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周恩来无”。
论周恩来人格精神
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6年,他在《中国现时之危机》的演说词里,在分析国家的内忧外患之后,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号召青年学生以救国为己任。他的知识面广,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使他对救国救民问题的探索比较深入,为接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比较厚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追求真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他以坚强的意志,破旧立新,逐步同一切旧制度、旧传统、旧道德、旧观念实行彻底决裂。五四时期,他高举“革心”“革新”的旗帜,在积极从事改造社会的革命斗争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周恩来还十分重视体育,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他后来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担任繁重的任务,适应艰苦的生活准备了条件,是我们广大青年学习的光辉榜样。
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到日本后,他细心观察、研究日本国情,广泛阅读介绍各种新思潮的书籍报刊。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列主义传到日本,使他受到极大鼓舞。他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学习钻研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开始新的飞跃。
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日益深入,祖国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1919年4月,他毅然弃学返国,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英勇坚决地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第一线,并很快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倡议并组织了天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在他的领导下,“觉悟社”成了五四时期革命社团中组织最严密,斗争最坚强的一个典范,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
1920年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求根本改造中国的方法,周恩来又到欧洲,如饥似渴地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欧洲社会进行深入的考察,用社会实践来检验他所接触到的各种主义。周恩来思想成长的过程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突出表现
周恩来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一生中为党为人民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承担过各种最复杂、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不论是在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中,还是在力挽狂澜的北伐东征中,或是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中;无论是在一触即发的西安事变中,还是在出生入死的重庆谈判中,或是在气吞山河的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奋不顾身、机智果断、英勇无畏的感人事迹都是随处可见的。
1937年4月,周恩来等一行20多人乘坐一辆卡车,离开延安,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谈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不料消息被国民党特务指挥的土匪侦悉。他们阴谋杀害周恩来,事先埋伏在离延安60公里的劳山险要山口。待卡车进入伏击圈后,敌人从三面以密集火力进行射击。周恩来沉着指挥战斗,一边还击敌人,一边向密林深处撤退。经过激烈战斗,死伤20人,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参谋陈友才也英勇牺牲了。因为他在西安工作,穿着呢子衣服,口袋里又装有周恩来的名片,敌人误以为杀害周恩来的目的已经达到,又怕红军援兵赶来,就仓皇逃走了。周恩来在危急关头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脱险后又踏上征途,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奋不顾身地继续战斗!
为共产主义奋斗,不仅在战争年代需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需要
具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在周恩来身上,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黄河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冲断了郑州黄河铁桥。周恩来亲临现场,冒雨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斗争。1955年4月,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率团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亚非会议前,国民党特务一手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周恩来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外交封锁,不顾个人的安危,按原计划率代表团毅然踏上飞往千岛之国的航程。再次表现了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在所不辞的精神。
周恩来的人格精神,还体现在他那出众智慧、临危不乱,多谋善断的非凡决策和指挥能力上
翻开中国革命的史册,在每一个重大斗争回合中,周恩来都是力挽狂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周恩来在重大决策活动中不仅能够慎重稳妥地进行决断,而且还善于在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事态中驾驭事态的变化,显示了丰富的决策经验和临危不乱的决策胆略。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的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煽风点火,会议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两种不同的路线。有的人在会上提出所谓“共产主义威胁”、所谓“颠覆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等问题,矛盾实际上指向中国,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周恩来洞察帝国主义的阴谋,坚信团结反帝是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团结绝大多数与会代表,力排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调解某些与会国之间的分歧。4月19日轮到中国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周恩来又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还以确凿的事实和有力的论据,令人信服地回答了所谓中国没有宗教自由、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问题。周恩来最后热情地呼吁:“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亚非各发展中国家的称道。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进步人类的普遍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团结战斗的历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周恩来的人格精神还体现在务实求真,明达磊落,睿智超群的气度,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争功不诿过的自谦品德上
凡是和周恩来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深切体会到,他不仅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领导,而且是一位细心体贴、无微不至的长者。抗战时期,一批同志跟随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国。一到兰州,他不仅在政治上一再对大家作了耐心的关照,在人身安全上作了细致的布置,而且连一些生活上的细小事宜,也都一一考虑到了。正是从一句话、一件小事上,大家感受到了周恩来那炽热的情感,无私的心。所以,当他们顺利到达延安时,总难忘这段终生值得记取的旅行。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什么周恩来能获得所有人的尊敬,就是因为他居功不自傲,处处以礼待人,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充分体现了他虚怀若谷的崇高品质。待人接物,总是设身处地,先为别人着想。通过周恩来的言行,才使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使各方面的盟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在共同战斗的几十年中能够做到甘苦共尝,并肩前进。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在国际上树立起新中国的威望,进行了长期艰巨的斗争。他还是中美关系和中日缓和以及中国对非共产党国家新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凡是会见周恩来的外国人,都为他温文尔雅的仪容、彬彬有礼的举止、口若悬河的谈吐、亲切谦逊的态度所倾倒。在周恩来身上
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萃。西方的领导人们对他的明达磊落和政治家风度怀有最高的敬意。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震动了联合国,联合国当即决定下半旗一周表示哀悼,给予这一位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伟人以独一无二的殊荣。当年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无比敬仰地说:“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只有一个夫人?有哪一个国家总理终生受人民爱戴?在国外银行无一分钱存款?”人们并不只因为他是8亿中国人民的总理、国家的元首而敬重他。周恩来正是以他的无可非议的高风亮节,使天下众望所归;超群绝伦的动人魅力,使全球人心向往。
他所领导的工作有了问题,首先自己承担责任,决不诿过于人,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周恩来在发扬民主作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规方面也是全党的楷模。周恩来身上这种特有的人格精神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偶成,而是他终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的结果。他认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终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自觉进行党性修养的生动写照。
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天下而不自私的人,才能真正流芳千古。我想,这恐怕就是周恩来人格精神永远散发魅力源泉所在。
油气储运 1010 徐宝基 11号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这天,南方局的同事们为他准备了茶点祝寿,但他并未出席,而是在办公室写下了这份《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
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他是当之无......
论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
周恩来 1898 年 3 月 5 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将要没落的官僚家庭。1898 年前后正是中 国近代最动荡的年月。1894 年中国在黄海败给日本。在他出生时旅顺、大连、威海......
金融11-2班 张雨璇11102202311 中国典范——周恩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先进的、强大的民族,曾经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数百年。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个民族从封建社会渐渐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