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热点话题: “抓鸟入刑十年”,如何把握法律
导语:“河南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获刑10年半”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写作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2017高考热点话题:“抓鸟入刑十年”,如何把握法律
近日,“河南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获刑10年半”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获悉,河南省高院已经介入此案,对其判决正在进行专题研究。(12月3日《法制晚报》)
掏鸟窝+获刑十年半,如此组合,话题性自然可想而知。有人很自然地搬出了那些动辄贪污上千万,却只获刑数年或是十余年的情况来加以类比,于是得出了人不如鸟、法院小题大做的结论,更有“情怀者”认为,因为几只鸟毁掉几个年轻人的前途,自然是不值得的。
事实上,如果撇开当事人大学生身份,类似的“鸟不如人”的判例并不少见,比如河南耍猴艺人被判刑、常州男子抓百只青蛙被起诉、温州民工抓三百只麻雀被刑拘。无论是学生也好,艺人也罢,或是民工,之所以会种下如此苦果,至少在法律上是有根有据的。在我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是能够为这些判例找到法理基础的。
事实上,拿贪官获刑来类比,是很好辩驳的,贪官获刑起点设置,本身就备受诟病,是亟需修正,拿一个本身就存在病态的事物来类比,这不是要比坏吗?更值得关注的是,法理依据念兹在兹,为何还会有人对这些判例觉得错愕甚至不能接受呢?以此事件为例,正如有论者所言,对公众来说,抓到十几只鸟卖出一千多块钱,就要入狱十年半?这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落差是寻常观念所难以接受的。
而之所以心生如此疑虑,原因又在于二:首先是对案情的有偏向地获取,比如简单地理解为“抓了几只鸟”,然后再在先入为主的影响下,搬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认可度并不高”的托词。但实际情况是,这个大学生并非一时顽劣,而是对所抓的鸟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参与到捕猎、收购、倒卖整个环节中,据说他还是“河南鹰猎兴趣交流群”的一员。换句话说,这个大学生的“抓鸟”行为,从最朴素的原始情感出发,这至少不是值得原谅的无心之举。
而再回到现代法治社会的语境之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或许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当我们以立法之名,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时,无论是从法律实施目标,还是从法律精神的层面来讲,所要恪守的应该是严厉的“罪刑法定”原则。既然刑法中已经对破坏野生动物做出了罪行设置,那么刑法的'威严就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用法律专业术语说,也就是刑罚的确定性。
当然,当我们热烈地强调让“道德归道德,法律归法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法律宽严相济和谦抑性的热忱欢迎。事实上,“一律入刑”,并非不容分说的一刀切,它可以在法定刑责的基础上,根据事实和证据,讲梯度、分轻重、论区别,真正实现罪行责的相适应。
如果大学生“抓鸟入刑十年”,这种抓到一个算一个的威慑建构,在现阶段让人难以接受,那也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普法之重。在法律之威严面前,断然是不能以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心理上难以接受来“法外开恩”。它最终不仅无益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更是对法治文明的亵渎。
上海大学法学院2009级学年论文在中国的土壤中, 酒驾入刑是否能切之可行班级:法学院09级一班姓名:王拓 学号:09120349 指导老师:姚锷 1 上海大学法学院2009级学年论文摘要:自 “酒......
醉驾入刑的法律价值和意义摘要:今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实行,第二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
高考时间到,期待“作弊入刑”发威文澜今年是“作弊入刑”实施的首年,人们期待,刚性制度能够织密法制之笼,让高考作弊行为绝迹,严肃考试纪律,保障录取公平。今天,是2016年全国高考首......
谢谢主席:我们都知道吸食毒品确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如果将吸毒会对人体产生影响简单的推定为毒驾就一定具有普遍的极大社会危害性并由此机械的认为其应当入刑。这种逻辑显然......
抓学习,重成效,把握现在,笑对高考----班会发言稿我先感谢咱们班的班主任王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以前我对大家说的话有很多,但是以今天这种形式同大家说话,还是第一次。作为科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