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文库小编猜你可能喜欢“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共15篇)由网友“披萨心肠”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体育与健康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作者/闫国文
摘 要: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随着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不断深入,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下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思考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且完善的
首先,新课标的彻底摒弃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为突出和重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相一致;新课标中还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高度一致。其次,新课标理念更加完善。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健康课与学生身心发展,将体育与健康功能延伸到了社会生活。它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激发体育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差异四个基本理念。
2.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领域目标是吻合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有发展身体、强健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三项教学任务。教师也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备课,吃力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费劲锻炼。期间,心血和汗水都没少付出,但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受益。新课标的出现,拓展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领域,相对之前的任务,更完善,更具体,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
1.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选择上的考虑
新课标下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关系:(1)考虑系统知识和系列活动的关系,将课程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教授转变成为直接的经验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2)考虑地域差异。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选择教材,大胆取材,大胆创新,突出自己的地区特色和教学特色。
2.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变化上的考虑
(1)师生关系上的变化,从传统“一言堂”“满堂灌”转变成为重引导,重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2)教学组织方法的变化。从精讲多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活动,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周家娥。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思考。新课程:下,(04)。
篇2:体育与健康的论文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论文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与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分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四、教学措施变革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篇3:浅谈学校体育与健康论文
浅谈学校体育与健康论文
论文关键词:保健学学校体育生活方式
论文摘要:健康是保健学与学校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中,人们能够左右的只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为了健康,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也从以前单一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多元化的培养,不但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得到身体锻炼、增强体制,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怎样才能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发挥这些作用,培养学生的这些基本能力?这门技能突出的学科怎样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本人现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观察和研究谈一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首先,关于保健学的见解: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许多高精尖的医疗设备的出现,使得对疾病的诊断出现了一次新的革命。一些过去认为的疑难杂症现在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疗,医学研究的成果是极其辉煌的。但是,我们看到这对于人类的健康和身体机能的改善及提高,其贡献却并不显著,甚至极其微小。这从近几年的一些医疗研究的统计中即可看得出来:心血管疾病、肝癌、肺癌的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有一些其它非常见病的出现。这种现象表明:医学对人类的健康好象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由于上述现象的产生,人们则更加关注健康,于是就纷纷把健康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在社会上对于健康的研究就渐渐热衷起来。当然,这种研究还仍然是医学界对于健康的研究更为突出。由原来的对病理的研究、以治病作为重点的医学界现在转而把人类的健康研究和对疾病的预防作为重点,进行科学研究,全面对人体健康进行描述,并把这一研究学科称之为(健康学科)保健学。这也是世界健康组织对人体研究之后所称之为的人类保健学的前身,并且制定出关于人体保健的各方面的指标和特征。这些健康教育和保健活动方面的理论已被人们广泛的采用。它也从过去的保健医疗体制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为以预防为主。这种理论的出现无疑对人们的健康思想以及人们从事健康保健的活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医学研究统计显示:在我们国家,肺癌、肝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处于高发病的前几位,其致病因素是运动不足和饮食过量,特别是摄入过量的动物性脂肪所造成的。而运动不足和饮食过量等都属于生活方式上的问题。所以说现代人的健康问题与其生活方式的关系致为密切。生活方式也就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学博士拉龙德(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在1974年就提出了关于健康的构成的观点,他说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人类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及医疗保健体制(四个方面)。所谓人类生物学是指人类的生物特性:遗传、成熟、年龄增长及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的生理机智。这些机制对构成人的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家庭的等因素,对人的健康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医疗保健体制过去主要是以治疗为中心,近年来也已向医疗康复、保健方面转移。
在上述的四个方面中人类生物学即人类具有的`生物技能(如年龄增长,成熟等)几乎是个人力量所不能改变的(现在对基因方面的医学研究还努力的进行,希望通过基因方面的医学研究能改变一个人的遗传性状)。至于环境我们个体的力量更是无法改变它,保健医疗体制也非个人力量所能左右。也就是说在人类生物学,环境和医疗保健体制这三个方面,我们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能改变的。而生活方式则可按个人的想法随意改变。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个人生活方式能促进年龄老化,也能延缓其老化。对于处在社会自然环境下的个人,我们只要采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去适应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就能够适当地控制它对于人们的刺激。因为人不能改变自然社会环境,但是人能够适应这个环境。无论你保健医疗体制如何优越,社会保障多么健全,但是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安排不当,那将会极大的损坏你的健康。这样看来,不难理解要想维护和增进健康,生活方式不进行合理化的安排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其次,学校体育和生活方式:
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学校体育的宗旨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制,增进健康。是提高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由上述规定可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体育目标之一。而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虚弱,而是要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现代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达到身心俱健,“健康科学”一一也就是说保健学应该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候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个人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这种见解应该贯彻到教育实践之中去。我前面已经谈道,造成现代人死亡的慢性疾病:如肺癌、肝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致病因素,几乎都包括在生活方式中。
如果生活方式不改变。随着这种一贯的方式的延续,天长日久就会引发上述各种病症。
现代人怎样去克服运动不足这一生活方式呢?我们知道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由现代的科技发展所左右的:交通发达、人们步行的机会就会减少,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家用电器的出现,人们的体力劳力就相应减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养成了不爱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其结果就是体育运动不足。
改变一下具有致病因素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是现行的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怎样才能把这种运动不足的生活方式改变过来呢?本人认为这是当今学校体育教育所应解决的关键任务。
在上面我已经谈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具体规定,在这个规定中,它制定的运动参与目标中说: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在身体健康的目标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这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方法和能力。使其一生都在体育运动的陪伴下生活。
由此可见,改变运动不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民健康所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娃娃抓起,从全国各类学校体育教育抓起。使每一位公民养成一辈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这也是现今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篇4: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即明确目标,引领教学;把握主题,拓展教学;组织竞赛,激活教学;创设情境,共同参与;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情境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对传统的师生地位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得学生健康发展?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明确目标,引领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目标统领内容。新课程标准只强调体育训练的管理目标,所以它明确了各项活动的建议内容,而不做具体的训练要求。如“篮球”这个学习项目,在新课程标准里,就不做具体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要求,只提出大多数学生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他们喜欢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训练以达到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以目标为轴,确定内容,选择方法,拓宽视野,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排球”项目的学习,学生对垫球、扣球、托球等技法的掌握,差别很大,教学中若从学生长处入手,提出目标任务,再给予指导,就会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商定弹性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把握主题,拓展教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内容这条主线,进行适当的拓展、归纳,并达成特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所学内容,及其相关的知识体系,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在学习中探究、亲身体验,最终获得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挖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教学“鱼跃前滚翻”时,“鱼跃”便是主题,可设计教学环节:前滚翻―远撑前滚翻―跃起远撑―跃过低障碍前滚翻―跃过稍高障碍前滚翻―鱼跃前滚翻。这样的教学设计会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思考,积极训练。也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类似的主题活动中,才能完成任务,也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把全体学生的体育训练落到实处。
三、组织竞赛,激活教学
体育竞技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让学生置身于运动竞赛,是体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要以体育竞技项目为契机,模拟体育竞技竞赛活动,刺激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多创造条件,把体育课堂变成体育赛场,以学习而比赛,以比赛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进取精神。如上课时我们组织三人篮球赛、五十米往返跑、跳高等,都可以设置成比赛赛场,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信心大增,于不经意间,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拼搏进取的精神。中学生好胜心强,采用竞赛激励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能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有新意,学生练习情绪高。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分成红队、黄队、蓝队,相互角逐,相互学习,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并乐于练习。
四、创设情境,共同参与
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熟悉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所设情境,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急于一展身手为妙。成功的体育教学,教师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善于创设合理的、健康的、能让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情境。如在七年级的一次障碍跑教学中,笔者将教材改编成了“奥运火炬接力”,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奥运火炬接力”需要经过障碍区,现将全班同学分成四队,进行火炬接力。听到发出信号后,各组第一位同学手持老师授予的火炬迅速出发,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爬过草地、绕过树林,跑回本队与下一位同学进行火炬交接。学生通过实践迅速掌握了障碍跑的方法,也体会了作为火炬手的自豪与艰辛。
五、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启发诱导教学法是以这种辩证关系为指导,给教育对象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形成乐学、苦学、会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他们的个性。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启发引导为前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实践,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完成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达到教学要求,最后由教师提出正确答案并加以比较。如学习“跳远”,教师可简明交代本节课的目的和任务,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扼要说明重点动作要领,但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反复思考、联系中,探索跳远的途径,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后,通过探究、合作总结出跳远与其助跑速度、距离、起跳时间、腾空高度、平稳落地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悟,稍加点评,就会轻松达到教学目标。总之,在课改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学校实际、地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切合实际教学方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以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为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文.新课改新体育[J].中学教学参考,(21):94.
篇5: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體育与健康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密不可分,其作用意义也非常巨大。我们应该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学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高中学习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高中教育非常重要。而学生要想保证学习的水平不断提升,就必须先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基础支撑,即学生必须要重视健康问题。近些年,很多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样的情况都与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过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学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高中是学生学习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决定学生未来人生命运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作用意义十分巨大。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关系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更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教学手段,体育锻炼意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而健康教学意在教会学生养成自主保健的习惯,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利用体育与健康教学,全面的促进学生身体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灵活的学习思维,达到身体与学习均衡发展的目的。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高中学校,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视度非常低,使得学生的身体状况达不到最佳状态,造成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1、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教学分配不均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过去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锻炼和测试来评定体育成绩,只是一种应试性的教育,而如今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方面的教学,却更为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更加以学生发育为基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但是,在很多高中学校,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学却没有实现平衡教学状态,即有的教师仍是偏重体育技能知识方面的教学,主张学生多运动,增强身体,而忽略了健康知识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盲目锻炼,没有顾及到物极必反的规律,使得学生健康知识匮乏,运动知识却过度丰富化。
2、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认知度较低。在很多高中学校,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认知存在较低的现象,这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偏低造成的,更是由于教师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带来的教学弊端,这样的体育教学,是不能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的,更加不能为学生带来强健的体魄。有的教师过度的认为体育教学就应该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运动锻炼,只有运动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但是忽略了运动方式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学生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排斥体育运动,对健康的理解程度也比较低,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学生运动能力降低,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双双失去兴趣。
三、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学生要想实现成绩的提升,就必须先提升健康水平,即重视体育锻炼,掌握健康知识,结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全面的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中体育论文提高学习能力。
1、均衡分配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教学。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教学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体育运动方面的技能知识,同时又可以获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育和成长。教师可以增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女同学喜欢的瑜伽运动,男同学喜欢的跆拳道运动,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开设不同的科目,使得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放松,既可以释放学生心理的压力,又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体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结合学生们平时开展的体育运动,使得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正确运动,适当运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迎接学习上的各种挑战。
2、提升教师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提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认知度,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技能,拓宽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面,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看待体育运动,改变过去单一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收获更多有益身心的运动技能;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健康知识的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增添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运动姿势,取得较好的运动效果,从而保证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升认知度,开始重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通过教师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使得学生在身体方面获得良好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为学生日常的学习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高中学生要想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首先做到的就是保障身体健康,即学校要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加深体育锻炼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从而养成学生热爱体育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全面的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从而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拥有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学习,实现学习水平的提高,获得身体和学习的双重成长,从而才能更好的迎接高考,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 于飞.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 孟锋.西宁市(四区)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3] 肖尔盾.吉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0-114.
篇6: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第一”成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然而,目前中学生群体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第一”成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然而,目前中学生群体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近视、肥胖和心理亚健康等发生率较高,缺乏运动、低头久坐和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普遍存在,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体育教育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疾患和亚健康人数增加。青海省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体现出自我封闭性较强、交流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学生超重和肥胖患有率不断升高。
(二)健康教育不足,学生缺乏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改变以科学知识和认知态度转变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未能深入理解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未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理论和创伤预防知识。知识缺乏与运动准备不足、运动创伤发生等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影响运动积极性等。
(三)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学生缺乏积极性。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社会甚至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尚不足,加之教学模式转变期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器材和场地以及学生健康认知缺陷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体育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学生普遍缺乏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倾向于以应付达标为主。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策略
体育是一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培训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思想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快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实践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运动技能传授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知识,存在知识面狭窄等局限性,已不适应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应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其业务技能、健康素养和理论水平,引导教师重视知识普及,积极探索创新,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是一门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根据总体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特点、教学资源拥有情况,将技能训练与发展个性、增强体质、培养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并重,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1.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增加理论知识讲授、健康知识传授和心理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避免单一化、教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坚持全面训练、重点培养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培养形成一至两项可终身开展的运动项目,使体育真正服务于终身健康。
2.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既往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技能达标得分为唯一依据,严重制约了体育课改革和教师创新意识。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健康观和新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纳入技能达标、健康理念、理论知识、健康状况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以全新全面的评价方式促进改革,引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观念转变。
(四)加大投入,改善运动条件,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探索建立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为特征的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通过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运动条件,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活动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验运动带来的益处,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五)加强普及宣传和监督管理
开展教师课件大赛、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趣味性和竞赛性运动比赛、知名运动员讲座等活动,积极发展特色项目并参与高级别竞赛,营造全校师生重视体育、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以“健康第一”为理念的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树立改革意识,同时推进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协同发展,逐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7: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浅析论文
目前,我国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有效教学成果。这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中学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轻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没有能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出现了文化知识水平与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不能实现身体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第二,部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项目过于传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进步。在我国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许多学生的兴趣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项目的范围。这就体育的魅力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第三,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教”的味道过于浓重。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现代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知识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的位置关系是不能互换的,否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十分不利的。
2在新课标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正确理解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学生的一个必修课程,它主要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身体锻炼为主,保证中学生身体健康。学生的进步与否是衡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否有效的最佳标准。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该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如果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获得了健康知识并且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第二,在新课标下,教学效性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增强,还包括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从总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教学表现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建议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中学体育与教学课程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后,我们不难看出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都应该仅仅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在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中,把《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章节分为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两个部分,做到了内容的精选和细化。本章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觉锻炼的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在本章的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形象的明白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的好处,以张帆和王飞学习篮球的不同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去明白自觉有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好处,不再是硬生生灌输给学生。教材的这种内容安排极大地明确了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真正的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减少教学的模糊性、随意性、散漫性,提高教学的效益,节省教育资源。教学目标的明确使得中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有效性的提高,减少不注重教学内容只是把教学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的情况出现。
3。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中国最基本的、最古老的,也是目前教学最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可以实现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水平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既包含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不看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两者并举、两者并重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要树立高大的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也应该实行积极地互动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互帮互助,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积极因素的熏陶,产生积极地情绪,最终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3。3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协调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对立,这将使得教学很难继续下去,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学生信服自己。只有有了学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师才能做到让学生听话。另外,教师应当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单独与个别的学生相处,否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使其他学生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这十分不利于整个学生团体的团结与友善的。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会打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3。4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学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行动源于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养成运动习惯,树立运动意识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项目,改变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4结语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又要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最终才能实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实现了自身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充分表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教学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自身情况的变化。所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体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篇8:体育与健康的学科论文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学科论文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加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发生了举动冲突。教育假如不能完成很多女生的运动参加,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完成本课程的价值。就怎么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育办法,化解女生的举动冲突,鼓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完成运动参加,体现“健康榜首”。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加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加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可以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操练,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运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马上“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方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反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闲”“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剖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难以完成女生们运动参加?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他人的点评。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操练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他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季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而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气本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害怕动作幅度较大和力气型的身体操练。
3.教育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集体的“有需供应”。其成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举动的日趋冲突。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要深化了解学生,自动投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安排等发生认可,才会自动参加,才干“乐学”,才会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操练为首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首要方针的综合类课程。身体操练是课的核心;运动参加是榜首教育方针;教育策略的选用,必须有利完成男、女生的运动参加。
四、教育办法变革
那么怎样才干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完成运动参加呢?
1.“淡化”办法,易于参加
在技能教育时,针对女生集体选用“淡化”办法,不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害怕心理,降低操练难度,战胜学习的单调,使女生可以轻松参加,体会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育,我要点运用“淡化”办法。选用自在结组成小团体打开分组接力竞赛的方法。用人文与情形,淡化恼人的技能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在的身体操练不恶感,遍及可以积极投入。
2.“简化”办法,促进参加
在运动项目的操练时,针对女生集体选用“简化”办法,从女生的兴奋点下手教育,一起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矩,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育,我则选用了“简化”办法。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能环节下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高兴。在安排分队小竞赛时,故意疏忽“走步”“两次运球”等非损害性规矩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可以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办法,刺激参加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育中,我故意运用“美化”办法。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我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一般女子因缺少训练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理解“只要运动,才干健康;只要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瘦身”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然偷闲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挑选在运动场上漫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操练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育实效明显提高,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育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一起点评的成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日子、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本质。今天的中职生,明日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园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重视她们,鼓励每个女主角高兴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加之花怒放,才干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育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05)。
[3]全光德。培育中职校园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03)。
篇9: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体育与健康新教材中的第十章《武术健身拳》这一节。下面我将从教学的理念、目标、教学程序、教法及教学评价对本节课做如下设计。
一 、教学理念及目标: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其次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体育,在体育运动中寻求乐趣,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奠定基础;最后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受益。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能认真、积极、自觉的参与武术锻炼。
2、通过学习健身拳,掌握攻防动作的基本技巧,提高攻防意识,注重武德修养,不以强欺弱。
3、学习、掌握健身拳,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力量、速度等,体会武术的特点,掌握武术这一国粹的基本要领。
二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分为四个过程,始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教知识为我要学知识。
1激趣热身:老师阐明本节课的内容后,激发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喜爱。再运用找朋友的方法逐步激发学生身体的运动机能,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专项训练: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是根据武术动作的基本特点,进行一些简单易学的上肢及下肢专项的基本功练习。
3传授新知识:首先由教师完整示范动作,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套路的概念;其次将动作分解讲解,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最后以优带差,使整体学生掌握动作。
4愉悦身心:通过《中国功夫》这个歌,来让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三、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法和学法中,力求使每个同学都有所收获,能感受到学习武术的乐趣,并能掌握武术的基本套路,达到健体防身的目的。
1注重兴趣:在各个环节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老师就可以把被动传授死知识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学知识。
2情景教学:利用播放《中国功夫》这一歌曲,为学生创设一种武术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其学习健身拳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敬慕,使其在今后能更好的发扬光大中华武术这一国粹。
3采用对比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巧妙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反复练习: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通过持续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和动作的定型。
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力求使每个学生掌握健身拳的基本要领,使其终身受益。
四、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互评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武术天赋,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构思、设计及理由,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篇10: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
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
教 案
年级:人数:教师:
教学目标:
1、 培养同学们对有氧健身操的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有氧健身操运动。
2、 熟悉有氧健身操音乐的节奏,熟练的掌握健身操的基本步伐,在此基础上创编一套有氧健身操小组合。
3、 感受体育运动美的情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及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中学生的青春活力与自信。
教学内容:
内容
目的与要求
教法与组织
1、姿态练习
注意动作的优美、协调,动作幅度要大,有感染力。
(1)同学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跟着老师做身体姿态的练习。
2、感受有氧健身操音乐的节奏及其变化
让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健身操音乐的节奏。
(1)利用击掌和拍打身体来表示节奏的强弱。
(2)老师和同学一起采用单人、双人或多人共同完成
3、复习有氧健身操的.基本步伐(V-Step、Knee Lift、Skip、Step Touch)
熟练的掌握有氧健身操的基本步伐。
(1)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一遍有氧健身操的基本步伐。
(2)同学领操,将有氧健身操的动作再次巩固并熟练掌握。
4、有氧健身操的创编与展示
有氧健身操的创编
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运动的热情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并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自己本课的学习目标。
(1)按照同学们的兴趣与爱好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所学的有氧健身操的基本步伐,以及结合各组的特点,创编出不少于4 X 8拍的健身操小组合。
(2)老师从动作的规范性和动作的幅度、力度等方面分别进行指导。
有氧健身操的展示
感受体育运动美的情趣,充分展示中学生的青春活力与自信。
(1)各组先介绍本组的特点,运用了哪些基本的健身操步伐,然后进行创编操小组合的展示。
(2)老师对各组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与评价。
5、老师展示一套有氧健身操小组合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健身操运动。
(1)老师作为领操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邀请同学们尽可能的跟着老师一起做。
调整呼吸,同时注意身体姿态的控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起舞,一次完整的舞步后交换舞伴
(2)男女同学可自由组合搭配。
(3)在优美的舞蹈和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篇11: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
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
《 体育与健康 》学案(室外)
学习
目的
认知目标:了解各动作的练习方法
场地
器材
运动场
哑铃、呼拉圈、
绳、球
技能目标: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素质,增强体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勇于创新精神
学习
内容
1、 进行自创健身运动
2、 游戏:橄榄球
学习
重、难点
自创健身运动(创新练习)
活动
概要
自由活动――创新练习――游戏活动――放松活动――师生评价
学 习 过 程
顺序
时间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
参与技能
心理、社会适应
负
一
二
十
分
钟
学生愉快地参与活动之中
学生充分地进行活动
有兴趣地即兴表演和模仿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进一步掌握练习的基本技术
提高运动能力
学生自我发挥练习
不断掌握知识和获得基本技术
1、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 培养学生自觉性和独立能力
3、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 发挥学生的进取精神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尝试各种器材的练习方法
3、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兴趣
4、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调控好情绪
5、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6、 体验战胜困难的喜悦
小
中
提出本课学习目的
活动练习
兴趣练习
学习各器材的动作方法
学生自由轮换进行练习
提高练习难度
提高活动能力
挑战自我性练习
教师提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活动
指导学生练习
师生共同进行活动
启发学生表现
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
表扬学生的勇敢精神,不断战胜自我
注意安全
学生自由站队
在运动场内进行
学生进行表演
进行兴趣练习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发挥个人特点和能力的练习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不断尝试和拼搏
二
二
十
分
钟
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发展身体的协调、灵敏等素质
认识体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充分发挥运动技能
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去迎接新的挑战
建立自信心、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活动改善心理素质
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中
学习游戏方法
进行游戏练习
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练习
进行游戏比赛
各组相互挑战
教师讲解动作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进行教育
学生进行练习,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和鼓励学生
学生按动作要求进行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
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相互评价
三
五
分
钟
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想象情景
意念与动作放松相结合,充分达到放松效果
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小
进行动作放松
进行意念放松
教师用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进行动作放松
教师进行评价
用自己的想象进行放松
发挥自己的能力表现自我,达到放松的目的
学生进行评价
收好器材
运动负荷:70%
平均心率:135左右
练习密度:65%左右
小结
评价
篇12: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
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上课形式:分组不轮换
班级:高二(2)人数:43人授课人:李决 时间:.10.27
教学内容
1、田径:三级跳远(跳跃练习);
2、实用体操:伤员搬运
三级跳远重点: 单腿跳接跨步跳技术;
难点:起跳腿的曲伸
伤员搬运重点:搬运方法
难点:不同情况下的搬运
教学目标
1、 通过单腿跳和跨步跳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单腿跳接跨步跳技术;
2、 通过搬运伤员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搬运伤员的方法;
3、通过以上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的力量及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顺序
教 学
内 容
达成
领域目标
学 生
活 动
次数
教 法
指 导
组织、要求
及 预 想
一
l 课堂常规
l 导入
l 明确内容、目标。
(2')
l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l 体委整队集合。
l 向教师问好! 听讲。
l 见习生随堂听课
l 指定集合地点,鸣哨集合;
l 向学生问好!
l 宣布课的内容;
l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二
l 徒手操
l (4’)
l 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
l 认真听讲。
力求动作到位、准确
1
l 领做徒手操
要求
三
学习三级跳远第一跳即单腿跳与第二跳即跨步跳的技术
讲解示范(2’)
1、 动作连贯、协调
1、 听讲思考。
2、观察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并欲望试验。尝试练习,并思考问题:
2―3
1、组织观看示范并设疑:A:单腿跳是如何换腿的;B跨步跳
五
1、归纳要领,完善技术。
(9’)
2、跨步跳3、单腿挑难点:起跳腿的曲伸
1、 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 反思归纳,制定有效练习方案。
小组内自评和互评
2组
2组
1、 提出要求。组织学生练习。
2、 跨步跳20米
3、 连续两次单足跳接换腿20米
4、教师巡视点拨。。
易犯错误:单腿跳换腿不及时
纠正:起跳腿曲伸练习练习;
六
l 跳跃练习
(4’――5’)
1通过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
1、 学生思索什么方法可以发展腿部力量
2、练习
2
1、单足跳20米
2、跨步跳20米
在跑道上进行练习
七
“搬运伤员”15′―17′
1、搬运的方法: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1、 会运用所学方法用于实践
2、 培养品质,陶冶情操。
3、 学会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1、 学生情绪高涨认真听讲。
2、 明确要求,统一行动。
3、 搬运练习
(1)徒手搬运A、单人:抱、背、扛;
B、双人:拉车式、椅式抬人;
C、多人:三人抬、四人抬、
(2)担架(简易)
4、 紧急救护(搬运)
A:错误方法
B:正确方法
2
1、 讲解、示范搬运方法;
2、 突发事件:有车祸发生,急需运送;学生运用搬运知识搬运伤员,但方法不对,加重了伤势;
3、 讲解示范针对不同部位的伤员如何搬运;
4、 突发事件:有车祸发生,急需运送;学生运用搬运知识搬运伤员,及时送到指定地点。
讲解、示范
15米
●●●●●●●●●●
(伤员)
注意事项:
(1)移动伤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的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根据不同的伤势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
八
1、 集合
2、 放松
3、课后评价
(3′-4′)
1、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
2、能客观自我评价。
1、扣击下肢放松,闭眼展开丰富想象,自我放松。
2、自评,互评。
3、听到下课口令击掌
1、指导放松
2、小结,组织自评
3、安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队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场地器材
负荷
密度:20%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1)根据自己情况,制定提高腿部力量的方法;
(2)自己查询有关外伤救护的知识
课的设计
三级跳远技术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教材,一般只在高中男生中教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三级跳远也进入到奥运会田径项目中,根据我校实际在高二女生中也开设了这个项目。本课做为三级跳远教学前的'跳跃素质练习课,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单腿跳、跨步跳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
负重搬运教材是大纲中各年级均出现的教材,如何将教材与实际有机的结合与拓展,是新教学大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本人根据搬运教材与医疗救护中外伤救护相结合,制定本课实用体操教材内容――伤员搬运(简易方法),既向同学教授搬运的基础知识,又向同学介绍救护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同部位受伤的搬运方法),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并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的拓展知识面。
篇13:《体育与健康》---武术
一、 教学指导思想国家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体育工作者改革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协作能力及优良的心理品质,这些正是本堂课的指导思想。 二、 教学目标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中学生从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掌握传统强体健身方法。本课武术一路弹腿的复习课,通过教师的主导,学生自主练习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发展学生的灵敏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 教学程序全课采用情景教学方式(1) 通过热身舞的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导入本课(2)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练互练,相互评价结合的方式展开情景,其中充分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 通过相互对练,评价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 通过速度、灵敏练习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身体自立精神和进取精神。(5) 通过自创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发展想象能力。(6) 通过简化太极拳的摹仿练习放松结束情景,同时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年 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刘俊伟 教学内容:武术—— 一路弹腿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水平四 领域目标:1、通过武术动作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行为。 2、学生能完成武术一路弹腿的全套动作。 3、通过武术动作的练习,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 4、通过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阶段目标
情
景
导
入
1、 导入本课课堂常规 2、 热身“免子舞”(配乐) 3、进行武术基本功练习教师领做要求:欢快热烈口令指挥教师提出要求巡回辅导学生边跳边可以自由组合任意队形 学生散点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练习1. 手法 2. 步法 3. 手法、步法相结合充分热身进入上课状态 复习回顾基本功 导入本课主题情
景
展
开
1、 复习一路弹腿(1—4)动作 2、(5—7)动作练习3、 全套动作练习自创动作练习自创动作演练 游戏速度和灵敏练习1、 师讲解示范动作和评价动作原则 2、 指挥学生练习3、 巡回辅导 4、 集中合练,集体纠正 同(1—4)教学方法 在音乐伴奏下,合练成套动作,提出要求,口令指挥。 提出要求以列为单位集体创设几个武术动作 利用激激励手段评价学生动作讲解规则口令指挥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 a) 自练 b) 互练 c) 合练 d) 互相纠错 同(1—4)练习方法 学生认真练习,喊出口令,练出气势。 发挥想象,自创动作 每组推选一至两位同学上前演练听清规则以规则进行练习利用自主练习法,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 气氛热烈,把整课推向高潮,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自创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进取精神情
景
结
束1、 放松 2、 小结 3、 布置课外作业 4、 师生再见领做简单的太极拳放松操 小结本课内容模仿教师进行自主放松 学生认真听想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积极放松
场地器材空地一片录音机一台
课后小结
篇14: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上课形式:分组不轮换 | |||||||||||
班级:高二(2)人数:43人授课人:李决 时间:.10.27 | |||||||||||
教学内容 | 1、田径:三级跳远(跳跃练习); 2、实用体操:伤员搬运 | 三级跳远重点: 单腿跳接跨步跳技术; 难点:起跳腿的曲伸 | |||||||||
伤员搬运重点:搬运方法 难点:不同情况下的搬运 | |||||||||||
教学目标 | 1、 通过单腿跳和跨步跳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单腿跳接跨步跳技术; 2、 通过搬运伤员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搬运伤员的方法; 3、通过以上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的力量及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 ||||||||||
教学顺序 | 教 学 内 容 | 达成 领域目标 | 学 生 活 动 | 次数 | 教 法 指 导 | 组织、要求 及 预 想 | |||||
一 | l 课堂常规 l 导入 l 明确内容、目标。 (2') | l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 l 体委整队集合。 l 向教师问好! 听讲。 l 见习生随堂听课 | l 指定集合地点,鸣哨集合; l 向学生问好! l 宣布课的内容; l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O /> “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 ||||||
二 | l 徒手操 l (4’) | l 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 | l 认真听讲。 | 1 | l 领做徒手操 要求 | “徒手操” | |||||
三 | 学习三级跳远第一跳即单腿跳与第二跳即跨步跳的技术 讲解示范(2’) | 1、 动作连贯、协调 | 1、 听讲思考。 2、观察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并欲望试验。尝试练习,并思考问题: | 2—3 | 1、组织观看示范并设疑:A:单腿跳是如何换腿的;B跨步跳 | ||||||
五 | 1、归纳要领,完善技术。 (9’) 2、跨步跳3、单腿挑难点:起跳腿的曲伸 | 1、 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l 反思归纳,制定有效练习方案。 小组内自评和互评 | 2组 1、 提出要求。组织学生练习。 2、 跨步跳20米 3、 连续两次单足跳接换腿20米 4、教师巡视点拨。。 | 易犯错误:单腿跳换腿不及时 纠正:起跳腿曲伸练习练习; | ||||||
六 | l 跳跃练习 (4’——5’) | 1通过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 | 1、 学生思索什么方法可以发展腿部力量 2、练习 | 2 | 1、单足跳20米 2、跨步跳20米 | 在跑道上进行练习 | |||||
七 | “搬运伤员”15′—17′ 1、搬运的方法: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 1、 会运用所学方法用于实践 2、 培养品质,陶冶情操。 3、 学会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 1、 学生情绪高涨认真听讲。 2、 明确要求,统一行动。 3、 搬运练习 (1)徒手搬运A、单人:抱、背、扛; B、双人:拉车式、椅式抬人; C、多人:三人抬、四人抬、 (2)担架(简易) 4、 紧急救护(搬运) A:错误方法 B:正确方法 | 2 | 1、 讲解、示范搬运方法; 2、 突发事件:有车祸发生,急需运送;学生运用搬运知识搬运伤员,但方法不对,加重了伤势; 3、 讲解示范针对不同部位的伤员如何搬运; 4、 突发事件:有车祸发生,急需运送;学生运用搬运知识搬运伤员,及时送到指定地点。 | 讲解、示范 15米 ●●●●●●●●●● (伤员) 八 | 1、 集合 2、 放松 3、课后评价 (3′-4′) | 1、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 2、能客观自我评价。 | 1、扣击下肢放松,闭眼展开丰富想象,自我放松。 2、自评,互评。 | 1、指导放松 2、小结,组织自评 3、安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 队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场地器材 | 负荷 | 密度:20% |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 ||||||||
课后小结: | 课后作业 :(1)根据自己情况,制定提高腿部力量的方法; (2)自己查询有关外伤救护的知识 |
课的设计
三级跳远技术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教材,一般只在高中男生中教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三级跳远也进入到奥运会田径项目中,根据我校实际在高二女生中也开设了这个项目。本课做为三级跳远教学前的跳跃素质练习课,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单腿跳、跨步跳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
负重搬运教材是大纲中各年级均出现的教材,如何将教材与实际有机的结合与拓展,是新教学大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本人根据搬运教材与医疗救护中外伤救护相结合,制定本课实用体操教材内容——伤员搬运(简易方法),既向同学教授搬运的基础知识,又向同学介绍救护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同部位受伤的搬运方法),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并布置课后作业 ,加深学生的拓展知识面。
篇15: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第32卷 第3期2008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Vol.32 No.3May.2008
论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参与行为
黄志剑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参与行为;关系中图分类号 G80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98(2008)03-0042-04
centeredTherapy)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罗杰斯认为人的行为是
基于自我概念而定的,它与自我(self)不同,自我是指当事人真正本身的自己(real,underlyingorganismicself),而自我概念是指当事人如何看自己。如一个体重45kg、身高160cm的女孩子,她的自我相当瘦,但她的自我概念却可能是一个肥胖的女孩,因而不满意自己的体型,想要减肥。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能力的认识及理想或要求。在内容方面,自我概念可包括以下9个方面: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与人的关,]University
Zhi2jian
Students’Physical,包括身体自我概念在内的自我概念这一个体心理核心,从被提出之时起,就在理论构想上强调它对个体(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但近年来的心理学,特别是运动心理学领域内关于身体自我概念的大量研究却大多采用了相反的逻辑思路,即探讨个体锻炼行为对身体自我概念及相关心理内容的影响[2-4]
BehaviorofPG
Abstract Usingthe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etc.,itanalyzedtheeffectofuniversitystudents’physicalself2conceptontheirbehaviorofparticipationinphysicalexercise.Theresultsshowthatthevariousindexesofuniversitystudents’behaviorofparticipationinexercise,i.e.numberofyearsofexercise,timesofexerciseeveryweek,totaltimeofexerciseeveryweek,intensityofexercise,interestinexercise,sportsperformanceetc.canbepredictedbycorrespondingdimensionalscoreortotalscoreofphysicalself2concepttoacertainextent.Itpromptedthatphysicalself-conceptcouldbeusedasthemotivefactorofparticipationinphysicalexercisetobeinterferedandthesequenceissueoftherelationbetweenphysicalself2conceptandthebehaviorofparticipationinphysicalresearched.
Keywords universitystudents;physicalself2concept;physicalexercise;behaviorofparticipation;relation
Author’saddress SchoolofHealth&Science,Wuha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Wuhan430079,Hubei,China
exercise
remained
to
befurther
。这种自变量与因变量(顺序)关系的互换最初可
能出于对体育锻炼干预手段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结论的热衷。虽然存在一些不致的结果[5],但采用这一范式的研究仍成为锻炼心理学领域内的一大主流[6-7]
。
自我概念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H.Marsh曾分别就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8],自我概念与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成绩[9]之间的关系顺序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在自我概念与(学业、运动等)成绩的关系问题上,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应该注重个体自我概念的动机功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绩效的影响作用。
基于对上述关系本质的认识,以及目前锻炼心理学研究中主流研究范式与自我概念理论之间存在的矛盾,本文拟以大学生人群为研究对象,调查身体自我概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项指标(项目选择、锻炼频率、时间等)的影响和预测作用,从而为理解体育锻炼行为中的心理前因与心理效果,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提供借鉴。
1 研究背景
自我概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中心疗法(Person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焦作大学与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340份调查问卷,回收332份,有效问卷
276份。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74人,年龄为17-22岁,平均
收稿日期:2007-11-22;修回日期:2008-01-28
基金项目:湖北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2004d201)作者简介:黄志剑(1972-),男,湖南新田人,武汉体育学院健
康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Tel:(027)87190822,
E-mail:zhijian.huang@gmail.com
年龄为1915岁。问卷回收率为9716%,有效率为8112%。
2.2 研究工具
2002年杨剑对Marsh编制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hysical
第3期黄志剑.论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参与行为
43
Self2DescriptionQuestionnaire,简称PSDQ)在中国进行了修订和的是“身体肥胖”这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身体自我概念越不肥胖。因为就整体身体自我描述问卷来说,分数越高表明对自己的身体越自信。
在对体育锻炼参与的测量方面,主要使用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行为的自然尺度作为指标。在此基础上,笔者编写了《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共7项内容,包括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时间)、频率(每周锻炼次数)、强度、项目(锻炼项目个数)、成绩(体育成绩)、坚持性(锻炼年限)和锻炼兴趣等。
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理论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可以作为可靠而有效的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工具[10]。
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包括70个题目,11个维度,适用于12岁以上的被试,特别是大学生和成年人[11]。这些维度分别为
(1)身体健康;(2)身体力量;(3)身体耐力;(4)身体灵活性;(5)
身体肥胖;(6)身体活动;(7)身体外表;(8)身体协调性;(9)身体运动能力;(10)整体身体;(11)自尊。健康维度与自尊维度包括8个题目,其他各个维度均包括6个题目。在70个题目中48个题目为正向记分,22个题目为负向记分。回答采用6点量表的方法,分数越高,对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需要说明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的相关分析
(表1)
表1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与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的相关矩阵(n=276)
Table1 RelationofPhysicalSelf2ConceptandExerciseofUniversityStudents
身体自我概念健 康
协 调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 表力 量灵 活耐 力自 尊总 分
锻炼项目个数
0.225330.303330.238330.0560.330.2940.20830.233330.316330.323330.313330.37133
锻炼年限
0.2770.305330.338330.0.30.30.28930.324330.335330.427330.3313333
33
每周锻炼 次数0.156330.358330.333330.295330.182330.298330.312330.400330.2503333
每次锻炼 时间0.135330.330.354330.287330.199330.242330.281330.231330.2323333
0.330.0910.372330.260330.15230.283330.274330.301330.1843333
30.403330.12830.582330.392330.221330.340330.503330.423330.3843333
30.524330.351330.187330.647330.483330.310330.353330.542330.418330.3333333
33
每周锻炼总时间0.163330.376330.458330.191330.45333
第一文库网0.340330.242330.323330.341330.367330.2593333注:3表示P<0105,33表示P<0101
将PSDQ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身体自我概念总分在内的大部分维度都与个体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应指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这些身体自我概念维度对部分行为指标的影响(预测)程度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3.2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参与关系的回归分析3.2.1 身体自我概念对每周锻炼次数的影响
以周锻炼次数为因变量,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入概率为0105。观察是否有变量进入性别的回归方程。如果进入,则说明该维度与周锻炼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表2)。
表2 每周锻炼次数的回归方程系数
Table2 IndexofEquationofExerciseTimesEveryWeek
模 型
12
(常数)
身体活动(常数)身体活动耐 力(常数)身体活动耐 力运动能力
非标准系数
-0.4760.195-1.0230.1450.071-1.1250.1230.0500.046
标准系数
0.4520.3370.2370.2850.1670.148
tP
3
-1.2858.386-2.6465.6083.943-2.9014.3892.4242.0110.2000.0000.0090.0000.0000.0040.0000.0160.045
周锻炼次数的.非标准回归方程为:
周锻炼次数=-11118+01123×身体活动+01050×耐力
+01046×运动能力
周锻炼次数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周锻炼次数=01285×身体活动+01167×耐力+01148×运动能力
44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32卷
有身体活动、耐力和运动能力3个身体自我概念量表所代表的维度进入周锻炼次数的回归方程,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身体活动、耐力和运动能力等3个身体自我概念维度来预测被试的每周锻炼次数。
3.2.2 身体自我概念对每次锻炼时间的影响
以每次锻炼时间为因变量,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入概率为0105,剔除概率为0110。观察是否有变量进入性别的回归方程。如果进入,则说明该维度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表3)。
表3 每次锻炼时间的回归方程系数
Table3 IndexofEquationofTotalExerciseTimeEveryTime
模 型
1
(常数)
非标准系数
0.036
1.974
标准系数
0.354
tP
0.0066.273
0.9950.000
运动能力
每次锻炼时间的非标准回归方程为:
每次锻炼时间=01021+11973×运动能力每次锻炼时间的标准回归方程为:每次锻炼时间=01354×运动能力
有运动能力分量表进入每次锻炼时间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1354。说明运动能力可以用来预测每次锻炼时间。
3.2.3 身体自我概念对锻炼强度的影响
以锻炼强度为因变量,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入概率为0105。。如果进入,(表4)。
4 ofExerciseIntensity
模 型
1
2
(常数)身体活动运动能力
非标准系数1.0500.1260.7350.0820.055
标准系数
0.3780.2460.230
tP
3.5416.7672.4113.6673.4360.0000.0000.0170.0000.001
锻炼强度的非标准回归方程为:
锻炼强度=01735+01082×身体活动+01055×运动能力锻炼强度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锻炼强度=01246×身体活动+01230×运动能力有身体活动和运动能力两个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维度进入锻炼强度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1246和01230,说明身体活动和运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预测被试的锻
炼强度。
3.2.4 身体自我概念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影响
以锻炼兴趣(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为因变量,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入概率为0105。观察是否有变量进入锻炼兴趣的回归方程。如果进入,则说明该维度与锻炼兴趣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表5)。
表5 锻炼兴趣的回归方程系数
Table5 IndexofEquationofExerciseInterest
模 型
1
2
3
4
(常数)运动能力(常数)运动能力自 尊(常数)运动能力自 尊外 表(常数)运动能力自 尊外 表灵 活
非标准系数
1.9240.0861.3540.0760.0241.4720.0800.034-0.0231.3870.0640.029-0.0320.034
标准系数
0.5820.5120.1580.5380.221-0.1290.4320.191-0.1750.201
tP
13.87911.8445.6839.4902.9236.0549.7863.607-2.1315.7336.5333.099-2.8262.785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0.0340.0000.0000.0020.0050.006
第3期
锻炼兴趣的非标准回归方程为:
黄志剑.论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参与行为
45
上的较低自我认知恰恰是其参与相应类型活动,以期发展或弥补自身不足的动机。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佚名.人本治疗法[EB/OL].[2007-10-14].www.
jhzhong.8u8.com/social/about/people/ziwo.htm
[2] 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
锻炼兴趣=11385+01064×运动能力+01029×自尊+
01034×灵活―01032×外表
锻炼兴趣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锻炼兴趣=01432×运动能力+01191×自尊+01201×灵活―01175×外表
有运动能力、自尊、灵活与外表等4个身体自我概念的维度进入锻炼兴趣的回归方程。其中(1)运动能力、自尊和灵活与锻炼兴趣呈正相关,即这3个维度的分数越高,则对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越高。如果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很强,身体的灵活性很好,对自己的身体很重视,就越容易参加体育活动,反之亦然。(2)外表与锻炼兴趣的分数呈负相关,即这个维度的分数越高,则对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越低。即对自己的外表评价越高的被试,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越小。
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6):37-39
[3] 杨欣海,李青.体育锻炼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7
[4] 孙延林,张晓,吉承恕,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
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5] 张立敏,张力为.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
4 讨 论
根据Harter的能力动机理论和Fox参与身体活动的心理模式假说[12],对能力的知觉会影响行为动机,从而影响行为的选择与参与。谢琴[13]使用PSPP对大学生所做的研究表明炼的预测指标。在本研究中指标,即锻炼年限、锻炼强度、锻炼兴趣、,均可在不同程度上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分维度得分或总体得分加以解释和预测。虽然这一结果只是在一次采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顺序问题还无法予以完全的解释。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自我概念作为个体自我概念重要成分之一,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各项指标均有影响作用[14-15]
果不一致的原因[J].,2003,18(1):43
-48
[6苏抗逆任钊.[J].
(3:57-59
7、身体自尊
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体育与科学,2005,24
(4):58-60
[8] H.Marsh,B.Byrne,A.Yeung.CausalOrderingofAcademic
Self2ConceptandAchievement:ReanalysisofaPioneeringStudyandRevisedRecommendations[J].EducationalPsychologist,1999,34(3):155-167
[9] H.Marsh,C.Perry..Self-ConceptContributestoWinning
GoldMedals:CausalOrderingofSelf-ConceptandEliteSwimm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5,27:71-91
[10]杨剑.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介绍和修订[J].山东
。这一
结果对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启示在于,身体自我概念可以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通过积极反馈,营造课堂气氛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至于在前言中所提到的,两者之间的
(因果)关系顺序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的干预性实验研究加以明
体育科技,2002,24(1):83-86
[11]曾向,黄希庭.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
2001,9(1):41-46
[12]姚家新.运动心理学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确。
被试在身体自我概念的哪个维度上得分最高,就最有可能选择该种类型的锻炼项目。例如:个体在耐力维度得分最高,最可能参加耐力性的锻炼项目;在力量维度得分最高,最有可能参加力量性的锻炼项目;在外表维度得分最高,则最有可能参加难美类的锻炼项目等等。但是调查分析的结果却并非如此。由此结果可以推论:能力动机理论可能更适用于竞技运动领域,在锻炼领域中的适用性存在不足。或许个体在某一维度
社,2006:117-118
[13]谢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02,22(5):46-48
[14]岑延远,郑雪.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述评[J].心理科
学,2004,27(5):1184-1186
[15]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48-50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体育与健康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体育与健康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这个问题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所以,对于祖国的未来学生来说,更是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学生对健康和体育活动的选择,是否坚持参与活动和形成锻......
体育与健康论文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年来的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面......
体育与健康论文(15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