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篇第31篇肠胃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6 05:44: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31篇肠胃

本篇《肠胃》主要内容从解剖角度介绍了古代对消化道的认识,其中以肠胃为主体,故以“肠胃”名篇。

【原文】黄帝问于伯高日余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日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1],深三寸半,大容五合[2]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

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

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3]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

广肠傅脊[4],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

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提要】本段记述了从口唇至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大体解剖。

【注释】[1]会厌在气管和食管的交汇处,是覆盖气管的一个器官。

[2]合古代容量单位,每十合为一升。

[3]叶积就是迭积的意思。

[4]傅脊在脊椎附近的意思。

【白话解】翮黄帝向伯高问道我想了解一下六腑之中消化器官的状况,关于肠胃等脏器的大小、长短及容纳饮食物的数量的多少是怎样的情况?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给你讲一下,饮食物的出入及深浅、远近、长短的度数是这样的口唇到牙齿间的距离是九分,两口角的宽度是二寸半,从牙齿向后到会厌的距离是三寸半,整个口腔可容纳五合食物。

舌的重量是十两,长七寸,宽二寸半,咽门的重量也是十两,宽一寸半。

从咽门至胃的长度是一尺六寸,胃的形态是迂屈曲折的.,伸直了长二尺六寸,外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能容纳饮食物三斗五升。

小肠在腹腔依附于脊柱之前,向左环绕重叠,下口注于回肠,在外依附在脐的上方,小肠共计环绕重叠十六个弯曲,外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

回肠在脐部向左迥环,环绕重叠向下延伸,也有十六个弯曲,外周长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共长二丈一尺。

广肠附于脊前与回肠相接,向左环绕重叠于脊椎之前由上到下逐渐宽大,最宽处周长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

整个消化道从食物入口至代谢物排出,总长度是六丈又四寸四分,共计有三十二个弯曲。

【按语】本篇记述了从口唇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大体解剖,包括了唇、齿、口、舌、会厌、咽门、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分别对长度、宽度、周长、直径、重量、容量等方面作了说明。

据近代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古代的度量衡与现代不同,仅从长度而论,消化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基本上与现代解剖学记载相符合,可见古人是很重视人体解剖的。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根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黄帝内经灵枢篇第根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73篇官能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73篇官能本章《官能》说明针刺必须知道形与气的关系,注意左右、上下、阴阳、表里以及各经气血的多少、运行的顺逆、出入流注交会等,以便取穴针治。掌握五输穴......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49篇五色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49篇五色因《五色》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观察面部五色的变化来诊断疾病,故称为“五色”。五色,系指面部青、赤、黄、白、黑五种色泽。【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日五......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81篇痈疽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81篇痈疽《痈疽》文中专门论述了痈和疽的成因、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故篇名为“痈疽”。【题解】痈、疽,是外科疾病中的两类病证。【原文】黄帝日余闻肠胃受谷......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58篇贼风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58篇贼风因《贼风》文中主要讨论外邪侵袭人体所发生的疾病,故称为“贼风”。【题解】贼风,系指四季气候异常所形成的邪气,俗称外邪。【原文】黄帝日夫子言贼风......

下载黄帝内经灵枢篇第31篇肠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帝内经灵枢篇第31篇肠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