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吉林省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一、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机构和人员组成辉南县现有县级推广站1个、植保站1个、试验示范基地1处。乡镇级推广站2001年18个、2002年至今17个(因乡镇合并减少一个)。2001年以来乡镇级推广站根据县政府改革要求,全部下放到本级政府。至2004年底,全县共有推广人员199人,其中技术干部154人、工人45人。技术干部中具有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8人,初级职称 85人。县本级共有推广人员93人,其中技术干部72人、工人21人,具有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技术职称的9人,中级技术职称的20人,初级41人。
二、工作条件落实情况
县推广总站有自主产权办公楼2座,总面积3,880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2,034平方米、培训教室面积150平方米、化验室60平方米、苗木中心楼780平方米(包括组织培养室等)、库房等附属部分856平方米。
乡镇站共有使用房屋面积2,007.4平方米。其中办公用594.2平方米、培训场所面积110平方米、库房等附属面积1,303.2平方米。
三、推广体系的运行情况
2004年,我们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和县委县政府的农村工作重点,结合我们推广任务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立足我县资源优势,确定我们工作方向。
(一)农业新技术推广
为了适应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逐步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我们在全面推广常规技术的同时加强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今年共推广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高产栽培技术38万亩;耐密型玉米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0.9万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0.5万亩;水稻旱育超稀植栽培技术8万亩;农田鼠害综合防治技术34万亩;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14万亩;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17万亩;玉米种子包衣技术20万亩;水旱田低成本化学除草技术20万亩;优质稻米配套栽培技术0.8万亩;水稻、玉米、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33万亩;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0.04万亩;吉林省“放心菜工程”技术0.15万亩;经济作物“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0.18万亩,脱毒马玲薯商产栽培技术0.3万亩。各项技术推广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二)新品种及高新技术试验示范
为搞好新技术推广,使高新技术能源源不断地投入生产,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我们每年除自己研究和选培外,还要从全国各地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经试验验证其在我县种植的可行性,经示范可行后进行推广。2004年,我们在全县8个试验示范点进行试验、示范45项。
主要有:水稻无土育苗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优质稻米配套栽培技术、绿优米生产技术、玉米大垅双行技术、双高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香瓜棚栽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中草药驯化技术、野山菜育苗技术、药粮间作技术、林药兼作技术、药草间作技术、粮草轮作技术、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施用技术,以及三大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等。
上述试验示范经总结后,通过培训不断地推广到广大农户,使其尽快转变为生产力,为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三)科技普及和农民培训
科普和培训是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们多次组织讲师团抓住冬春时机开展全县性、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民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除了讲述农业技术外,还根据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重点培训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市场经济、期货营销、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和国际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知识。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取了五结合形式来加强了推广培训工作。一是上下结合。县农业局、县总站统一组织培训,县乡村分别培训。县训师资,乡训骨干,村社训农户,做到层层办培训班,步步深入。二是内外结合。为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我站专门从吉林农业大学、通化农科院等处聘请食用菌专家孙君德、于丽平,组织培养学专家张美萍、董然,农学博士前来我站开展讲学活动,加强食用菌、组织培养学和三大作物高产栽培方面的技术培训。三是音像培训与印发资料结合。我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录音、音像等形式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并且随时印发有关科技资料。四是科技培训与现场观摩结合。2004年年初,我站建立了三大作物优良品种展示田、中药材标准化栽培、食用菌开放式栽培等试验基地,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带领农民深入田间地头和现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强化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目的。五是实用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在围绕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玉米增肥保密等实用技术上还增加食用菌栽培、温室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绿优米开发等新技术。此外,我们还采取专题会议、赶科技大集、走村串户、板报、画廊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农民面对面的讲解、答疑。在培训技术的科技含量上,我们以高科技含量的十多项技术为重点,突出食用菌栽培、蔬菜保护地、优质米栽培等技术,达到“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技术资料印发到户、主要技术讲解到人”,达到预期效果。据统计,全县2004年共开办各类型培训班268场次,受训总人数达到13万人次,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农民致富提供了科学和技术保证。
四、存在问题
一是推广网络不健全,推广体系存在“线断、网破、人
散”的问题。目前,全县乡镇农技站下放,人、财、物全部由乡镇管理,县、乡站脱节,上下沟通不便、交流少,新技术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二是推广经费不足。近年来,推广经费逐年递减,加之个别地方有截留推广经费现象,有的地方根本不安排这块资金,造成部分地区工资难以保证,人心涣散,有的甚至难以保证基本生活,缺少或没有精力研究如何搞好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
三是乡(镇)农科站编制被挤占、挪用,科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抓中心工作现象较重。许多乡镇站经常抽调科技人员配合政府抓农业税收等项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技站抓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
四是一些农科人员自身素质和科技服务能力偏低。由于经费不足,许多站所根本无法送科技人员培训,造成农科人员不能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推广思维落后,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难以完成科技推广及配套科技服务等工作。
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05年3月25日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极小型的试验示范和研究上;且基......
体系建立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 策划和设计1.调研;存在问题:① 机制不健全,监督合力弱② 监督主体“偏软”,缺乏独立性。③ 重视下行监督轻视上行监督④ 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
木垒县2010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总结为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0】25号)和《自治州加快推进乡镇或区......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词:农业......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张继红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