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情境的再认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情景教学和情境教学”。
对教学情境的再认识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situation)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context)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为明确认识、防止误解,可以考虑把教学情境改称为“教学场景”。
教学情境的意义和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
(1)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新、旧经验,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2)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增长才干。
(3)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4)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发展情境教学。教学情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教学情境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满足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局部的情境设计可以有所侧重、偏重于某些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以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为此,教学情境可以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明晰。
(三)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是指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计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四)情境的真实性
教学情境具有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其真实性乃是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和保证,而其实践性乃是真实性的最重要内容。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
对于脱离真实情境并简化了的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常常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从中获得意义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建构主义十分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极力主张:如果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境具有真实性。
有人一方面对上述主张表示赞同,一方面又心存困惑和疑虑:把真实的情境搬到课堂中来,行吗?实际上,所谓“真实”有原始真实和人造真实之分。原始真实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课堂无法容纳的,把原始真实简单地搬到课堂中,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很差,在许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需要对原始真实进行分析、提取、富集、凝聚、重组,综合有关的因素,舍弃无关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素,来构造人工的真实。人工真实在本质上是真实的,它源于原始真实,又高于原始真实。根据原始真实来构建人工真实,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的一种具有职业特点的创造性劳动。此时,设计者需要综合、优化社会因素和教学因素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
(五)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上述几个问题不仅是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的,也是改进和发展情境教学时需要注意和努力遵循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对文言文的教学再认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对文言文的教学再认识何谓“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对会计行业的再认识一:会计的含义和智能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参加“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主题教育感想在参加公司党委举办的“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主题教育以来,我经常想到“主人翁精神”这个......
对党的再认识寻找自己的人生归属和方向在听了严春华教授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来介绍他自己的入党经历和我们自学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我们在2013年10月19日进行了小组讨论,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