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文言文期末知识点复习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文段(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段(乙)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
C.益慕圣贤之道 策之不以其道
D.家贫不能常得 余因得遍观群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甲)和文段(乙)都写到了家境贫穷,分别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中作者通过五柳先生的好读书、性嗜酒和常著文章自娱等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心怀怨恨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敢于反抗现实的精神。
B.文段(乙)中作者学有所获,主要是靠自己。因为“先达”的态度十分坏,常常呵斥他,却没有教他什么。
C.两篇文章都写到主人公爱读书。但两者的读书方法是截然相反的,前者“不求甚解”,只求意会;而后者却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手自笔录”。
D.(乙)文中,宋濂从难于得书、从师艰难、奔波辛劳等几个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像自己一样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参考答案:
1.陶渊明;(赠)序
2.B
3.(1)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2)(我)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
4.(甲)文写家贫是为了体现五柳先生喝酒“造饮辄尽”的率真、“晏如也”的安贫乐道的品质;(乙)文写家贫主要是体现作者早年无书可读的困难,因此突出作者“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勤奋刻苦。
5.D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高中文言文考试复习知识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文言文考试复习知识点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
高中文言文期末复习考点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高中文言文期末复习考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一、 通假字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