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传:传记D.而又不随以怠怠:懈怠【小题2】选出“其”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3分)A.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C.其孰能讥之乎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2)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传:流传的文字
【小题2】两个都是第三人称代词,它C难道;还是B代词他;难道D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第三人称他
【小题3】原文是感叹古人能做到“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今人却很少做到这一点。
【小题4】(1)而:并且,表递进。随以怠省略句:随(之)以怠。至于:古今异义词,到了。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暗昏惑的地方。相:帮助。(2)所以:……的原因。学者:求学的人。而:并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游褒禅山记》教案长兴技师学院 沈燕燕教学目标:1、掌握“道”、“之”、“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
游褒禅山记(释译)王安石1 ① 褒(bāo)禅(chán)山亦谓之华山。②唐 浮图 慧褒 始舍(shâ舍,筑舍定居,动词)于其址(山麓),而卒(卒,死) 葬之(死后葬在那里),以故 其后 名(名,取名)之曰褒禅。③今所谓......
《游褒禅山记》“问题化生态课堂”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疏通全文,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2.学习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作者有事说理,循理布事......
游褒禅山记课时3+作业1 「 课文分析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的难点在于虚词,本文单是“其”字就出现了十几处。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