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_信息及其特征工作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9:59: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信息及其特征工作案例”。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课前思考:本节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在这个开始时就要把方向摆正,让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课程就是要这样上课。因此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学方法:以命题讨论为主线

教学思路:将本节分为两个相对单元,一是课题引入,二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及“信息的一般特征”,在第一单元中以一篇小文《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为契机,让学生体会信息交换对人类的重要性;在第二单元中先引导学生对一幅照片中所包含的信息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而体会信息的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输性等一系列特征。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阅读《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一文。

提出问题讨论:毛里奇·蒙塔尔先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结合自身经历讨论:为什么大家喜欢聊天?(实际生活中、网上)得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2.丰富多彩的信息:出示图片(右图),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表层信息:很多洋葱、汽车、卖洋葱的人等

浅层信息:天气有些冷、批发市场、有些洋葱烂了、卖洋葱的人不开心„„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了解,对已获得的表、浅层信息进一步分析照片中隐含信息。为什么卖洋葱的人不开心?为什么洋葱卖不出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洋葱?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种洋葱?学生的回答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有关,也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有关,根据学生的答案随机生成问题引导学生做深层分析得出结论:农民从媒体(口头或其它媒体)得到信息洋葱的销路好、价格高,引起大量农民种,结果导致洋葱积压。3.信息的一般特征

在讨论了上面的具体案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在上面的讨论中的什么地方体现了信息的哪几种特征。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传输性,共享性)举例证明上述特征在生活中的体现 4.在做了上述一系列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在要素。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引入阶段化了较长的时间,书中的“感觉剥夺实验”我认为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看了或听了只能觉得“噢,有这回事”,不能引起深层的注意,我用了蒙里奇的洞穴生活经历来引入时,当时学生很惊奇,因为我并没有打开教科书,而在手里拿了一本《读者》(当时这篇文章刊登在2005年16期上),用一篇出现在课本外的文章来开始信息技术课是想隐性地告诉学生:知识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该文章有些同学在课前就看过,但当我重新又读出来再引导他们去思考时,很多同学都被震憾了,这篇文章除了可以显性地说明“感觉剥夺实验”外,还告诉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在读过这篇文章后我说:我期待着我与你们能在今后的共同学习中能多交流,让我来分享你们的快乐和烦恼。这句话让学生活跃了些,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在讨论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进入第二个环节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图片来进行分析,一是觉得书上的照片信息量少,二是觉得书上的照片对信息的一般特征体现的不够。选择上述图片来进行信息特征分析,一是信息量比较大,信息的层次也比较丰富,二是让学生多一个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并且可以通过对照片信息的分析更深地体会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等一般性特征。有了前期的铺垫,这个过程的讨论变得很活跃,在为什么会积压这么多的洋葱时,有的同学说洋葱不好吃,有的说丰收了,还有的说种的人太多了;在原因分析中有的同学说可能是上一年有人种洋葱赚了钱所以今年就很多人种,还有的说可能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洋葱销路好价格高所以很多人种,有的说可能是当地适合种,还有的说可能是当地政府规定他们种的。林林总总,同学们的答案是不同的,说明同学们的思维也是发散的,在积极思考中,我们也看到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也正是我这节课的目的所在: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看法。随后我用卡特里娜飓风与石油价格关系为例,进一步说明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这个看似信手拈来的例子,由于结合了新闻效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以技术为中心,学生少有自己的思维与思考,枯燥的技术课程让接触电脑多的同学觉得无聊,而接触少的同学却觉得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学到的技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用,让他们感到学无目标。在新课标中,我们看到信息技术课将信息作为主线,将技术作为辅线,以信息获取、处理需要为学习技术的前题,使技术的学习有了内动力,再辅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更有效地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在后续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在这一课中加入问题“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能更进一步地引起学生学习信息获取、发布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也会更深入。

附:意大利洞穴学家毛里奇·蒙塔尔的洞穴生活

2003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长达1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动。

“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顶上的控制室里,研究人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观察蒙塔尔一个人在长期孤独生活的情况下生理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

在2000多米深的溶洞里,周围死一般的寂静,刚开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塔尔曾感到害怕,怀疑能否坚持到底,但是后来还是顶住了。他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他共骑了1600多公里。

度过了1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蒙塔尔于2004年8月1日重见天日。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能力。

蒙塔尔说:在洞穴里度过了1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那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坚持了1年,只是为了搞科学试验。我丧失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纠正。但我不后悔,因为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如果想要得到快乐,就得把完全的自己展示出来,才可能加入到人际的互动中去,这样,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展示给别人。人生的美好就像风中的花粉,在相互传播着的同时,带给了别人一缕愉悦,你自己也暗香盈袖。

李艺点评:

林老师的这个课例,最最突出的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实现了教材编写着的初衷。正如她在文中所讲,感觉剥夺实验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实际上是太过学术化。洋葱图片所显示的正是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引领学生们如何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开始。蒙里奇洞穴生活实验也象身边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且《读者》摘编的这个故事文笔优美,述说他如何通过亲身体验从喜欢独处懂得与人交往的乐趣,读来非常感人。认真学习了林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总体感觉较好,由于我未从事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能谈起来有些偏颇或者不到位之处,请林老师及各位老师谅解。个人认为这篇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有:

1、教学过程流畅,设计思路清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2、设计中引入了课外的一篇短文,体现了课内外知识相融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灵活学习、应用知识。在引入洋葱的情节时也考虑到了生活实际,突出了信息的重要性。

3、对教材的理解较为透彻,能突破教材、跳出教材来设计教学,这是很难能可贵的,特别是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习惯于唯教材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在的教材,特别是信息技术教材,有些地方可能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的,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带动他们主动学习。商榷之处:

1、教学的导入假如用问题:什么是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再来交流得出什么是信息可能更接近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而这篇短文可以作为一个课后的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作为高中生来说,应该了解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那么信息社会的特征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存在着哪些信息?哪些称之为信息?信息是如何来传递的?信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相关问题都可以通过“什么是信息?”来慢慢导出,让学生利用思考、交流、讨论的方式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然后老师不需要揭示到底什么是信息,就让大家带着自己的思考继续学习,继续探究。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与教师一起在学习,一起在探究知识,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跟着老师走的,教师要时刻明确自己只是带一带大家,顶多当个导游,而且要当个“不太负责”的导游,不需要把什么全部一下子讲清楚,讲透彻,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2、关于洋葱,个人觉得可以举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比如天气,天气预报也是一个信息,而且这个信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早晨听一下天气预报,就知道今天该穿多少衣服,要不要带雨具等,还有比如学校里播送的通知,比如明天要举行一个什么比赛?这也是一个信息,让大家知道有比赛,比赛的内容、地点,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等,这一些内容学生都十分了解,可能掌握起来更简单一些,兴趣也更浓一些,当然这个可以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不是信息?为什么说这些是信息?为什么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辩论,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包括教师讲课的内容是不是信息等都可以让他们自己来交流、争论,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在辩论中进一步正确认识信息的定义及信息的特征,这时候可以扩散一些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出结论的,他们时时掌控着课堂,掌握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与进度,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特别是高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不像小学生那样愿意跟着老师来学,让他们的主导心理得到满足,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同样洋葱的图片可以作为补充或者延伸内容来教学。

3、条件合适的话可以引入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太关心时事及生活中的种种信息,可以利用现成的光盘素材或者自己利用数码摄像机去菜场、人才市场等信息素材充足的地方进行实拍,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在同学们看,这些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信息的例子应该更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更简单,理解也就更容易。

4、有了上面这些例子、素材的铺垫,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得出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再利用假设的方法得出信息为什么必不可少,突出信息的重要性。如假如我们没有天气预报,假如我们没有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以及引导学生同过去信息不发达时来比较,课外知识丰富一些的同学应该知道过去信息不发达时我们是如何来传递信息的,再可以适当引入现在我们发射神六,我们早奥等例子,信息是如何来传递的,当然这样内容可能比较多,课堂上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许多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探究,通过多方面、立体式的交流、讨论,相信学生一定会深入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优质课展台《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安徽省太和一中 刘锋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内容为该教材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

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洛满中学韦柳银一、本课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二)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举了大量的例子,来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是课程改革后必修模块的第一课,学......

下载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