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4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指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改革创新教材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及高级技工学校规划教材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教学指南
陈少友
主
编 戴
乐
陈向云
蔡福洲
副主编
谢贤和
主
审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北京·BEIJING
前言
为了配合《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编写了此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第二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
第三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指南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从职业分析入手,切实贯彻“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把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按技能层次分模块逐步加深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本书较多地编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内容,还介绍了许多典型的应用案例,便于读者借鉴,以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全书共分为6个模块18个任务,内容由浅入深,全面覆盖了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结构设计的知识及相关的技能。模块一是通过对塑料制品生产现场及模具库的参观,通过对典型模具的拆装测绘,使学生初步了解塑料模的结构和功用;模块二是通过对塑料的组成与工艺特性、注射成型工艺、压缩和压注成型工艺、挤出成型工艺、塑件的结构工艺性这5个任务,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塑料性能和塑件结构工艺性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确定塑料成型工艺的能力;模块三是通过对注射模具结构类型及标准模架的选用、初选注射机、分型面的确定与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件设计、推出机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设计这7个任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注射模具各功能零部件的能力;模块四是对注射模的设计工作过程进行完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塑料模的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模块五是通过对压缩模设计、压注模设计这2个任务,培养学生设计压缩模、压注模的能力;模块六是通过对挤出模设计这个任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管材挤出模、薄膜吹塑模、异型材挤出模、电线电缆挤出模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及高级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模具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技师培训教材和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二、教学提要、课程内容、教学要求
模块一
认识塑料模
【知识目标】
了解塑料工业的发展及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了解塑料的各种成型方法。 了解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了解典型塑料注射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初步了解注射模各组成部分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加工要求。【技能目标】
能掌握塑料的优良特性及其应用。 能对塑料模具进行基本的分类。 能掌握塑料模拆装的方法和步骤。
能正确使用拆装工具,能使用常规量具进行测量。 能初步测绘出塑料模各组成零部件的草图。
任务1 对塑料成型及其模具的认识 任务2 塑料模拆装试验
模块二
塑料成型工艺
【知识目标】
掌握塑料的概念和常用塑料的基本性能。 熟悉常用塑料代号、性能及用途。 了解塑料的成型工艺特性。
掌握注射成型工作原理、成型工艺过程及特点。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规程。
掌握热固性塑料压缩、压注成型原理及成型特性。 了解压缩、压注成型工艺及参数选择。 了解塑件挤出成型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掌握塑料挤出成型工艺条件。
熟悉塑件尺寸公差国标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规定。 熟悉塑件结构设计原则。 了解塑件局部结构设计的规则。【技能目标】
能合理选择塑料制件所用材料。 能正确分析塑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能编制塑料制件注射成型工艺卡。 能选择压缩或压注成型方式。 能编制压缩、压注成型工艺规程。 能编制塑料挤出成型工艺规程。
具有合理确定塑件精度,并按国标标注塑件尺寸公差的能力。 会分析塑件结构工艺性。
初步具有根据塑件结构工艺性优化塑件结构的能力。
任务1 塑料的组成及工艺特性 任务2 注射成型工艺 任务3 压缩和压注成型工艺 任务4 挤出成型工艺 任务5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模块三
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知识目标】
掌握典型注射成型模具基本结构、组成和特点。 熟悉模具结构零部件的功能。 掌握各类标准模架的运用。
了解注射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掌握注射模具与成型设备的关系。掌握型腔数量的确定方法及分布原则。掌握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掌握注射模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法。
掌握注射模排气与引气系统的设计原则。
掌握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及公差标注。
掌握各种型腔和型芯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装配要求。 了解成型零件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及其校核。 了解注射模各类推出机构的结构特点及动作原理。
掌握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各类推出机构的应用范围。 掌握推出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各类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掌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和计算。 了解模具温度对塑料成型的影响。
掌握加热与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及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
能正确选用各类典型注射模具。 能合理选择标准模架。 能合理选择注射机。 能初步判断所选择的注射机与模具的适应性。会确定型腔数目。
具有合理选择分型面的能力。具有设计浇注系统的能力。
具有设计排气与引气系统的能力。
会计算成型零件工作部分的尺寸,并能标注尺寸公差。
会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
能分析型腔和底板的受力情况,运用公式和查表选择数据,确定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
具有设计推出机构总体结构及其各零部件的能力。 能够合理选择应用各类推出机构。
能看懂各种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图及动作原理。 具有设计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结构的初步能力。 能够合理选择各类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会分析模具温度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能合理地对加热和冷却装置进行结构设计。 能对加热与冷却装置的重要数据进行计算和确定。
任务1 注射模具结构类型及标准模架的选用 任务2 初选注射机
任务3 分型面的确定与浇注系统设计 任务4 成型零件设计 任务5 推出机构设计
任务6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任务7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模块四
注射模课程设计程序
【知识目标】
了解模具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掌握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技能目标】
能确定工艺方案,对一般复杂程度的注射模进行结构设计和工艺计算。 能绘制出注射模的装配图、工作零件图和非标零件图。 能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卡片并编写设计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模块五
压缩模和压注模设计
【知识目标】
掌握压缩模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 掌握压缩模的设计要点。
掌握压注模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应用场合。 掌握压注模的设计要点和压机的选用原则。【技能目标】
能读懂压缩模的典型结构图和工作原理。
具有确定压缩成型工艺参数和设计简单压缩模具的能力。
能够正确计算压缩模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及加料腔尺寸。
能读懂压注模的典型结构图及工作原理,正确选用各类压注成型设备
能正确计算压注模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加料腔尺寸,具有设计简单压注模的能力。
任务1 压缩模设计 任务2 压注模设计
模块六
气动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知识目标】
掌握中空吹塑成型原理及模具设计要点。 了解真空成型原理及模具设计要点。 了解压缩空气成型原理及模具设计要点。【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阐述中空吹塑成型、真空成型及压缩空气成型的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具有确定中空吹塑成型、真空成型及压缩空气成型工艺参数的能力。 具有设计简单气动成型模具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内容,可以到实验、实训室结合相关设备、器材进行讲授,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掌握。
应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训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
2.注意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结构设计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3.考核办法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及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1、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与加工工艺?(1)热力学性能:1)玻璃态:塑料变形程度少,处于刚性状态,型变过程可逆;2)高弹态:变形量大,处于柔软而有弹性的状态,可逆;3)粘流态:聚合物为粘性流动的液体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总112学时,其中:理论36课时,上机76课时 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Pro/E塑料制品造型设计》等。适用专业:模具设计及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课题: 冷水壶盖注射模设计设 计 者: 李 立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班 级: 2005级模具(三)班设计时间: 2007.12教 研 室: 模具教研室......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分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课程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采用任务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