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八上文言文试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 南海实验中学
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
选择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阡陌(qiān)
淤泥(yū)
禾黍(shǔ)B、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 震天激射,吞天沃日
C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
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5、下列句子的空处应填入的恰当诗句是()
虽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
A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积累。(20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2、《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3、写出《春望》诗的颔联:-,-----------------------------。
4、《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5、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
6、《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7、《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8、《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9、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10、写出两句咏雪的诗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三、阅读理解
(一)(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其间,清荣jùn()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裳。”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襄:()②虽:()③奔:()④疾:()⑤湍:()⑥良:()
3、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4、对本文结构安排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层次分明,结构紧凑。B 本文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春夏一直写到秋冬,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C 本文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瞿塘峡写到巫峡,又写到了西陵峡,写了沿途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
D 本文安排结构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按空间顺序,而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展开的。
5、夏季与春冬季节的三峡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夏:
春冬:
6、李白也有一首写三峡的诗,请默写出来。(3分)
(二)(16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1、上段文字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是成语-------的来源。(2分)
2、在括号内填上省略的成分。(1分)
3、注音并解释。(2分)
间隔()_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
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无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
6、桃花源人听了渔人详细介绍自己所听到的事情后,却感叹惋惜。你认为渔人介绍了些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感叹惋惜?(3分)
(三)(10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翻译句子(2分)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2分)
5、《杜臆》卷三云:“此老妇盖女中丈夫,至今无人识得。吏夜捉人,老翁走,此妇出门,便见胆识,而胸中已有成算。老翁之逃,妇教之也。吏呼则真,而妇啼一半装假,前致辞未必尽真也。„„这里的推测把老妇说成是一个心计十足的人,你认为她是一个心眼多的人,还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女中豪杰?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四)(12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欣然()念().遂()相与().
2、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表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议论语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议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天真淳朴、终身不渝的性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你能写出他的一句诗来引证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5.“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一选择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阡陌(qiān ) 淤泥(yū)禾黍(shǔ) B、沿溯(shuó)郦道元(lì)僦赁(lìn) C.垂髻(ti......
2015年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一、阅读《三峡》(13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不见曦月(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至......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综合试题选择题1.合理的期望是父母对子女负责的重要体现。( )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3.对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综合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2011.1.6(一)(8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