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历史文化古村622古建新闻通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埔历史文化古村”。
黄埔古村古建筑修缮工程即将启动
历经千年的创造传承,黄埔村不论从整体布局、建筑型制或建筑用材,工艺制作水平等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的上乘之作,它是出色的岭南特色古村落的活博物馆。继立面整饰工程进场施工后,古村内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也将于近日启动,第一期工程施工主要修复9个古建筑。
一、古建筑基本情况
黄埔村尚存大量历史建筑,目前查明的共有文物建筑51处,其中祠堂16处,家塾2处、宫庙1处,园林建筑1处,民居29处,商业街2处。2002年黄埔古村历史建筑群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本次要修复的9个古建筑分别为梁氏宗祠、胡氏宗祠、潮江胡公祠、左垣家塾、端生家塾、日本楼、子牙居、姑婆屋、梁询故居,其基本情况如下:
1.梁氏宗祠(阜康里7号东侧):清代建筑。据梁氏族谱记载,梁家祠始创年代久远无考,选址原在黄埔村东隅,乾隆四年(1739年)曾经进行修葺;至道光元年(1821年)在该村选现址重建,如今仅剩首进。黄埔村人和梁氏后人都加大了保护宗祠遗物的力度。梁氏旅港传人梁广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捐资对家族宗祠进行了有效维护。在馆前楼梯入口旁,收集了黄埔村一些景点的遗物。如石狮﹑天后宫的石柱门框﹑以及刻有“惇庸街”等
字样的道光年间所使用的石匾等文物。
2.胡氏宗祠(黄埔村埠康里8号):清代建筑。胡氏宗祠为黄埔村胡姓开基祖祠堂,据胡氏族人胡永湛先生介绍,胡氏宗祠原来只有正中的三进三间,两侧青云里旁的房屋原来分别属于梁氏和胡氏族人,后来在胡栋朝的推动下,胡氏族人经过内部协商,与梁氏族人友好协商,最终把青云里两侧的房子买下来,扩建而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胡氏宗祠的规模。
3.潮江胡公祠:黄埔村得时里1号,据黄埔村民介绍,潮江胡公祠为黄埔村胡姓分支祠堂,长期是族人聚会议事之所。曾用作托儿所和商业游戏机室。今空臵,祠堂内部结构有改动,已相当破旧。
4.左垣家塾(夏阳大街荣西里7号):左垣家塾为清代书塾,“左垣家塾”由梁经国开办,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梁经国于清乾隆年间入广州十三行冯氏洋行做伙计,至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创立天宝行,至嘉庆末年已发展为鼎盛一方的十三行行商之一。在梁经国时代及以后,梁家一共出现七代名人。该家塾1990年—2002年11月为电影放映厅。
5.端生家塾:吉辰大街3号,清代建筑。三间两进一院,坐东朝西。整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据村民介绍,端生家塾乃胡氏三杰之一的胡耀庭之子所建,原为胡氏后人宗族聚会之所,现空臵。
6.日本楼(冯佐平故居:位于黄埔村惇慵街10号):俗称:“日本楼”。建于1925年。楼高两层,平面为倒“凹”字形,两边各有狭小天井。青砖、木结构,1900年黄埔村冯佐平到日本求学期间认识了日本天皇裕仁的侄女,不久结为夫妇。1924年,四十岁的冯佐平携妻儿一家四人回黄埔村定居,翌年兴建了这座富有日本风格的小洋楼。
7.子牙居(位于黄埔村惇慵街4号):为三间二进二层砖木结构,分前厅、中庭、正厅及后院。建于清代。为冯氏族人大型宅第产业。曾被作为百花社使用,现保存完整,一直空臵。
8.姑婆屋(位于黄埔村柳塘大街1号):建于清代。为古黄埔村姑婆(即终身不嫁的单身妇女)聚居之所。建筑规模三间二层一院,坐西南向东北。总面阔17.07米,总进深12.7米,总高8.78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
9.梁询故居(位于黄埔村吉辰大街5号之一):梁询故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廊二层砖木结构。梁询又名梁恒,曾任职清政府驻墨西哥领事,回国后出任广东省汕头银行行长。清末驻美公使梁成是其胞兄。其兄弟二人的祖父梁韬早年游历美国,为中国引进牛痘第一人。
二、修缮基本情况
(一)修缮内容
从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计划对黄埔村进行保护性修缮,经过
多次的反复研究和论证,保护项目领导小组确定了胡氏宗祠、梁氏宗祠、姑婆屋等9栋古建筑需要在第一期进行修缮,并由设计单位出具了9栋古建筑的修缮方案,交由专家审定。第一期工程施工面积约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配套工程1600平方米,这些历史建筑具有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充分显示了广州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特点。
(二)修缮指导思想
此次修缮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好这一文物古迹,以展示后人。
以《文物法》“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建筑的原真性为指导思想。考虑到建筑的耐久性及使用上的要求,对于残损的结构构件及功能构件,详细考证后进行复原。对于残缺的建筑装饰部分,视情况而定:若残存部分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且不影响结构和安全,则保留或只做简单的加固,尽可能地保存建筑的古色古香的韵味,以见证建筑饱经风霜的历史;若装饰部分的缺失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且根据现状可以复原,则对其进行修复。
(三)修缮原则
1.保存较好的建筑遵循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则,以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2.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原则: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3.慎重重建原则: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作为博物馆,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及防止被破坏。
(四)修缮工程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前期筹备工作,首先对图纸认真贯彻、领会,对整体结构材料进行勘察,并对各种构件进行编号、登记、拍照和录像,准备所需材料并加工。
2.搭排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揭瓦件时对瓦件进行量尺、记录、编号,检修安装方便,防止同类构件错乱,放在指定位臵妥善保存。
4.恢复屋盖时根据每幢建筑物各部位构件破损程度及其数量进行修复或更换,在此过程中应对各构件的损坏程度、数量、尺寸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设计图纸及现场实物加工制作。对于正脊、垂脊上的灰塑,损坏或残缺部分原样修复。现场需要复原时,按照设计图纸或参照本村内其它同时期建筑的风格。
5.墙体、墙面及地面的修复:对于墙体开裂情况,我们一般分两种情况处理,裂缝在5mm以下情况,直接将砂浆压入缝中,随手抹平即可;裂缝在5mm以上则拆除裂缝两侧各一块青砖,再用扁铁做成连墙件放入其中,然后将青砖原样砌回,抹平灰缝。对于墙体倾斜情况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麻石地面,先将石块编号、拍照、拆除归堆,重做基础垫层,原位复铺,缺失的原样添配。
6.木门窗的修复:对于现场原有构件损坏、糟朽的,我们将按照设计图纸及现场实物更换残损构件原样恢复,对于现场已缺失的,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恢复。
7.木构件油漆:对原有木构件先清理后刷熟桐油两遍,新构件先满刮桐油腻子一遍,待干后用砂布全面打磨,再用腻子填补缝隙、打磨,然后刷熟桐油两遍。
8.清理、清洗,进入验收程序。
(五)推进情况
黄埔历史文化古村保护建设范围约18.60公顷(279亩),建设范围约6公顷(90亩)。本次修缮内容包括有梁氏宗祠、胡氏宗祠、左垣家塾、日本楼、子牙居、潮江胡公祠、姑婆屋、梁询故居、端生家塾等9栋古建筑及仿古南门楼,梁氏宗祠第一进作为施工工程样板,计划7月底前完成,由设计和文管专家确认并总结经验后,再对胡氏宗祠、左垣家塾等8个建筑物进行修复,其中新建仿古南门楼和古建筑梁氏宗祠、胡氏宗祠计划9月底前完成,其他六项古建筑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
在修缮过程中,项目组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遵循“尊重历史,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文物”等原则,严格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的“四保存”原则进行修复,同时将尊重村民,做到文明、安全施工,尽好责任,让黄埔古村重新焕发新的风采。
黄埔历史文化古村综合整治情况汇报一、简介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部、古琵琶洲的东南面,总面积60公顷,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黄埔古港位于黄埔村的南面,地理环......
资阳市参加第十四届渝洽会新闻通稿第十四届“渝洽会”于5月19—22日在重庆举行。资阳市代表团参加本届渝洽会并组织开展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年初以来,资阳市将组织参加渝洽会......
【新闻通稿】记海南大学“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本次“地球一小时”活动由海南大学环保协会,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旅游学院景区环保志愿者小组政治与行政学院先锋宣讲......
一个投资六亿元的瓜蒌种植、加工项目落户我市本报讯 (记者)江苏林氏实业集团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5000亩瓜蒌设施种植栽培、加工及套种银杏”项目,2月28日正式落户我市南洋镇。2......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鸿洲集团第二届“人才班”招生宣讲会鸿洲集团以第一届鸿洲人才班的举办取得圆满成功为契机,为继续深化与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