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5 22:14: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语文《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

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

障碍突破之策略二:诵读感悟法

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本文多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同时又杂以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错综变化,使脉络清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节奏疾缓,还要边读边想象,让自己的神思在自己参与创造的艺术天地里翱翔,这样,一遍一遍的诵读,就成了一遍一遍的欣赏,一次次的艺术享受。本文要求背诵全文,可见诵读在本文中的地位。下面是节录的关于本文的诵读指导,以供参考。

1.第一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从纵的方面写本人从出生到“成立”的历史,兼用总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闵凶”一句是总提,以下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说到本人。写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

“零丁孤苦”是关键语,下面有多处与之相照应。

(2)后一层从横的方面叙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文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写其孤单凄苦的心情,使人读而生悲。在这种状况下,身边有一个疾病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层层叙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八个字上。这一层正是为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张本。

“未曾废离”也是关键语,下文“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乞终养”等都是跟它相照应的。

2.第二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故有“前”“后”“寻”等字眼。征召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这一层的叙述十分得体:①开头称颂朝廷的清明教化。②“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③表达了感恩心情。

本层是为下层作铺垫的,又为第三段中“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一句张本。

(2)后一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先写朝廷、地方的催逼,后写自己的苦衷。情词悲恻,动人心扉。

“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又为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一句张本。

3.第三段指导要点

(1)本段须作一气读,但文势有三转:首先转入“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其次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最后转入正意,暗写“孝”字,说明这是辞职的惟一理由。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伏惟”“且”“但”。

(2)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不能废远”承首段,又为下段“愿乞终养”一句张本。

4.第四段指导要点

(1)本段亦须作一气读:先以“愿乞终养”点明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听臣微志”请求皇帝恩准,语意直贯而下。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5.思路

全文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诏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进一步阐明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委婉表达自己并非欲全名节才辞不赴命。

第四段: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6.主旨

李密借《陈情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言辞极其恳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7.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1)以情动人

常言道,君命不可违,更何况李密是蜀汉降臣,拒绝帝王的征诏,本身是非常危险的,因而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必须用言辞打动君王。文中反复出现祖孙相依为命的内容,祖母对他的照顾,祖母病笃,祖母时日无多,让人看到作者对祖母深切而真挚的情感。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但在简洁的笔墨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2)布局巧妙

本意是辞官,奉养祖母,但直到第三段才道出真意,试想如果一开始便点明主题,势必引起武帝不满。作者思及此,从回顾自己悲惨的童年开始,婉转叙述,极尽铺陈,为后文主题思想的提出作了情感铺垫,也成了辞不赴命的强而有力的依据。

附:参考译文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便遭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祖母刘氏怜恤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零丁,直到成人。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勉强的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不曾间断和离开过。

到了晋朝建立,我又承受着清明政治的教化。从前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举荐我为秀才。我因供养祖母之事无人来做,都表示辞谢,没有应命前往。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国家的恩典,授职为太子洗马。凭我这样微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遇。当时我把自己的想法上表奏闻,表示辞谢,不能就职。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而严峻,指责我有意回避和怠慢。郡县官府,层层逼迫,催我上路;州司官登门催促,像流星的火光一样急速。我想奉命急速就道,但刘氏的病一天一天加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向长官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凡属老年人,尚且都受到怜悯和抚养,何况我孤单贫苦,更是不同寻常。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一直做到郎官,本来就希图宦途显达,并不夸耀名节。现在我是卑贱的俘虏,极其渺小和浅陋,却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我怎敢徘徊观望,而有非分的要求呢。只因为刘氏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不能度剩下的岁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一点心意是不愿放弃对祖母的侍奉而远远地离开她的。

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刘氏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尽忠于陛下的日子还长,而报答刘氏的日子却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我的苦衷,不单是蜀中人氏以及二州长官看到并且了解,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怜悯我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刘氏可以侥幸地平安寿终。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后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同步达纲练习】

一、课内方法实践

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夙愿(sù)闵凶(mǐn)

B.祚薄(zuò)期功(jī)强近(qiǎnɡ)

C.茕茕孑立(qiónɡ)(jié)床蓐(rù)洗马(xī)

D.逋慢(bū)拔濯(zhuó)优渥(wò)

2.对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少:小时候

B.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鲜:少,不多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3.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

B.常在床蓐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如《陈情表》、《出师表》。

B.“孝廉”“秀才”都是科举制选拔人才的科目名,县级考试入选者为“秀才”。

C.古代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名目,通称“五服”。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7.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在故老 故老:老朋友

B.犹蒙矜育 矜育:抚育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微薄

D.有所希冀 希冀:非分企图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历职郎署

B.臣具表以闻

C.函梁君臣之首

D.且臣少仕伪朝

10.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课外方法实践

11.将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初,曹操微时,(李)瓒异其才,将没,谓其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

(《后汉书李膺传》)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B 3.A 4.D 5.D 6.B 7.B 8.D 9.B

10.(1)我因为命运不济,很早就遭到不幸。

(2)到了晋朝建立,受到了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3)因此我不能离开祖母而远行。

(4)希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拙的诚信,准许我微小的愿望,或许能使刘氏(我的祖母)侥幸的寿终。

(5)我活着将要不惜生命为国效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11.当初,曹操地位低微时,李瓒就认为他才能不同寻常,李瓒临死时,对他的儿子李宣等人说:“社会就要大乱了,天下英雄没有能超过曹操的,张孟卓和我关系不错,袁本初是你们的外亲,尽管这样,你们也不要依附他们,你们一定要归附曹操。”他的儿子们听从了他的话,都在那个乱世中免于遭难。

语文《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语文《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陈情表导学案

陈情表预习学案时间2012.03.09 一、学习目标:2、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3、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技巧。4、深切体味作者的至孝深情,继承孝敬......

《陈情表》导学案

冉君【预习导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2、了解本文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二、......

《陈情表》导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陈情表》导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陈情表》导学案

《陈情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课文相关资料及重点字词积累。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表现出来的深厚感情。3.体会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课文,领会作者......

下载语文《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陈情表》导学案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