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焉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6 14:08: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董世群

(陕西省乾县西大街41#乾县第二中学 713300)

《语文学习》2005年第1期P35刊登了徐莉莉老师的《说“焉”》一文,徐老师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对于出现频率甚高的“焉”字只是笼统地指出词性为“助词”而并未作具体详尽的解释。今年笔者在教授高一语文是发现正如徐老师所盐,确实未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法,于是笔者对此又再次拜读了徐老师的这篇文章,却发现徐老师对此只谈到了“焉”作兼词的一种用法,并且解释不够全面,同样让学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印象。笔者想在此文中对“焉”字作一具体明了的解说。

“焉”能用作助词和代词

(一)助词

“焉”作语气词,主要表示直陈语气,相当于“呢”,带有引人注意或夸张的意味,用“焉”的句子常常是说话人陈述的重点所在。例如: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呢。

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

“焉”可不译,也可译为“呢”。前句是陈述的重点所在,故句末用“焉”,后句不是重点所在,故用“也”。

(二)代词

1.相当于“何”,可译为“怎么”、“哪里”。例如:

①姜氏欲之,焉能辟害?(《左传隐公元年》)--姜氏想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

②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他的儿子会往哪儿去呢?

2.用在及物动词后面,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例如:

①众恶之,必察之;终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他;众人都喜欢他,也一要考察他。

②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所以为这事写了这篇文章,等待那些观察民情风俗的人得到它。

3.用在非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于是(在/从这里)”、“于彼(在/从那里)”。例如: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大国是难以猜测的,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

为了能够明确的表示出“焉”的意义关联,特拟以下图表:

(一)助词:用在完整的句子后面

疑问代词:用在动词前面

“焉” (二)代词 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后面

兼 语 词:用在非及物动词后面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④永之人争奔走焉。⑤然力足以至焉。......

再说语用

再说说“语用” 王村小学 常新涛语言文字运用,不仅是课标修订版中关于语文教学定义的核心元素之一,更是近几年来小语教师耳熟能详的词汇。说它“时髦”,一点都不为过。但,也正......

再说供电局

供电局之间都是有差别的 有供电量的差别啊 总的来说供电量大待遇肯定就好,当然还有就是沿海地区的供电局待遇可能比你自己期待的要高点,如果你进去的是欠发达地区的供电局 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杨柳雪镇明德小学宋景侠研修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教师在研修学习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具体做法要求如下:1、在教研组里两、三位教师自由的组合,组成了“......

再说一声“再见”

再说一声“再见”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再见这个词,总是那么沉重,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篇作文再说一声“再见”,欢迎阅读再说一声“再见”世界上最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世界上最真挚......

下载再说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说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