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期末备考填空名词解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题”。
1.希腊神话保存于:荷马史诗,悲剧作家们的著作,赫西俄德的《神谱》,奥维德的《变形记》
2.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神的故事与英雄传说 3.古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神人同形同性 4.史诗(Epos)的本义是“话”或“歌”,指的是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史诗到了英语中衍化为epic,其内涵为:以重大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的长篇叙事诗,它主要以神话和传奇的笔调,叙述超凡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业绩,因此有时也称为“英雄诗”。它基本可分两大类:原始(口传)史诗与文学(文人)史诗。5.伊利昂纪:战争起因:不和的金苹果;情节:《伊里昂纪》的开端——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6.《伊利亚特》主要文学形象论:阿基琉斯——史诗中心英雄(阿基琉斯之踵);赫克托耳——成熟、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与三位女性关系:海伦、赫卡柏、安德洛马克 7.《奥德修纪》:古希腊文学中最著名的“回家故事”。奥德修斯形象——古代出色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领袖,足智多谋、勇敢坚毅的英雄。8.古希腊悲剧界说:命运观念与精神特质
悲剧起源的文化蕴含:祭酒神狄俄尼索斯抒情歌舞“酒神颂”。罗念生《论古希腊悲剧》:“山羊之歌”,“狂欢歌舞剧”。9.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catharsis,净化、陶冶、宣泄)。
10.中世纪文学成就:主要有教会文学、英雄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城市市民文学四大类;
但丁及其《神曲》乃中古文学集大成者。
11.恩格斯论但丁:新旧交替时代的杰出诗人——“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2.《飨宴》中世纪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性著作。
《论俗语》中世纪最早的研究民族语言及其文体和诗律的专著,建立意大利文学语言的纲领。
《帝制论》政治论著,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政教分离的观点,向神权提出了英勇的挑战。
13.西方文学中三大寓意作品:但丁《神曲》、斯宾塞《仙后》、班扬《天路历程》 14.薄迦丘与《十日谈》:意大利的桑克提斯把《十日谈》与《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15.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集》——读法:总引+开场白+故事(例如,巴斯妇)16.《十日谈》与《坎特伯雷故事集》:皆具有框架结构的特色——文艺复兴时代的姊妹篇,新兴资产阶级崛起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精神结晶,思想与艺术共享着类似的审美旨趣、特色,甚或弱点。
17.性格悲剧与西方戏剧史:西方戏剧史上继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之后,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代表的“性格悲剧”是西方戏剧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哈姆雷特之踌躇延宕;奥赛罗之轻信猜忌;麦克白之野心膨胀;李尔王之刚愎自用。18.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理论建树:华氏《抒情歌谣集·序言》:“流露”;
柯氏《文学传记》:想象
浪漫主义诗学的天才观
诗歌实践:著名分工:自然、平凡事物——富有神奇色彩;
超自然、罗曼蒂克事物——逼肖现实生活。
《抒情歌谣集》压卷之作《丁登寺》
柯尔律治魔幻诗:《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
19.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表现空想社会主义之作。抒情短诗《西风颂》《致云雀》脍炙人口。20.夏多布里昂:理论代表作《基督教精髓》,中篇小说《阿达拉》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的开端。
与之齐名的姊妹篇——缪塞的《勒内》同名主人公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主角。两大贡献:(1)自然美(2)“世纪病”典型形象的塑造 21.雨果:《克伦威尔·序》a.反对盲目模仿古典主义b.美丑对照原则
“《欧那尼》决战”: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性事件
史诗
史诗的本义是“话”或“歌”,指的是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是以重大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的长篇叙事诗。主要以神话和传奇的笔调,叙述超凡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业绩,因此也称为“英雄诗”。可分为口传史诗与文人史诗。按内容也可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较著名的史诗有《荷马史诗》、《熙德之歌》、《罗兰之歌》等。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记》的统称。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亚战争中的故事。《奥德修记》描写奥德修斯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史诗的主题是歌颂战争和英雄。《荷马史诗》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地理、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伊利昂纪》
《伊利昂纪》与《奥德修记》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伊利昂纪》以战争结束前50天的故事为描写重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主线,描写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喋血苦战。主题是毫无偏袒地歌颂战争和战争中英勇战斗的英雄,同时流露出人性的情感。《伊利昂纪》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战争叙事文学。
《奥德修记》
《伊利昂纪》与《奥德修记》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史诗描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领袖,足智多谋、勇敢坚毅的英雄形象。《奥德修记》是古希腊文学中最著名的“回家故事”。奥德修斯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自我异化与回归的英雄。
文艺复兴
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宣扬人文主义和理性,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个性解放。文艺复兴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思想体系,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位。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及其一切残余。彼得拉克被称为是“人文主义之父”。
古典主义17、18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法国文学在17世纪达到全欧最高水平。因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罗马文学为规范,强调理性与固定模式,将“三一律”视为金科玉律而得名。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崇尚理性,并拥护和歌颂王权。高乃依的《熙德》是古典主义奠基和典范之作。
性格悲剧
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代表的一类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继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虽与重大的社会冲突相关,但也与主人公的某些性格弱点相关。结局一般彻底毁灭。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兴起的一场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得名于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同名剧本,青年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中坚和旗手。代表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具有反封建束缚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的鲜明特色。“狂飚”作家大多是市民阶层出身的青年人,他们激情奔放,崇尚感情,崇拜天才,颂扬卢梭式的“回归自然”,幻想狂热,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张扬叛逆精神。这场文学运动对唤起德国民族意识和个性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
湖畔派
湖畔派是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指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诗人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在文学上,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抒情歌谣集》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其序言是浪漫主义崛起的标志和美学纲领。
拜伦式英雄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形象。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首次塑造了这一形象。“拜伦式英雄”既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艺术反映。
美丑对照原则
由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序言》一文中提出的一条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条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后法国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代表作《恶之花》。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过程中形成的派别。以狄德罗为核心,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启蒙运动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方思想主要潮流,是日渐成熟的欧洲资产阶级以科学理性反对封建黑暗和宗教迷信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大制造舆论,在思想、政治上准备了条件。代表人物有卢梭、伏尔泰、百科全书派等。
史诗
史诗的本义是“话”或“歌”,指的是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是以重大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的长篇叙事诗。主要以神话和传奇的笔调,叙述超凡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业绩,因此也称为“英雄诗”。可分为口传史诗与文人史诗。按内容也可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较著名的史诗有《荷马史诗》、《熙德之歌》、《罗兰之歌》等。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记》的统称。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亚战争中的故事。《奥德修记》描写奥德修斯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史诗的主题是歌颂战争和英雄。《荷马史诗》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地理、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伊利昂纪》
《伊利昂纪》与《奥德修记》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伊利昂纪》以战争结束前50天的故事为描写重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主线,描写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喋血苦战。主题是毫无偏袒地歌颂战争和战争中英勇战斗的英雄,同时流露出人性的情感。《伊利昂纪》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战争叙事文学。
《奥德修记》
《伊利昂纪》与《奥德修记》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史诗描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领袖,足智多谋、勇敢坚毅的英雄形象。《奥德修记》是古希腊文学中最著名的“回家故事”。奥德修斯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自我异化与回归的英雄。
文艺复兴
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宣扬人文主义和理性,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个性解放。文艺复兴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思想体系,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位。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及其一切残余。彼得拉克被称为是“人文主义之父”。
古典主义17、18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法国文学在17世纪达到全欧最高水平。因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罗马文学为规范,强调理性与固定模式,将“三一律”视为金科玉律而得名。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崇尚理性,并拥护和歌颂王权。高乃依的《熙德》是古典主义奠基和典范之作。
性格悲剧
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代表的一类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继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虽与重大的社会冲突相关,但也与主人公的某些性格弱点相关。结局一般彻底毁灭。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兴起的一场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得名于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同名剧本,青年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中坚和旗手。代表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具有反封建束缚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的鲜明特色。“狂飚”作家大多是市民阶层出身的青年人,他们激情奔放,崇尚感情,崇拜天才,颂扬卢梭式的“回归自然”,幻想狂热,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张扬叛逆精神。这场文学运动对唤起德国民族意识和个性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
湖畔派
湖畔派是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指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诗人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在文学上,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抒情歌谣集》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其序言是浪漫主义崛起的标志和美学纲领。
拜伦式英雄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形象。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首次塑造了这一形象。“拜伦式英雄”既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艺术反映。
美丑对照原则
由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序言》一文中提出的一条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条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后法国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代表作《恶之花》。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过程中形成的派别。以狄德罗为核心,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启蒙运动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方思想主要潮流,是日渐成熟的欧洲资产阶级以科学理性反对封建黑暗和宗教迷信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大制造舆论,在思想、政治上准备了条件。代表人物有卢梭、伏尔泰、百科全书派等。基本特征
1.宣扬“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反对封建专制政治,如伏尔泰《老实人》中描绘的“黄金国”。
2.提倡科学理性和战斗的唯物论,反对封建迷信。
3.摒弃古典主义清规戒律,创造启蒙文学的典型形式,出现和发展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启蒙戏剧——市民戏剧等。
4.把资产阶级和平民当作主人公和英雄描写。具有哲理性和政论性。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
名词解释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勤劳、无私等善良......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
耶拿派—— A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的一个流派。B这个流派的作家最早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概念,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他们反对古典主义,要求创作的绝......
1、阿那克瑞翁体 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2、《伊索寓言》《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