听话人理解出来的间接性的、隐晦的说话人意思,听话人解读出来的狭义隐性内容必须符合说话人的意向,必须是已经实义化了的,而不能是潜在的,是否是说话人的意向是区分广义隐含和狭义隐含的主要标准。
和会话活动的形式不同,文学作品的文本大都是书面形式的,它脱离了对话式语言的现场性,作者和读者之间不能像说话人和听话人那样可以相互打断、解释或者补足,读者在解读文本内容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己的世界知识、语言知识和逻辑能力,所以,在对文本的产生背景缺少全面掌握的情况下,作者所解读出来的间接性信息往往带有很多的个人痕迹,这些间接性信息可能并不是作者意欲表达的意思。在做初高中试卷的诗歌解析题目时,如果学生对一首诗的内容及其作者情况全然无所知,那么你肯定不会得到千篇 一律的答案。例如对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的解读: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考取进士,一旦考中便前程似锦。此诗便是朱庆馀在考进士之前寄于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行卷,他将自己此时期盼又有点不安的心情描写成刚出嫁的妇人,委婉含蓄,希望能得到推荐。如果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甚了解的话,很有可能就把它当成一首描写出嫁新娘心态的闺情诗,当然还可能存在其他更多的解读,这在逻辑和情理上都未尝不可。难道说除了标准答案之外其他的解读都是错误的吗?这里就存在一个广义隐含和狭义隐含的判断标准问题,采用的标准不同,对这些答案的态度就不同,这一点在判卷标准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很多学者在研究文学文本的时候主张作者死了,认为应该完全以读者、解释者为中心来欣赏、理解文本,这时采用的就是广义隐含的概念。
为了方便对隐含进行分类,本文将采用狭义隐含的概念,即只包括读者解析出来的和作者意向相符合的那部分内容。
(二)隐含产生的机制
诗歌中之所以会产生大量的隐含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1、根据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会话行为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言语双方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他将此界定为对合作原则的绝对遵守,对其四个准则中的任何一个的破坏都会导致隐含。如果说会话合作原则是会话行为应该遵守的规范,那么,对篇章而言,语篇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就是应该遵守的规范。如果篇章违反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规范就会产生语篇隐含,而这种隐含在诗歌中是最常见的。例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一句和第二句由于格式的对称尚且能找到语篇上的衔接,但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从表面上确实找不到形式和语义上的连贯。此时,因为这种“犯规”,诗句之间便产生了很多隐含的内容。
2、相对于其他体裁的篇章,诗歌是一种在格式、韵律、手法、字数上都有严格限制的体裁,追求精炼短小,既要求“句中无余字,篇外无剩语”;又要求“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要求炼句、炼字、炼意,使得诗歌不能像其它的文本或者自然对话一样更显明或充分地展开叙述,所以有很多缺失的内容情节需要读者自己去推导。尤其是四言绝句、五言绝句等在字数、韵律上要求及其严格的诗歌,作者用短短的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量的内容情节都隐含在字词或语句之间。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在内容上出现了很大的跳跃,诗中没有写主人在听到狗吠之后接下来的举动,比如如何去门口看视,如何和客人寒暄、请客人进门等具体的情节,但根据事件的自然发展顺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仍能从中推测出当时的情景,这也是为什么诗歌能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原因。
3、利奇的礼貌原则可以说是对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的补救原则,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有时候是出于礼貌或者不好意思,比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由于道德、风俗习惯的约束或者社会环境的压力,作者也会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述方式。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还有一些讽刺诗。
4、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语言的精炼、含蓄,内容的丰富,生动,诗歌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暗喻、借代、衬托、比、兴、引用典故,象征、陌生化、虚实结合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隐含的内容。例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中采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白发之长,按照正常的逻辑和事物的固有规律,白发不可能长到三千丈,其实,作者在这里借白发之长隐含忧愁之重。后面的秋霜代指白发,言白发之白,隐忧愁之重。
(三)隐含分析所涉及的因素
语境是篇章分析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与传统的语境概念不同,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言语交际活动,提出了认知语境这个概念,认知语境是听话人用来处理新信息的知识,是一个人明了的全部事实的一个子集。相对于传统语境,它是心理的,是个变量。听话人在处理每个新信息时都会使用不同的`认知语境,传统语境先于语句而存在,而认知语境在处理新信息时才存在。关联理论将含义的推导过程界定为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推导的过程中,更注重了听话人或读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含分析中的作用。
认知语境又分为语言内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就诗歌而言,语言内知识包括语法知识、语用知识、词汇知识、上下文。语法体系是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比如诗中设问句式、反问句式、倒装句式的运用;语用知识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词汇知识如对词汇的选择(“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选择)、词语的超常搭配、词性的改变等词汇的语义语用关系等;上下文包括题目和前后语句。
语言外知识包括即时场景、逻辑知识、百科知识、背景知识。在诗歌中,即时场景主要指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写作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逻辑是人的思维规律,语句预设问题、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荷恩等级关系都是逻辑问题;百科知识包括道德的、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其他知识;背景知识包括生活常识、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平遭遇等。
以上各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读者对诗篇的意义解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向。由此我们还可以将隐含推导的过程形象化为一张图表如下:
显示内容 隐性内容(隐含的) 交际意图认知环境(显性内容指语句的表面内容,隐含内容指隐含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语句内的内容。)
(四)隐含类型分析
曹威凤在她的《论俄汉抒情诗中的隐含意义》一文中将隐含分为自然隐含、篇章隐含、诗篇的潜台词三种类型。自然隐含又分为语义兼含、语法兼含;篇章隐含又分为篇首隐含、篇中隐含和篇尾隐含。其实,可以看作是根据存在隐含的语言单位的大小对隐含所做的分类。
赵雪华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俄罗斯诗歌的语篇隐含分析》中将隐含分为辞法隐含、背景隐含和文化隐含三种,可以说是根据隐含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对隐含进行的分类。
本文则根据诗句所传达的隐性信息内容的性质将隐含分为指称隐含、客观内容隐含、主观内容隐含和交际内容隐含。我们可以通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来了解这几个概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作此诗寄给他,以表同情。
先看指称隐含。指称隐含是指间接性指称。诗中的“五溪”、“君”和“夜郎西”就是间接指称,“五溪”指去龙标途径的雄溪、樠溪、酋溪、无溪、辰溪。“君”指王昌龄;“夜郎西”指王昌龄被贬之地。
客观内容隐含指读者从诗句里推导出的一些间接性的、隐晦的表述的对象和表述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作者写出这些诗句必然具有的意思,有时候甚至是作者意欲传达的内容。“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此去龙标要途径雄溪、樠溪、酋溪、无溪、辰溪五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明你我虽相隔两地,但却共享一轮明月,我寄于明月的“愁心”将一直追随于你。
主观内容隐含指读者从诗句里推导出的一些作者传达的间接的、隐晦的评价——情感意义(包括肯定/否定、积极/消极、欣喜/忧愁等)。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所描述的景象就隐含了一些伤感的情怀。“杨花落尽”表明已经是晚春,刻画了一片残败的景象;“子规啼”更是有一种悲凉的味道,“子规啼血”其实是一个典故,子规即杜鹃鸟,子规鸟有思念故土以致泣血的意思,从这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被贬的消息充满了同情和忧愁。
有时诗句欲传达的交际目的与诗句形式上、表面上显示的交际目的不一致,通过语句间接、隐晦地传达交际目的的现象就称为交际意向隐含。诗歌的第一句表面上描写了春深的景象,实际上作者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渲染来表现自己对友人被贬事件的同情和感伤之情;第二句叙述了去龙标所经历的路途,作者通过极言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含蓄地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之情;最后两句作者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将明月比作人,将不可能之事变作可能之事,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之心追随友人直到天涯的深情。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规约化的程度将指称隐含、客观内容隐含、主观内容隐含和交际意向隐含分为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规约性隐含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直接的字面的意义相近,或者说是在人们认识中相对固定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分析规约性隐含的时候往往付出较少的努力。非规约性隐含和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一定语境的制约下,读者通过间接、隐晦、曲折、委婉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作者的意欲表达的意思与语句的词汇、语法结构所传达的常规性信息内容相距较远,读者就必须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理解语句所承载的隐性信息内容。当然这种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也是相对的,随着某个义项或用法在人们认识中的逐渐固定化,非规约性的信息也会转化成规约性的信息。
(五)其他看法
中国古代诗人很讲究炼字。我们身边也流传了不少关于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故事。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先用的是“到”字,吟完之后,王安石觉得“到”字太平直,不够形象,缺乏诗意,后先后又改为“过、入、满”,一直到“绿”字,几经变换,最后才确定,不仅表现出春风吹到江南,更能表现出春风吹,大地变绿,万物生长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我们可以援引荷恩等级理论把<到、过、入、满、绿>看成一个选择等级,从“到”到“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深度的意境。与荷恩等级不同的是,这里的等级是对表现力强弱或者说蕴含力强弱的词语的排列。表现力不同,它的隐含信息内容也不同。同样的例子还有贾岛的《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其中“僧敲月下门”中的“敲”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作者最初想用“推”字,再三斟酌,最后才改为“敲”字,<推,敲>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等级隐含,不同的选择,给了我们不同的隐含意境。
本文从隐含的概念、产生、影响因素、分类等角度对诗歌中的隐含现象进行了分析,整体来说比较粗略,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比如诗歌中特殊句式、特殊手法的隐含意义、不同题材以及不同体式的诗歌的隐含研究等,其实诗歌领域的隐含是一个蕴含了无限趣味的研究,很值得深入探索,希望本文浅显的分析能对阐释诗歌的意义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书目:
[1] 许汉成,《交际·对话·隐含》,黑龙江出版社,。
[2] 李悦娥 范宏雅,《话语分析》,上海外国语出版社,.
[3] 曹威凤,《论俄汉抒情诗中的隐含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
[4] 付长友,孙凯,《诗学篇章与蕴含》,解放军外国语学报,。
[5] 谢永红,《捕捉诗歌中的隐含信息》,湖南教育,。
篇12:托福听力中的变音现象分析
托福听力中的美语总给我们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感觉。这是因为重读和弱化的存在。
托福听说交流中,不可能所有的词都同等重要,也不可能将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一个词,否则就会令听者觉得说话人轻重不分、主次不明。因而在一句话中,必然有些词较为关键,发音响亮清晰,时间拖长,这就需要重读;有些词则相应对次要一些,发音时间缩短,同时加以弱化,这样整个句子就显得分配得当。实际上,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只要我们注意到了弱读,重读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篇13:托福听力中的变音现象分析
在托福听力中,还有一个造成应试者听觉障碍的大敌是美语的缩读现象,掌握了这种现象的规律就等于掌握了攻克托福听力的另一大诀窍。由于托福听力中含有大量的口语素材,使得讲话人使用大量非正式的口语体,所以在发音中,不仅会把弱读的词弱读,有时会省略某些音,使说话和朗读更自然流畅,达到更加smoothly and softly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作缩读。
缩读是英美人习惯的发音方式,自有一套规则约束,绝不能任意而为;同时缩读往往被受过教育的美国人视做不规范的英语,所以正式场合不能滥用缩读。但在新托福听力考试中,为了使其语言更加daily和functional,更能体现现实生活,缩读现象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托福听力Lecture如何备考
经典重要出题点:
1 开头→→ 对应了全文的主旨题,几乎99%的必考题目;
关于主旨题的解题方法:一般都会出现在文章起始处的2,3句话内,但也有例外情况,就是上来教授兴致冲冲的讲了一个咱们看来无聊的例子,没关系例子不用听懂(但是如果你不巧恰好听懂了,那么恭喜你,可以帮助你选对主旨题,因为例子为了说明他的这课讲了啥)。
经验:如果main idea 特别简单或者不具体时候,那说明教授后面还会对于idea进行解释,尽量努力听懂,因为这样会让你的整篇文章做的顺利
【注意】:开头主旨题有两种不同的问法:
A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lecture?
这种问法是需要你自己概括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B 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ecture?
这种问法的时候,答案通常是对具体的例子的总结,即教授在文章开头废话的那一堆;
另:最前面的例子没听懂千万不要紧张,一般那都是ETS迷惑你的,他上来就不想让你听懂,让你紧张!所以要么说的特快,要么专业术语特多。重要的是例子后面教授说的那句话。
2 结尾 →→ 对应大概一篇文章2~3道考试题,重尾原则;
ETS爱在结尾出题,因此,一定要时不时的盯一下进度条看看~~~~别错过了亮点句;
3 Lecture中间,倒霉催的学生杀出来问问题:
绝对的考点,学生问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
A 听教授的态度,这个时候教授可能态度很诡异,突然就笑了,或者是轻蔑的说了一句神马话,尤其是在这种长的Lecture里面,教授突然说了句很短的话;不过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恭喜你,这里考重听题的几率蛮大的(即听不懂没关系,反正做题的时候他还会再放一遍);
B 如果教授扯了一堆,那这里70%以上的就是考题所在了,通常教授回答学生问题的模式是这样的 例子+观点/ 观点+例子; 第一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大一些,还是那句话,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授的观点;
4 ETS爱考的一类文章:比较对比类文章(compare & contrast)
TPO里面这类文章所占的比率也很大,这类文章,两个事物的不同点是绝对的考点。越是不同越要考。
5 ETS还爱另外一类文章:问题解决型(Problem —— Solution)
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就是找问题和解决办法,这点和Conversion挺像的。基本是一个思路的。
托福听力要如何提升
听力考试总共有六大技巧的测试与考核。与这六大技巧相对,ETS有六大题型的测试,分别是:主旨题、细节题、句子功能题、态度题、结构题和推论题。而托福官方指南将这六大考题细归类为B, P, C三部分(Basic Comprehension Question, Pragmatic Comprehension Question, Connecting Information Question)。B部分包括:主旨题和细节题;P部分包括句子功能题和态度题;C部分又包括结构题和推论题。
在这六大题型中,出镜率最高、几乎每篇文章(我们知道托福听力考试涉及的文章有两种:conversation和lecture)都会涉及到的题目就是主旨题。把握好主旨题同样又是解答其他题目的关键。什么是主旨题呢?ETS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对话和讲座的大概意思,即文章主要涉及的是什么内容!关于主旨题,其实很多学生发现它是所有题型中最简单的一道题目。可是往往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关键策略的话这道题同样可能丢分。所以,把握好主旨题是解题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就如何解答主旨题做一下总结与点评:
1、主旨题在原文和题目中的位置
首先,大家要明确托福听力考试的一大特色就是题目顺序与文章的行文顺序相一致。所以,同学们要明确的是主旨题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绝对不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结尾部分同样可能会出现帮助解答主旨题的解题内容。因为老师很可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那么,结尾部分就可能出现主旨题的答案!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主旨题题目一般只会出现于第一道题。所以通常,不管是conversation还是lecture,主旨题都会出现于首道题目。明确了题目的位置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主旨题的分类。
2、主旨题题型分类及典型问法
主旨题分为目的主旨和内容主旨。
目的主旨: 考查对话目的而非内容,即两个说话者的对话目的和教授讲这篇文章的目的。目的主旨一般出现于conversation中。
目的主旨典型问法:Why does the student visit the professor?
Why does the student visit the registrar’s office?
Why did the professor ask to see the student?
Why does the professor explain X?
内容主旨: 要求考生理解讲座或对话的主旨大意。材料有时会明确提出主旨,有时会很含蓄。要求学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主旨典型问法:What problem does the man have?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What is the main ideaof the lecture?
What aspect of X does the professor mainly discuss?
3、主旨题解题技巧
关于解题技巧大家应该首先注意的是这两种题型与大家词汇量的多少无关。也就是说,词汇量即使很少也不会给这两种题型的解题造成障碍。首先要听准开头;特别是开头句型,之后找出对话目的;如果开头没有把握准,那么要注意全文重复词汇;最后要听准关键词并对实义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足够敏感。那么,如何听准开头呢?在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开头中,有的文章会出现寒暄部分。
比如,在conversation中两个说话者的在开头部分都会出现互相问好的寒暄语:
e.g.1 A : Hey,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B: Well, everything is going fine.
e.g.2 A: Hi, are you Paula?
B: Oh, hi, Jim. Nice to see you!
在这些寒暄之后说话人A说Do you need some tutoring in English? 说话人B说:yes, I am taking English composition and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这才是文章的真正内容,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所以选项的相应部分选择的是:She needs a tutoring appointment!
在lecture中,有时教授上来不会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会寒暄几句。
例1:有个教授上来先说I am sorry that I didn’t bring your paper, and it took longer to grade than I thought. So I will bring you the paper next class. Today, I want to continue our topic about Renaissance. 所以“I am sorry that I didn’t bring your paper, and it took longer to grade than I thought. So I will bring you the paper next class.”这句话都是在说与文章主旨无关紧要的话。而真正与文章主旨有关的是以today开头的这句话!所以,显而易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Renaissance(文艺复兴)。
例2:In the last class, we discussed the Jazz music history. But today,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zz music. 那么很显然,In the last class, we discussed the Jazz music history.这是上节课讲的内容。在强转折but之后,老师紧接着说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zz music. 那么,文章的主旨也就很明确了。
在了解了如何在文章的开头抓主旨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引导文章主旨的信号标志词,以便我们更好地定位选项。
4、主旨题的信号标志词
Lecture引导主旨题信号标志词总结
1)总结口语词后的动词词组: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today we will discuss...
today we will look at...
today we will tell...
2)旧托福:
today we will spend several minutes in...
today we will focus on...
today we will concentrate on...
3)动词时态
’ve, -ed
will, be going to
托福
篇14:托福听力中的变音现象分析
托福听力部分语速非常快,听起来很模糊。而实际上,这不单单是语速快慢问题,更重要的是诸如连读、失爆、重音、弱化、缩读等美音中常见的音变问题。
若是解决了这些问题,想必托福听力读得再快、再模糊,我们也能“庖丁解牛”、反应机敏。 所谓连读,指的词与词之间交界的两个音会经常连在一起,发音时好象连成了一个较长的单词。连读有助于完整意义的表达,并使整句话具有强烈的粘着感,体现句子的整体性,充分体现美语语言的自然流畅。
篇15:中英美会计模式、会计规范之比较分析
摘 要: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与特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密不可分。文章从会计模式、财务会计规范对中、英、美三国的会计进行比较,借此来了解中、英、美三国会计理论与实践所体现的国家的特色及其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美会计比较 会计模式 会计规范
会计为整个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信息,是企业的大脑。不同的传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法律等环境因素对会计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国际上存在着不同的会计体制,他们在会计模式、会计规范等方面各有特点。当前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亦迫切需要通过不同国家、地区有关会计的立法、惯例和实务的比较分析,据以了解并熟悉各国会计的特征及相互间差异程度的大小,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能尽早一步适应国外不同经济体制、经济环境的会计账务处理。
一、中英美会计模式的比较
会计模式是对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会计实践活动的综合或描述,被描述的要素主要包括: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会计监督体制等。中国会计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其发展的理论基础不仅包括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内涵。英美的会计模式则是独立发展的会计模式,其特点是不受客观目标和微观经济理论的限制,而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那样发展起来的,它以实用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并从商业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得到启迪。
1.从会计管理体制来看。英美两国会计强调专业导向,较少依赖法律,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在美国会计管理史上,素来就以民间机构制定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为准绳进行管理。
中国的会计管理活动由政府掌握,会计活动受到法律的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中国的会计工作由财政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从中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看,除政府部门外,会计职业界、学术界以及其他会计组织均无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职能。
2.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制定与颁布来看。美国的民间机构,如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准则委员会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与颁布会计准则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指导,会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个人专业判断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会计实务完全是在法律的支配下由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英国并未授权任何会计职业团体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广大会计职业成员从其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法律框架内制定标准和会计实务说明,与美国不同的是,它并不制定大量而浩繁的、包罗问题广泛的详细会计准则,只就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在中国,企业所执行的会计标准是政府颁布的,“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不很强调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目前,中国的会计准则虽然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是允许企业在会计政策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允许企业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3.从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来看。美国的会计核算方法偏向乐观,不断创新,在信息披露上强调保护股东的利益,提倡真实反映,并素以充分披露而闻名;英国着重强调“真实与公允”的观念,是以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债券的持有人和股东的利益为主要目的。为了保证符合“真实与公允”的要求,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增补信息揭示的内容。甚至在形式变化使有关规定不能适应时,也可以偏离具体规定而作恰当的揭示;中国在会计核算上相对比较保守,其信息披露偏向于保密,主要是在法律中规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和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会计信息的披露等都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需要。
4.从会计监督来看。美国会计监督以民间审计著称,企业的财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有效。由于美国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经济,而且通常政府的干预也仅仅是间接进行的。因此,美国民间审计无论在从业人员的数量上还是技术、方法上,都位居世界前列;英国民间审计实行自我管理的原则,政府对审计职业团体不加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之间没有相互间的领导、指导和经济关系。相对而言,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较多,会计监督也一直由主管部门进行,民间会计专业团体组织的权力很小,影响力也极其有限,民间审计的力量较弱。
淘宝店名中语言不规范现象分析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是经过不断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汉字也是语言的组织结构.在当今社会上,处处用到文字.看,招牌,广告,路标,标语,板报,商......
夜不归宿现象分析近期,部分同学不严格遵守学院的作息时间,21:30后仍在校外逗留,有的甚至夜不归宿,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我们班最近就已经出现夜不归宿的现象了,并已经通报批评......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内容摘要:我国广告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合规范和引起公众争议的广告语言文字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作出......
人大工作不规范现象辨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地方人大工作正在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但是,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地方人大工作中尚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