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上海市莘光学校 陈 晨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效果。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一)、“学案导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案导学”是指教学过程以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为载体,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教案”与“学案”的不同内涵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的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案”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结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三)、“学案导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学案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有深化和拓展,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2、梯度性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这就要求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铺设跳板,作必要的提示,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
3、量力性原则。学案应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的复杂问题,都易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方法性原则。强化学法指导,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系统性原则。即设计的学案要尽可能地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既要有知识的剖析、深化和拓展,又要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四)、“学案导学”的基本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学习目标: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2、学习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验证的材料等,编写时,基础知识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
3、学法指津: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
4、训练与评价: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可作为课下作业。
5、知识拓展:在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的课外读物材料。包括科学史、科学成果介绍等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为培养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而设的。
三、“学案导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展了一些“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尝试,大致分为:以案自学、示案导学;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点拨精讲、总结归纳;实践反馈、方法提炼,几个步骤。下面笔者以“探究针孔相机的成像特点及其成像原理”一课为例,展开阐述。
1、以案自学、示案导学
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并课前制作针孔相机,从而了解针孔相机的结构组成。运用“重温儿时的手影游戏”激情引入,引导学生分析形成手影的原因,从而回顾复习“光是沿直线进行传播”这一知识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顺利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同时,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材料”,来了解古人的研究成果,体会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设有“活动目标”、“实验指导”及“活动过程”。“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活动之前都明白完成这项活动的目的;而“实验指导”能够很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主动探究的过程;“活动过程”能够提供充分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还学生探究的空间。
设计活动“体验古人观察到的现象”,初步体验利用针孔相机观察发光二极管在屏幕上的成像情形。这个活动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行准确观察并描述的现象,属于比较容易的阶段。而后又设计“共同揭开针孔成像的奥秘”活动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在学案提供“可供借鉴的探究主题”,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进一步问“你还有哪些想探究的主题?”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智慧的思考,构成了“形成性资源”。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孔的形状发生改变,屏幕上的像的形状发生改变吗?”、“当把发光体远离针孔,屏幕上的像如何改变?”、“当针孔变大,屏幕上的像如何改变?”、“把两个相机套在一起,屏幕上的像会正立吗?”„„有很多的想法,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料与预设的,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那么多的活跃的思维,源于学生能够依据“学案”进行了自主学习,形成了自己的知识。
3、点拨精讲、总结归纳
针孔相机成像的原理是教学中的难点,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如:“发光体的光线经过小孔后,如何在屏幕上成像?”,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针孔扩大后,屏幕上的成像情况发生改变”的原因,是难点中的难点,采取的是教师引导、指导点拨,使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已学知识来理解这个难点。
4、实践反馈、方法提炼
在学案的设计中,安排了“训练与评价”的环节,目的是能够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效果。
在学案设计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将发光二极管顺时针旋转,屏幕上的像如何旋转?”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与猜测,经过实验发现并得到学习科学的启示。
四、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学案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还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各课节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1)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
(2)情感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
2、教师要在“导”字下功夫:
(1)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读:开始教师要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
(3)导议: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讨论;(4)导练:重点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总之,“学案导学”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是为体现学为主体设计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导学案对提高学生理化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调查报告麟游县镇头中学理化生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
张天亮 高中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学案导学教学法也就应运而生,它使......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竞争如此激烈,需要每一个人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坐在教室里,可以听老师讲,但如果他们离开了学校呢?谁来给他们进行讲解!只能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要让学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形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书的调控,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适时指导.引导学生把课文......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刘俊【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