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农村中学教改的启示”。
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
杜郎口中学是2006年新课程绕不过去的名词。因为它以其8年的日常教学改革实实在在地对新课程的诸多理念做了现实的回答。这其中,有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仍无法解决的难题:以人为本的理念怎么能在五六十人的大班额中落实?个体差异如何兼顾?师资薄弱、信息闭塞的农村学校怎么有能力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杜郎口中学其实只做了3件事:
①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资源对教学的贡献最大化。
②使教师从传统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专业管理者,以统一的管理模式来暂时规避师资水平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把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需求作为关注的重点,即求知中对解惑的渴望与人对精神愉悦感的渴求(情感、人格等)。
从教育理论的贡献来说,这几点几乎没有任何突破。近一百年来,儿童(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反复受到尊崇。但在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家,这种尝试远远不够。新课程高扬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很多人表示十分赞同。但是,赞同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不做”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大至教育体制、评价制度,小至个人负担、热情等等。但还是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怀疑:能真正放手相信学生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还能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别的贡献?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两者差得远呢!
杜郎口中学最可贵的突破竟是:
大胆地真实地“相信”了一回学生。在中国,没有哪所学校敢将每间教室的讲台搬走,让教师集体转变角色;没有谁敢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采用自主、合作(往往包括探究)(即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谁敢让在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爬黑板”、“闹翻天”。这些具有颠覆意义的场景似乎只能写在教育理论家的著作里,而不是呈现在七八年时间的日常教学中。但是杜郎口中学做了。不仅仅做了,还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升学率。除了升学率,还“产出”了自信、乐观、开朗这些对农村学生来说难能可贵的品质。这在中国教育界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前往参观的人们关心的是具体的教学模式、操作办法,关心这些经验的可移植性。在我看来,这些固然是重要的。可是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偏偏是杜郎口中学这样的农村学校无意中验证了新课程的某些理念?这样的现实道路为什么没有被其他学校走出来?校长崔其升十分坦率地说: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1997年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在全县23所初中中已连续l0年排名在后三名,面临撤并。这不仅坚定了崔其升改革的重要原因。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光明网2002-12-17新华社记者 周之江2001年秋季,新一轮国家级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20个学科的49种新课程实验教材,首次在42个国家课程......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实验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
市XX县实验中学坐落在古城XX县城中心,西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毗邻,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这里始建为文庙,又称儒学;明成化五年(1469年)扩建,清顺治......
市XX县实验中学坐落在古城XX县城中心,西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毗邻,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这里始建为文庙,又称儒学;明成化五年(1469年)扩建,清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