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恩来的伟大品格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
一、崇高远大的理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执著信念
1、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希望自己能“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一次上修身课,学校魏校长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啊?”周恩来出语不同凡响,庄严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南开求学时期,周恩来的爱国思想更加强烈。他多次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呜呼!处今日神州存亡危急之秋,一发千钧之际,东临同种,忽逞野心。噩耗传来,举国骚然,咸思一战,以为背城借之一举,破釜沉舟之计。一种爱国热诚,似已达于沸点。”在《多难以固邦国论》的作文中,周恩来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声疾呼同学们肩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做挽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1917年9月,周恩来在赴日留学前给同学郭思宁题词“: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既是给同学题词,也是自勉,鼓励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不久他在旅日日记中写道:“盖现在人的,总要有个志向。平常的人,不过是吃饱了,穿足了便以为了事。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在周恩来看来,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救国救民,尽力社会”为己任。
2、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不渝信念
在周恩来看来,只有志向坚定、持之以恒,才能够将理想转变为现实。在留学日本期间,周恩来广泛接触各种新思潮,“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俄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克思、列宁的理论深深地吸引着周恩来,使他产生新的认识。1920年11月,为了进一步探求革命真理,找出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他远涉重洋,奔赴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通过对各种思想和文化进行推求比较以后,最终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学说,认定马克思主义是“能够解决世界乱象”的唯一“救时良方”,也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救世良方”。从而作出了一生最重要的选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在给觉悟社社员李锡锦、郑季清的信中写到:“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五十多年来不管革命遭受多大的挫折也从未动摇过周恩来的这种政治信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周恩来的信念一经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即“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尊重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和诚以待人的交友之道
1、对待父母报恩意识浓厚,尊敬孝顺父母
周恩来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报恩意识非常浓厚。希望在自己长大之后,报答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他在旅日日记中写道:“佛说报恩为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俗话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1938年5月,因家乡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周恩来将父亲接到身边,本想以尽孝道。遗憾的是,这种父子天伦之乐的时间仅过了四年,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突然中风,送医院抢救无效在重庆病逝,父亲去世时,周恩来因病正在医院动手术。周恩来出院闻讯后,在父亲的灵堂前失声恸哭,悲痛之极,竟昏倒在地,令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为了表达对父亲的一片孝心,他甚至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出院,坚持拖着未痊愈的病体,为父亲守灵。他从重庆致电毛泽东,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主席:归后始知我父已病故三日,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当于次日安葬。不敬父母。不忠不孝,那算什么共产党员?”在信中,周恩来丧父的悲痛及自认为未尽人子之责的懊悔禁不住溢于言表。周恩来在旅日留学期间,将养母在少女时代写的诗文带在身边,经常焚香拜读“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了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地要留下来。”
2、以诚相待的交往之道,结交天下朋友
大概是从小失去亲人、四处漂泊的缘故,周恩来十分看重友情,喜欢并善于广交朋友:“余性恶静,好交游,每得识一友,辄寤寐不忘。”他认为朋友可以激励自己的斗志,“有友为励,益奋吾志”,因而与朋友交往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周恩来不仅有“划一个最大圈子”的气慨、胸襟,而且还有善于广交朋友的办法。在交友时,周恩来主张以心交心,贵在知心,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他少小即“善交游”,“挚于友谊,凡朋友公益事,无不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后,则更自觉地把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地广交朋友。从国内的各党派到各阶层到国际上各国家政党各阶层,无不尽力结交。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周恩来的朋友是最多的,他既有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又有情深意挚的同志情,还有因感于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从对手变为朋友的。对于友情,新四军军长叶挺对周恩来曾有这样的评价:“周公总是那样的关心人,了解人,帮助人。”“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作为一名领袖与伟人,周恩来与人交往最显著的特点是:待人以诚。这是他在尖锐复杂、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中能够很好地团结人、教育人、影响人的重要原因,也是其赢得全国人民爱戴的重要因素。
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高尚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周恩来。在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处在党内斗争漩涡中的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总是忍辱负重。正是由于周恩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才一次又一次消弭了党内的磨擦和分裂危机,挽救了国家和民族。立党为公、相忍为党,这是周恩来毕生所恪守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一片混乱,党的事业和广大人民生活再次陷人沉重灾难之中。在这种复杂而艰险的环境下, 周恩来长期处于极其艰难的领导地位。但周恩来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尽可能地挽救危局。他既要维持经济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障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的稳定;又要审时度势、殚精竭虑地保护大批老干部和文化、科技工作者。当时他的处境是艰难的,如同“在荆棘中潜行,在泥泞中苦战”但他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人苦海谁入苦海”的悲壮而英勇的气概,毅然投身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去。这是周恩来在非常时期为党作出的特殊贡献。
2、甘当人民的公仆,默默地无私奉献
翻开周恩来的著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闪烁在各个篇章的字里行间。他深情地说:“假如是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为他们做牛的。要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 他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他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他要求干部“以人民的疾苦为忧。”在周恩来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宗旨和天职,因为中国共产党站在“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我们的国家机关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是决心为人民服务的”。
长征途中,周恩来亲自为战士挑脚上的泡,将自己省下的仅剩的半碗青稞面分给战士泡水喝,为病重的战士让担架等都传为佳话。在解放战争中,他亲自抬担架,飞机遇险时他毅然将自己的降落伞让给无伞的叶挺女儿小扬眉。在文化大革命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周恩来对党和人民事业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周恩来晚年患重病期间,他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以超人的精力和毅力,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持着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运转。他说“我为革命工作的日子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多做点工作。我们要像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周恩来正是以他的这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献身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树立起了周恩来精神的风范,而这些正是他的人
格魅力之所在。
周恩来的崇高人格内涵不仅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中华民族所有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所有的高尚情操在他身上都有完美的体现,周恩来是受世人敬仰和学习的楷模。周恩来人格所具有的魅力,正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和需要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青年朋友们,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即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当代青年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那么怎样来肩负历史使命,谱写灿烂的青春呢?就此我向青年朋友们提出三点希望。
(一)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个国家奋勇前进的灯塔,是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的支撑,也是我们青少年人生追求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理想深深扎根于历史和现实之中。“五四”运动后的先驱们为实现推翻“三座大山”,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共和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在前进中高唱着“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青年朋友们,我们不会忘记夏明瀚的铿锵之声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瀚,还有后来人”。我们不会忘记革命先烈在渣滓洞囚室墙上写下的那“为了后代的幸福,愿把牢底坐穿”的诗篇吧!我们不会忘记毛泽东主席从小立下救国志及周恩来总理12岁时向同学铿锵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感人故事吧!理想与信念的实现是恒久的接力。前辈们走完的是铺满血与火的路程,我们现在奔跑的路程很少血与火了,而是一片蓝天,一路阳光,但是新的征程并不平坦,还将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挑战和困难。如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人均收入偏低、科技核心技术欠缺等等,因此,我们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青年朋友们,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呢?首先要肯定我们的理想要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这个共同理想,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自己将来干什么事。从与青年们的座谈或个别交谈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有志向,有想当老师、医师、解放军、警察的,有想做生意当老板的,还有想当科学家、艺术家、设计师或翻译家的,有的还谈了具体的想法,如有同学想到有的亲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决心将来当个医师为人民救死扶伤,探求治癌之秘,现在就要求自己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学做好人。这很好呀!少年有志则中年必有作为。但在现实中也有人理想信念淡薄了,有的变得不坚定了,甚至还有的茫茫然无所思,有的说什么都不想干,有的说到哪个山上唱哪个歌。于是乎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现在在学校里混日子过的人的确有。由于从小没有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造成人生的悲哀,这样的事例也有不少。如大学生杀人犯马加爵在枪决之前,有记者问他这辈子最后悔的是什么?他说最后悔的是没有树立一个好的理想。又如我们湘潭有个叫陈岳庭的,大学毕业后,未找到好工作,谈恋爱又遭挫折,最后在参加人寿保险公司的培训时杀死留宿女孩,一审判了死刑。他父亲是湘潭一个名企业家,母亲是医师,不仅赔了10多万元钱,还多次跪在死者父母前请求恕罪,不到一年时间头发全白了。有极少数青年既不想学,又什么都不想干,甚至还想过奢侈的生活,没钱就去抢、偷、骗,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样的人,对家长来说,不仅没一点回报,没添上一点欣慰,而且是
一种很大的痛苦;对国家、民族来说,也是一种悲哀。
因此,人不能没理想,不能没有个奋斗目标,这是常识。这好像开汽车、轮船、飞机,没有个方向,没有个要到达的目标还行吗?清华大学校长忠告我们青年:方向重于努力。是的,你假如没有正确的方向,甚至朝相反的方向走了,那再努力也是白费劲。你有志向就会为此去奔跑、去攀登、去拼搏,最终获得成功,有志者事竞成。这里我想把前苏联英雄说过的一句话复诵一遍:
理想与信念是树,灌溉她,要用汗、用血、用生命,无论过去,无论现在,无论将来。
我建议,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活动中,我们可围绕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放飞
自己的青春梦想开展专题讨论。
(二)要铸造良好的人格。
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人也有规格,就是人格,人格指的是人的性格、气质,主要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不管你知识有多少,成就有多大,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人的立身资本有三:一是身体素质;二是知识技能;三是人格。就是教育方针中讲的德、智、体。三者都重要,而人格,是方向,是动力,是灵魂,更重要!没有体干不成事,没有智干不好事,没有德就会干坏事。雷锋个子不到一米六,文化是小学程度,他的品格成了全社会的楷模,连美国人都学雷锋。相反有了前两项,即体和智,而没有德,在社会上还是站不住,这样的例子可不少。那些犯罪的大学生、中学生,那些贪官,你说他们的体和智不好吗?可就是缺了第三项,即没有好的人格,在社会上站不住,成了人民的罪人。我常给家长们说,一个孩子在学问上的某些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的缺陷可贻害一辈子。现在有不少家长一味地只要求孩子学习,其它什么都不让做,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就万事大吉,大奖特奖。家长的言行就围着孩子的分数这个中心转。这不好呀!我们应该以德为先。孩子未出校门,先要有个人格概念。人生是一种学问,就像物理、化学,也有它的规律。待人、接物、逆境、顺境、荣誉、挫折等要知道一点大概的路子。人格和人生是紧密联在一起的话题,先得有一个高尚独立的人格,才能冷静地对待外部的世界。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讲仁,讲仁义道德,就是要想到别人,尊重别人,包容别人,这样才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即人人喜欢的人。如果不讲品德,遇事不想别人,不尊重别人,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目前状况,我们高兴地看到大多数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我们湘潭市二中是省级示范性中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坚持升国旗,作国旗下的讲话,坚持班团的主题教育,突出学生自主教育的学生社团活动,很有特色的课外活动,请法制副校长和专家进行法制教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在,我们二中正在深入开展“我的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系列活动。正因为坚持以德为先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所以学校办成了硕果满枝头的特色学校。在学生中涌现了许多动人事迹。如去年被评为湘潭市“三好”学生、学生标兵、优秀团员的刑旸同学,现在经师生评议又被推荐为省级优秀学生。他确实是个尊敬师长、孝顺长辈、关心同学、勤学苦练的好学生,不仅自己品学兼优,还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学生会干事,有着出色的组织和创新能力。还有朱丹灵同学,家境贫寒,自强不息,热心公务,乐于助人,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具有声乐特长,去年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像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湘潭市二中,在湘潭市各个学校还有不少,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学生中时有打架斗殴、欺诈赌博、抽烟喝酒、不尊敬老师、不孝敬父母等不良行为发生。有的就是在网上,在社会上受了一些不良信息、不良习俗的影响。现在全国、全省在行动,要打好“心灵保卫战”,如取缔黑网吧、关闭低俗网站、查处违规网吧、制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净化校园环境等。今天,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文明上网,自觉地抵制网上的低俗内容。在纪念“五四”运动的系列活动中,我们可举行“抵制网上低俗内容”的班团主题活动。从自己身边的实例及日常见闻,讨论分析网络低俗内容的危害。做到不上传、不下载、不传播网络低俗内容。若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及时举报。不制造不传播网络病毒,不参与不支持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不窥探不透露他人隐私,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注意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如湘乡一中的钟紫薇同学通过网络传播文明行为,学习有用知识。在网上加入英语角,通过网络还与外国的朋友们交流畅谈。坚持自我约束,树立对待网络的正确意识,营造出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如何铸造好的人格,今天就谈了学校的教育和正确对待网络的问题。说来说去就是,要铸造好的人格,最为重要的是靠自己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坚实的力量还是来源于自己。希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靠自己的克制力去克服那些坏习惯,不让坏习惯毁了自己的前程。我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并认真体会下面两句话:成功教育应从行为习惯养成开始,预防
犯罪应从远离不良行为做起。
(三)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要成就事业,有了好的人格,还必须有本领。最近报刊上也报道了几个这样的事实。有的读了初中,甚至只读了小学就出外打工去了。通过打工的实践,有的说:“不读书,我这辈子只能当个普通的打工仔,心里不甘心。”有的说:“打工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字‘辛苦’”。有的说:“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实在受不了别人鄙视的眼神。”于是,有的尽管年龄大了,还是毅然返家,回到学校读初中或读高中。入学后学习特别的认真、刻苦,进步很快。我们在一些学校的调查中也发现有少数同学厌学、弃学的,有因早恋、或因压力过大,情绪不好,而影响了学习的。所以下面就学习问题谈几点想法。
第一,要珍惜时机,发奋读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我们现在正处青春年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金难买少年时,要加倍珍惜呀!“书如药也,可以医愚”、“有书不读子孙愚”、“书中自有黄金屋”、“聪明书打底”、“书到用时方恨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些话讲得多好啊!有的同学说因基础差,记性也不好,所以上课听不懂,就只好睡觉,或和别人说说话。我认为只要你下苦功夫,总会有收获的,学总比不学好,多学总比少学好。硬是放弃
学习混日子过,那到以后是要后悔的。这样的教训也是不胜枚举的。
第二,在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能力,须知能力重于知识。能力包括的方面很多,我觉得要注重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自学能力。读书主要靠自己勤于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二是实践能力。把已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过日子,会生存,应是人生第一课。美国培养“精英”从服务社会开始,鼓励学生做义工,不仅是做好事,培养热爱劳动、热心服务的意识,而且培养了谋生等多方面的能力。三是自主创新的能力。现在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就要有自主创新的人才。目前我国还不能算科技强国,自主创新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正成为全民共识和时代强音。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新习惯;要学习好基础课程,打好创新基础;要确立目标,发展特长;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要从小创意开始,在挫折中前进。现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的活动实际上也是小创意活动。我们千万别小看自己无意
中的小创意,须知小创意可以带来大成就,希望在于创新呀!
第三,在学习中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态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败。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所取得的,所以良好的心态能助你成功。现在中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心态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成绩好的能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成绩中等的同学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赶上去。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心想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要求自己做个好人,在学习上尽力多学点知识和本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这种良好心态是当前中学生的主流,但据我们的了解,在学习上也有的存在不良心态。主要是现在有的压力很大,因成绩下降,情绪不好,甚至精神失常,记忆力越来越差,很着急。有的缺乏自信心。这就要自觉调控情绪,调整压力,要打掉自卑感,不断增强抗挫折的意志和能力,要做情绪的主人,做心情的赢家。不要过于看重分数和名次,只要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难求最好,只求更好,自己跟自己比有所进步就行。还有的要根据
自己的实际调整目标,对自己不苛求不放弃,胜不骄败不馁。
第四,中学生不要早恋。这是中学生行为规范上规定的。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开始对异性的注意,愿与异性交往,甚至产生初恋冲动。这是因生理上的急剧变化所引起的,也应该说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冲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认识到中学生早恋有着极大危害性:一是严重影响学习,使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走神。二是对身心发展不利,妨碍智力的发展,而且因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三是会缩小社交圈,阻碍社交能力的发展。四是蕴含着失身与失足的危险。由于中学生情感易冲动,缺乏自制力,缺乏对道德伦理的判断能力,容易产生出格行为,造成身心
重大伤害,甚至影响日后的婚姻及家庭生活。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有的失恋分手了,情绪得不到控制,有的认为没意思而想弃学,有的酗酒,有的甚至寻短见,如割脉、跳水、跳楼、服毒等。有的不择手段地报复陷害对方,以致走上犯罪道路,这就毁灭了自己的青春,太不值得了。我劝已有早恋行为的同学,可向父母倾诉其痛苦,或把苦恼诉之于日记,而把精力集中于学习,以丰
富的生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无聊,把失落变为发奋读书,变失为得。
青年朋友们,以上谈了关于理想、人格和学习上的三点希望,其中提到如何克服厌学、网瘾、早恋等现象,讲的都是我的内心话,都是一些朴实的道理,倘若能有一点或几点让同学们接受了,并有了新的悟性,那么我这番哆嗦的话也不算“多余”的话了。
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衷心希望大家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让我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教导,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
坚定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最后祝愿青年朋友们弘扬“五四”精神,奋勇向前,让美好的青春在不懈的追求中闪烁出眩
目的光彩吧!
一、崇高远大的理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执著信念 1、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希望自己能“浮舟沧海,立马......
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劳模精神和雷锋精神的含义是什么?1、在长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的伟大品格。2、在长期的中国......
学习周恩来精神书桌上摆着一方周恩来总理水晶印台,身着中山装的周总理,神态自若的望着远方,俨然一副高瞻远瞩的模样。印台上有一行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大家都很熟......
学习周恩来心得体会学习周恩来心得体会一: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周恩来甘当公仆的精神,践行执政为民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
学习周恩来同志讲话心得体会周恩来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长期集决策者、指挥者和执行者于一身,他的领导实践是全方位的。周恩来的领导思想是他长期的、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