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4 01:12: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自学】

1.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字,(朝代)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2.题目解说: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3.初读,整体感知:

(1)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3)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再读,注意节奏。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展示交流、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赞: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照应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

6、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7.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拓展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第三课时

【当堂训练】

一、课内训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

3.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其言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二、阅读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孤儿B.往往馇粥不充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旨:美味D.常自诵曰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②遂大通六经之旨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二)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

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⑥听:听凭。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6.与课文选段对比阅读,请简答。

①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

②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③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7.区别用法,解释含义。

其妻亦负戴相随妻羞之,求去

①其呼令后车载其夫妻②之置园中,给食之

买臣乞其夫钱无怀氏之民欤

8.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②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达标评价】

【教(学)后反思】

五柳先生传答案

第一课时

1潜元亮东晋

2.3略

4、许:处所答应约数去:离开距离距离志:标记做标记志向,志趣其:代词,他的其中代词,这

5.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第二课时

1.文章采用先叙后议的结构(传文+赞语)

2.“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3.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4.

隐者风范(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志趣):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志趣):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志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5.对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照应:“不慕荣利”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6.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7.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第三课时

一、课内训练

1.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2.B3.①东晋诗人渊明五柳先生陶渊明集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兹若人之俦衔觞赋诗襜r>

1.B2.C3、C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二)朱买臣传(节选)

6.①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会内涵。②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③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

7①他的;他们;她②这件事;他们;的③粮食、食物;同“饲”,让……吃

8.①买臣更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②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占世强

五柳先生学案

《五柳先生传》学案 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五柳先生》片段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五柳先生》片段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五柳先生》片段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片段教学案叶剑2008.04.02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情感态度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师寄语:明天的天空定有你们翱翔的身姿,明天的大海必有你们的畅游,明天的阳光必有你们灿烂的诗篇!【预习检测】1、填空:《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

下载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