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和对待挫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浅谈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和对待挫折
作 者: 联系电话: 单 位: 邮
编:
内容摘要:一帆风顺是人们的美好希望,然而挫折是避免不了的。教育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增强他们战胜挫折的能力,给予他们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为灿烂的明天导航。
关 键 词:挫折观 战胜挫折 合理期待 意志
近年来,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展示着它们美好一面的时候,我们发现,新时期校园独生子女数目日渐增多,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相互之间越来越疏远,稍有不顺就萎靡不振,甚至走极端。中小学生因心理品质差、抗挫折能力弱而导致的诸多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些许的挫折面前竟然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看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依然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挫折。
漫长人生,我们渴望一帆风顺,需要成功,别人的赏识和肯定可以给人以激励和鼓舞,让人扬起生活的风帆,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有意想不到的奇效。然而,挫折也是我们避免不了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良好希冀而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逆境。逆境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敢于正视、挑战挫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从而走向成功。
而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些事例:
某初中学生因沉迷电子游戏,父母规劝几句就跳楼自杀。某学生因上课作业屡次不做,老师训斥几句就离校出走。今年开学初,我班上一学生连续几天上课打瞌睡,我询问原因,他收拾书包拔腿就往教室外跑。
还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中、小学生多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在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已经历过挫折,并伴随着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因而形成了对挫折的态度:心生胆怯而消极回避。
针对于这些成长在社会主义的小康生活蜜罐之中的孩子们,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风雨,实在不能想象如何期待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首先要端正对挫折的态度,要改变学生内心对挫折的“害怕”认知,可以通过讲解、典型示范、生活体悟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挫折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地对待它;挫折是成功的基石,要善待它;对挫折应该持从容面对、积极应变的态度。端正了学生对挫折的态度,然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挫折情境,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法国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扑屡起。”我常想,现在的社会竞争就如此之烈,将来的社会竞争会更加的惨烈。到了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谁会去让着你、哄着你、赏识你,我不敢想像将来这些孩子们怎样的生活。无论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挫折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遗忘的角落。
二、提升能力战胜挫折
人都说独生子女毛病多,应对挫折能力差,但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孩子是一张白纸,问题出在拿画笔的人身上。正是家长和老师的有意无意的过度关注和保护,导致了今天的局面。那么如何使学生们在挫折面前从容面对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培养学生耐挫力 关于远大理想,妇孺皆知的当属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样著名的还有汉朝韩信,他出身贫寒,但却胸怀鸿鹄之志。当他面对纨绔子弟的羞辱时,能够忍气吞声,坦然接受“胯下之辱”,而不图一时之快。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用于教育下一代。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英雄人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同志仍需努力的”孙中山,“风流人物”毛泽东,“三起三落”的邓小平,“苦战能过关”的陈景润等等,他们无不是遇到过大挫折的人,正是因为胸怀远大的理想,所以他们面对大苦大累的考验不屈服,不仅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就了他们的旷世英名。
(二)家长、老师对学生要形成合理的期待
现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为了“望子成龙”,除了安排他们夜以继日的学习,还要孩子们课外承担沉重的补习负担。赏识教育家周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家长口上整天说着爱孩子,其实爱的是自己的面子。孩子学习不好了,成绩下降了,名次下滑了,轻者恶言相向,重者棍棒交加。面对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常常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摊上了这么一个费心伤神的主。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对他们忆过去、讲现在、谈未来、论工作压力、摆生存风险的时候,其实是将一些生活压力过早地强加给孩子,无形中用不合理的期望涂灰了孩子们多彩的童年。
我们不妨将心态归零到孩子刚出生时的状态。那时,幼小的孩子在我们身上拉屎撒尿,我们毫无怨言甚至兴高采烈;孩子学走路跌跌撞撞,经常摔跤,我们不仅没有打骂,反而一直加以鼓励;孩子学说话,口齿含混不清,我们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亲自示范,从不会怒目而视、破口大骂。想想那时,我们的期望值不高,每当孩子出现一点微小的进步时,我们都会欣喜若狂。那时的我们能理智地认同孩子身上存在的差异,可是,从孩子踏入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孩子比我们成绩好,美丽梦想被打碎了,怎么办?于是家长们行动起来,对孩子旁敲侧击、当头棒喝,甚至拳脚相加。不久前,看到《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由于未能准确读出“菠萝”的拼音,一位母亲竟将自己的3岁女儿活活地打死了!是孩子真的不行,还是我们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总之,不合理的期望,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给成长中的孩子造成过多的困扰。家长、教师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对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期,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的应对,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战胜挫折、困难的成功感。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心理 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能干,很聪明。但有时候我又会觉得自己很笨,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我究竟是聪明的还是笨的呢?”发出这种感慨的学生,实际上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已的价值,就会对自我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失去了生活的力量,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会盲目自信,夸大自我,目空一切。因此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保证一个人的个性健全良好地发展。
其次,帮助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我们有的学生,只是分数的机器,而不是一个能面对风雨的人。陶行之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我在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力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1、有意创设挫折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目的。如利用考试、体育、劳动、班会、课外活动等,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陷阱”,故意制造一些使他们失误的机会,让学生在攀越教师有意设置的障碍中,既能获得成功的感受,也能够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磨练意志以提高受挫能力;其次,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挫折情景。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与一些稍有难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克服赏识教育的片面性,对待出错的学生该严格一定不要宽容。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只见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会充满激情甚至煽情地说:“你真行”“很聪明”“很了不起”。溢美之词,不绝如耳。与老师们一交谈,原来他们认为实施新课程了,就不能批评学生了,于是这种所谓的“赏识教育”便大行其道。这样未免也太绝对了,孩子本不完美,赏识并非万能。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学生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学生独自呆在房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三,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仅要给他提供受挫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受挫,而且还要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让他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振作起来,有信心重新开始。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理解孩子,要有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能力。其次才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和孩子交谈时,认真、耐心地听取,千万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一味埋怨、批评。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用老师的权威,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会把委屈和痛苦憋在肚子里,这样每一次挫折都会增加他的自卑感。无论对错,我们都不要急于指手画脚地评头论足,否则孩子会因为担心受到批评和攻击而中止谈话,把自己封闭起来。理解是爱的语言,老师的爱会温暖孩子受挫的心,给予他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力量。
突然感到挫折是可爱的,因为挫折的来临更像是机遇的来临,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挫折也像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记住,昨天的挫折会为今天的顺利铺路,为明天的灿烂导航!
参考文献:
董奇:《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学生怎样对待简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生怎样对待简历 1、第一步吧,就得给人家好的印象。2、一个环节不慎,别人就会把你Pass掉。3、我们需要在这点上多花些时间,作为学生求职的第一步,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4、......
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2)--语言如何更能打动学生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谈话、说服、报告、传授等手段,都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的运用又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如何让......
怎样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太东小学阎立萍每一个班都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带东西进来吃喝,更有甚者,直接和老师“对簿课堂”唱对台戏。教师常常需要......
怎样对待爱哭的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常常会遇到爱哭鼻子的孩子。这就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和麻烦。对于我们二年级的老师来说,对待爱哭的孩子更要耐心细致,注意从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