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已知知识推知未知知识的能力。
2、认识当时民众的生活环境,体会民生之艰。
3、知识目标中文言词语的掌握,文章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郭橐驼( ) 为观游( ) 名我固当( ) 窥伺效慕( )
早实以蕃( )木寿且孳( )其莳若子( ) 好烦其令( )
勖尔植( ) 缫而绪( )遂而鸡豚( ) 辍飧饔(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①.不知始何名②.驼业种树
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④.凡植木之性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⑦.以子之道,移之官理⑧.字而幼孩
⑨.故病且怠⑩.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三、作者了解:
柳宗元(773~819)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运动,并称韩柳。
四、写作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_______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五、字词储备
1.解释下列多义词语
(1)业:驼业种树术业有专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以共济世业若业为吾所有
(2)如:莫能如沛公起如厕
日初出大如车盖洛阳亲友如相问
公屡促之,必如约
(3)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性行淑均
(4)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当户理红妆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5)尔:官命促尔耕 君尔妾亦然
无他,但手熟尔非死则徙尔
(6)病:故病且怠若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2.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名我固当(2)驼业种树
(3)且硕茂早实以蕃(4)非有能硕茂之也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7)鸣鼓而聚之
3.找出通假字
(1)字而幼孩
六、课文理解
1.课文内容及主旨是什么?
七、文言文句翻译
①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另之曰“驼”。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③故不我若也。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八、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词义推断法
文言实词的掌握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一环。用“推断法”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是指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借助于各种语境因素,如上下文、有关背景知识、整体文意等来推测、判断某一实词的词义。下面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推断方法。
1、根据整句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在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借助这种特点,可以推断词语的正确意义。
例1.(1994年上海卷)解释加粗的词语: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圣君治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转折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则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词性,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A、B、D三项加粗词的解释在具体语境中都能讲通,兹不赘述。C项加粗词“樵”,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它处于宾语位置,是名词“木柴”;而C项对该词的解释则是动词“打柴”,显然不当。本题答案为C。
3、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这道题所选四个实词在教材中并不鲜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迁移,则可推断词义的正误。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后秦伐赵,拔石城”的“拔”当“攻取”讲,可推断A项正确(A项为被动句);依据《论积贮疏》中“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的“附”(带宾语)当“使……归附”讲,可推断B项正确;依据《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中的“乘”当“登”讲,可推断C项不正确(其实“乘”并无“巡视”这一义项,这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干扰因素。该项为本题答案);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讲,可推断D项正确。
4、根据上下文义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要确定其句中意义,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义”。
例4.“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中,“害”字的正确词义是
A.损害 B.阻碍C.妨忌D.妨害
本题考查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害”的义项题目提供了四个,在该句中究竟该选用哪一个,关键要看下一句。下一句是“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这里的“短”作“诽谤”解,那么,“诽谤”的原因是什么?妒忌!由后文反推,可知“害”的正确词义为C项。
九、随堂练习
一、巩固训练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B.凡植木之性
C.去不复顾 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2.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A.吾又何能为哉?B.既然已
C.苛有能反是者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解释加横线的虚词
A.名我固当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若甚怜焉
4.选出加横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非有能硕茂之也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C.驼业种树D.鸣鼓而聚之
5.选出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故不我若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若属皆且为所虏D.不然,籍何以至此
二、解释加框字。
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
伏行有类橐驼者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使木寿且孳也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不抑耗其实而已
根拳而土易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木之性日以离矣移之官理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促尔耕勖尔植
督尔获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辍飧饔以劳吏
故病且怠
三、写出并解释通假字。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通,解释: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通,解释:______
四、古今异义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古义〉
〈今义〉:
2既然已,勿动勿虑
古义
今义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今义:
4字而幼孩
(古义:今义: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古义:今义:
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今义
五、一词多义
1固
① 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④甚善。名我固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顾
③ 顾臣于草庐之中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④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3故
①既克,公问其故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④其土欲故
⑤故乡人号之“驼”。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故不我若也。故病且怠。
⑥广故数言欲亡。
4且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④存者且偷生⑤故病且怠
⑥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⑦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⑧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5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且焉置土石
③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④割鸡焉用牛刀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⑥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6夫
①不亦善夫②夫战,勇气也
③余观夫巴陵胜状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始
② 知始何名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8病
① 病偻,隆然伏行②故病且怠③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9当
① 我固当②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⑥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其
①其乡曰丰乐乡②其本欲舒
③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④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⑤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1以
③ 实以蕃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③以子之道,移之官理④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⑤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2致
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③乃致其众而誓之
13若
③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⑤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⑥若不过焉则不及。
⑦故不我若也。
⑧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4因
①因舍其名。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③因击沛公于坐。
15虽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六、词类活用
1找出下列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语,并解释在句子后面
甚善,名我固当
且硕茂,早实以蕃
其筑欲密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驼业种树
2找出下列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在句子后面
旦视而暮抚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使动用法,并解释
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七、句式辨析
l理,非吾业也。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故不我若也。
我又何能为哉?
八、翻译:
1、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3、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4、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6、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7、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8、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9、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10、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张洪山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目标 1.掌握“偻”等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手法。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学习本文......
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3.1.7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
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文题解说记种树的人郭橐驼。题目点明了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姓郭的驼背,他的职业是种树。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
教学目标一、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教学重点烦令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