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理论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从需求理论看思想政治的有效性
孙新建
(华南理工大学政管学院,广州 51064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育对象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要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从教育对象主体需求来科学规范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需求;有效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者主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真实度。” 思想政治教育曾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起过重大的作用,成为我们党制胜的法宝,这是有目共睹的。而现今,很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却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者嗤之以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主要是因为前者迎合了当时大多数国人希望摆脱压迫,希望脱离贫困,希望救亡中国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主动迎合了教育对象的需求。而后者却没有根据由于社会的巨大变化而引起的教育对象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前者的教育有效性就特别突出,而后者教育的有效性却受到人们的质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是有和其他动物不同需求的高级动物。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这就是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按照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人生安全!职业安全等;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宿需求:如友谊!情感归属等;第四层次,社会需求:如尊重!权威!地位等;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如胜任感!成就感等”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按照以上所述从第一层次到第五层次这个需求“阶梯”,从低级到高级追求各项需求的满足"。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虽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决不是任意制定的,更不是所谓心灵的“自由创造”和 “想当然”,它只能是来自于对象的内容,反映对象不同阶段的利益需求,才能为对象所接受,才能被对象所“内化”。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上,应坚持以人为主的原则,从教育对象的需要出发,尊重并满足教育对象的利益追求,先达到“利益认同”,再引导升华到教育实施者政治要求,最终实现“价值认同”的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一以教育对象的利益需求为原则,来合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利益需求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和顺利运行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立在对教育对象利益的关心上,才有存在的依据,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一种对实践活动有很强解释力、作用力的精神产品。要改变过去被过浓的理想色彩包裹的有“完人化”倾向的“应然”式教育,在教育内容设置上尊重、关心教育对象的利益需要,并满足教育对象合理的个人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教育对象的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是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境界,这是价值认同最崇高的阶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不能走上另一个极端,一味强调教育对象的“ 利益认同”,那就会使教育内容失去先进性、方向性、指导性,最终导致惟利是图、享乐主义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以“ 价值认同”制约“ 利益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落实到价值的实现上来。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要以义导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由利益认同走向价值认同,才能实现良好动机和完美效果的统一,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统一。
2以教育对象的利益需求为原则,来合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过去我们往往只从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来理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很少考虑如何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 外在的东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远没有成为教育对象的自觉需求。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教育对象的需要的发展规律是相吻合的,所关注的重点应是教育对象的需要、教育对象的完善与发展,以体现特殊的人本关怀价值。近几年来,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了许多改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从本质上认识教育对象主体性需要方面的方式方法改进还不太明显。西方德育大师涂尔干曾强调:“强迫学生去接受道德实事、道德价值和行为确实不好,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要成为的那种是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人,而由社会所需要的这种人与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潜能之间存在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按社会的要求去限制、规范我们行为、欲望,我们就不能形成一种社会人格,甚至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所以,这一过程虽然痛苦,却是必要的,如果说这就是灌输,那么灌输就是不可避免的。”灌输方式仍是最明显的代表。“ 灌输”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源自列宁的观点:“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2]。列宁所说的“ 灌输”是基于当时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的需要而言的。工人有对社会主义意识的需要,但他们没有文化和理论基础,自己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因此,需要先进知识分子从外部进行灌输。当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教育者就形成了“ 灌输万能”、“ 只要灌输,总有收获”的思维定势。我认为给婴儿喂奶是灌输,但给婴儿灌酒、灌醋就绝不是列宁所讲的“ 灌输”,灌输绝不是想灌什么就能灌进什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的需要,灌输教育对象需要的东西,只有建立在受教育者需要基础上的灌输才能收到实效。
“人是社会的主体,但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只作认识论的理解,而应作存在论的理解,即应把社会理解为人的社会,是人为的社会和为人的社会,社会的一切都与人的存在和活动内在相关联。” [3]人是社会的主体,但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只作认识论的理解,而应作存在论的理解,即应把社会理解为人的社会,是人为的社会和为人的社会,社会的一切都与人的存在和活动内在相关联。因此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关怀价值,教育者人本关怀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本要求就是承认、尊重、理解“ 每个受教育者都是人”,“ 要把教育对象当人看”,教育对象都有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人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个基础上来合理地理解和解决受教育者的各种思想问题,以文明方式来对待每个教育对象,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
个体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表现的两个方面,其中个体需要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获得的起点和关键,社会需要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获得的归宿。当教育对象以社会地位的确立、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贡献得到承认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为表征的个人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人的基础”。社会需要的满足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正是在于追求以整个社会需要满足为表现的社会的发展。单单致力于教育对象个体需要满足而摒弃社会需要满足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不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灌输社会需要的工作,要科学灌输社会需要,要求灌输的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灌输的动力要充满责任感,体现主动性;灌输的形式要具有贴身感,体现渗透性,乐于让人接受;灌输的范围要占领制高点,体现层次性。” [4]要努力追求在教育对象个体需要满足基
础上的以开放性、多边性、上升性为表述特征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满足教育对象合理的需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从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入手,通过开展大量细致入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说服教育,言传身教实践活动,以满足教育对象合理的需要来刺激其产生合理的动机,并在动机支配下,产生符合思想教育者预期的言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2] 列宁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3] 刘远传 社会本体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60.[4] 陈敏 科学认识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Approaches to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y of Requirement
Sun Xin Jian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obey the law of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alteration of person’ mental.Content and method of education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requirement of society, especially requirement of pers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bject of the education;requirement;effectivene
从道德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共8篇)由网友“wangliblai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从道德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1:从道德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标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引言我部受社会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队管理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科技干部的思想日趋活跃,各......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听了宋景堂专家的讲座,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听了宋景堂专家的讲座,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论文要求(一)、论文选题(任选一个)1、2、3、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