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孙支军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科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1]。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学语文学科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即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思想品德素质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要学会做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据此,应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情,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语文材料中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朴实、廉洁公正、助人为乐、舍生取义、忠贞不渝、无私奉献等优秀品德的课文不少。如《过零丁洋》一文,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忠贞不渝的爱国美德。《谁是最可爱的人》、《七根火柴》表现了关心和爱护别人,乐于助人、扶危救困的精神。这些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教列一】
有位教师教读《岳阳楼记》,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抓住“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引导学生缅怀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动人事例。一石激水,千层浪起,教室气氛热烈而神圣。
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屈原放逐,以死殉国…… 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含笑赴刑场…… 生: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生:巴甫洛夫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却有国界……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想送大家一副对联——莫做迁客骚人,请大家继续写下联。
生:(窃窃私语,跃跃欲试)要学仁人志士!生:要当仁人志士!生:(大声)要做仁人志士!
师:好!要做仁人志士!那么横批呢?
生:(争先恐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忧国忧民!师:好!忧国忧民!
课结束了,然而这一幅对联却在学生心中熠熠生辉,照亮他们人生的旅程。
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
语文学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语文教师大多重文轻理。而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选作课文的文章,文史哲经,应有尽有,数理化生,无所不包,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动物游戏谜》、《宇宙的边疆》等,都将选入新教材。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才能读懂此类课文,并在教学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语文素质、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所以,对其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培养和提高其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读、写、听、说四种能力都很重要。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听说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日益重要,也应加强训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口头语言在交流思想感情、传播社会信息方面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状况已经改变。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声音可以传遍宇宙,留存万代,口头语言可以立刻变成书面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听说的作用日益突出,听说能力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更加重要[2]。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知识,初步的逻辑知识等。这些知识,都是人类在长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结晶。所以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质。【教例2】
有位老师教读《中国石拱桥》,使用自制的教具创设教学情境,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教具是一块长方形的硬纸板和两个硬纸板做成的桥墩。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将他们搭配成桥。一个学生将纸板平放在两个桥墩上,搭成平桥。另一个学生将纸板弯成弧形,夹在两个桥墩之间,搭成拱桥。
师:同学们,这两种拱桥那一个漂亮? 生:(异口同声)拱桥。师:为什么?
生:它的形状好看,弯弯的像彩虹。
师: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让学生把一重物压在平板桥上,桥被压弯了;把重物压在拱桥上,桥却不变形),从我们所做的承重演示实验来看,说明什么?
生:说明拱桥比平桥坚固,承受力大。
师:对,看来拱桥有两个特点:一是形状优美,二是结构坚固。下面我们来看茅以升先生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这是一个通过物象直观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自制教具,让学生动手架设平桥和拱桥,在承重的演示中,学生发现了拱桥形状优美和坚固的特点,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弘扬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审美鉴赏素质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其具有高雅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语言之美。这一切能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3]。
【教例3】
某老师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3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时,该教师展示自制的中国画莲花图,在学生仔细观赏中,该教师画动情的讲述:
师:同学们,周敦颐给我们描述了莲花的美好形象,从生长环境看,它们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品格高洁;在清水洗涤过,却不妖媚,显得质朴无华;从体态来看,它的茎杆直立而中通,没有多余的枝枝节节,是那样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它的香气越远越清香,美名远扬;从它的风度来看,它笔直而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它由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作者把莲花写得多好啊!那爱莲之情溢于言表。
师:他为什么把莲花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托物言志,在莲花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一幅莲花图摆在学生眼前,学生看图,教师深情解说,好像闻到了莲花的清香,头脑中深深留下莲花的美好形象,很快就理解了作者托物言志的情怀。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目前要突出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当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家庭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挫折,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抗挫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重点进行意志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材中相关的素材不少,如《蜀鄙二僧》、《老山界》等。教师在教学中由意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渗透,是完全可能的,是可以收到实效的。
【教例4】
有位教师教读《为学》,课快要结束时,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顿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师: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客观条件差一些,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
生:在学习上,我们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刻苦努力,就能把学习搞上去。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充满斗志,战胜它。
教师不仅引导了学生理解文章,而且给学生上了一堂人生之课,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这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学语文教师担负着母语教学的任务,除各科专任教师都应有共同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首先,要学会读书,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其次,要锤炼教学语言成为学生学习言语的榜样;其次,要能写各类文章,给学生引路;最后,要完善志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质。
高素质教师不是天生的,要靠组织培养,更要靠自身修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把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作为贯穿自己整个教师职业身涯的崇高追求。
(武汉市黄陂区第七高级中学;430300)注 释:
[1] [2] [3]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参考资料:
1、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甘其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0期。
3、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况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穷人》教学反思棠溪小学陶牡青摘 要: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精神——人文素养的匮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通过探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写了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当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接着从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
刍议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教育事业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攻坚时期。在此种社会背景下,高校......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宁艾小学 李瑞梅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