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姥姥的剪纸免费”。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笑源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神”、“拴”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感悟姥姥的舐犊情深。
设计理念:
以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作者笑源,来叫一声,姥姥。(生齐):姥姥。
2、(微笑地示意一学生)你来叫声。(生):姥姥。
3、谁再来叫?(师随即答应)
4、同学们,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这节课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童年,走进姥姥,一起去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感悟姥姥的技艺高超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伴随我成长。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个别读)
1、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想到它,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齐读)
2、为什么我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以尾句为线,将将姥姥剪纸的“神”、“拴”、“情”各部分链接起来,让课堂成一篇条理清晰的“美文”。开始只抓住“有声有色”指导朗读,目的是给后面朗读这句时“留白”。】
3、你能用一个字来表达吗?(板书:神)
4、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2-6节,找到写姥姥“神”的语句,画出来品一品。生默读课文。
(1)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姥姥的 “神“?
(指名品读第二节,引导学生抓住“一把„„剪刀,一张„„彩纸”读出简单的工具却能剪出那么多东西,很“神”;抓住“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啧啧称赞”等语词,读出“神”。相机进行写法指导——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你还从哪些句段中找到姥姥“神”的语句
(示“喜鹊登枝”图)
哇,这么美丽的图案是姥姥在眼睛被捂住的情况下剪出的,难怪“我”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引读)
【设计意图:抓住“嗬”字品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体验作者的用词之妙,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推敲词语的方法。】(3)谁来读读这一节。
理解词:身心入境,生重新读词,读文。(师强调:刷刷声,悦耳)
(4)你从中还读到什么?哪个词看出?你能读出内心的感受吗?(指导生抓住“嗬”字读出敬佩、喜悦、惊讶等)
(5)一个字就能读出这么多东西,现在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感觉了,请再读一读。生自由读。(指名读)
(6)你都快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说得轻巧,姥姥的剪纸功夫可不简单哪。(引读)“奶奶的手就是……两根延长的手指。”(7)我们一起来看看姥姥的剪纸。
(课件出示姥姥的剪纸)配乐欣赏剪纸作品。(8)看了姥姥的剪纸你一定读得更有情了。(个别读)
(9)难怪我“无论何时……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引读:应读好“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和“有声有色”。)
【设计意图:优美的文字描述,结合俊美的画面,文章的画面感一下子凸显出来。此时再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积淀了学生的情感。】
三、品味浓浓的祖孙情
过渡:奶奶的剪纸让我沉醉,更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哪个词用得好?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指名说)(板书:拴)
1、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拴过东西吗,怎么拴?(生说)
2、这里指用什么拴?(生说)
3、细读课文,哪些剪纸拴住了我?生默读(7——12)。指名说。(示三句)
(1)你眼前似乎看到了什么?生说。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来读。你读到了什么?(生说)(2)是的,休息,玩耍,都可以,请读出我的顽皮和老牛的敦厚。(两生读)(3)就这样细细地读(7——12),静静地想,从中还可看出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把书读厚,是高年级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设计,也易于让孩子读出“画面感”。】
4、让我们来齐读(12),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齐读)a、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样的老牛?(生补充。)b、“缠着”一词读出什么
c、这勤劳的老牛,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兔的老牛,你现在能读出来吗?(指名完整地读12节)
5、姥姥仅仅是用“剪纸”拴住我吗?你还读出了什么?(板书: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文本读厚,读出文本背后的东西。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很容易体味到姥姥剪纸之外所流露的“情”。】
过渡:.你仿佛把我带到了美好的童年,但是,我总要长大,中学,大学,我总要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联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地。”(生读,齐读)
1、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份浓浓的思念吗?(指名说)(1)思念期待都融入了剪纸,谁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一头老牛„„联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2、奶奶静静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那我会说什么呢?(放音乐,生闭眼想象画面,指名说)
【设计意图:文章的画面感从文本的表面“定定地”、“出神地”可以读出来,透过合理想象画面,想想对话,那“画面感”是不是更清晰,更丰满了!】
3、这一切我何曾忘得了,我忘不了姥姥的什么?引生说。(1)这一切都不能忘,我的梦,我的心永远这般有声有色。(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的四季田野。”(生读)
(2)是呀,作者的情感流淌在他的文字中,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4、这是我的心,我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一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变得有声有色。”(生齐:引导还要读好“心境与梦境”)
【设计意图:尾句那根“线”至此总算圆满“认上”了,这时再读尾句,感觉理应深挚的多!】
四:总结全文
小结: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齐读)姥姥的剪纸!
五:作业:
课后推荐大家阅读本校六(3)班侍蕊同学发表在《新作文》2010年第九期上的《外婆家的花菜》,再来体味一位“姥姥” 对孙女浓浓的爱!【设计意图:这样设置,有两个目的——
1、姥姥的爱无处不在,就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要珍惜她;
2、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正发生的许多不起眼儿的小事情,用心写写,就是一篇篇好习作。】
12.姥姥的剪纸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
《姥姥的剪纸》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
《姥姥的剪纸》 (林文兰)一、复习导入一直以来,姥姥的剪纸总是让作者魂牵梦萦、欲罢不能,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哪那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心境与梦境?(大屏幕出示1:无论何......
我们的校园《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庄寨镇工业园区小学王世红【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