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6)_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0:3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6)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6)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1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

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B.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C.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D.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2.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官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A.等级制度森严 B.宗法色彩浓厚 C.文化生活丰富 D.法律制度严苛

3.西汉时期,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使诸列侯、郡守,各择其民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的主张。其主张主要是 为了

A.搜罗王国人才以削弱王国实力 B.完善选官制度以巩固统治 C.削弱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皇帝权力以遏制相权

4.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封 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6.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点不包括 A.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B.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7.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图中的①②应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8.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A.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9.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该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B.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10.观察右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进攻长沙是为掩护起义主力向井冈山转移 B.起义部队转向农村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C.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11.观察下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

12.下列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中,50年代版本反映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1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城邦居民 B.妇女儿童 C.公民 D.奴隶 14.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享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该规定旨在 A.实现权力制衡 B.维护国家统一 C.扩大议会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15.1832年6月,英国议会选举改革的方案得到国王的批准,其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英国的这次议会改革

A.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B.满足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进一步加强了议会的权力 D.满足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16.史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

B.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D.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

17.史家认为,1871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A.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C.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18.“1917年春,对城市的食物供应越加匮乏,发生了面包骚乱。„„没有预先的计划,没有流血,没有组织,二月革命就这样爆发了。”这表明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 A.临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B.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发动 C.城市生活资料的匮乏 D.城市工人阶级的普遍觉醒 19.观察右图,美国的真正目的是 A.稳定并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 B.帮助战后西欧渡过难关 C.输出过剩资本获取利润 D.与西欧军事结盟以对抗苏联

20.二战后,“去殖民化并没有结束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或给先前被统治的民族带来和平与繁荣”。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A.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团结的局面 B.世界超级大国的干涉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D.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道题,每题20分,共60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材料题

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8分)

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4分)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过逐渐出现的一些变化,促使贵族在城市政治生活中向平民做些让步,当然这种让步也是审慎的。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一一这大概是刻在12块青铜牌上的法规,竖立在广场上一一就表现出一种新的精神。——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1)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中的历史地位,分析说明它表现出了哪些 “新的精神”。(7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 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7分)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6分)

2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社会科学》(1996年09期)(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7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关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关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展望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并加以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6)第I卷

1.B 2.A3.B 4.C 5.D 6.A 7.C 8.B 9.A 10.D11.C 12.B 13.C 14.A 15.D 16.B 17.D 18.C 19.A 20.C 第Ⅱ卷

21.(1)制度:郡县制。(2分)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2分)

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4分)

(2)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2分)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

(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4分)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2.(1)地位: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3分)

精神:政治妥协,贵族向平民让步;法律条文向社会公开,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4分)

(2)趋势: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3分)

影响:《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4分)《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4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4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4分)

(3)政体: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政体(资产阶级共和政体>。(3分)

地位:《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3分)

23.(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颁布临时约法);合作:共同反法西斯(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越南战争)。(8分)(2)变化: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处于守势。(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前景一:和平友好。(2分)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前景二:摩擦不断,关系恶化。(2分)原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的冲突等。(4分)

前景三:时有摩擦时有缓和(或曲折发展)。(2分)原因:参照前两个方面。(4分)

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安徽省舒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舒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

安徽蚌埠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蚌埠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历史有哪些考试的试题,以及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教版本试卷分共8大题,45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试卷满分为100分。答案请全部写在答卷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

下载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6)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