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题_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9:05: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期初三12月考试试题

语 文

说明: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第Ⅰ卷

一.基础积累(共计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B)A.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yàng)。浸(qìn)(jìn)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B.操见碗中有鸡肋(lâi),因而有感与怀,正沉吟(yín)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C.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qiángbǒo)(qiǎng)中笑着长大的。

D.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huī)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bù)(fù)处,看两军争战。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C)A.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踏(塌)地。B.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搬(班)师矣。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D.你若同他拱手作缉(揖),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3.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A.我们班主任是一个有经验和爱心的老教师,只要同学犯了错误,她就絮絮聒聒地耐心教育。B.深冬的成都经常雾气沉沉,今天终于晴了,到处红妆素裹,十分美丽。

C.小强半期没考好,为自己的松懈十分懊悔,所以,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他都忍气吞声。D.写文章重在表达真情实感,语言流畅自然,不以辞害意,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B)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语序不当)B.与日韩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出现下降趋势。

C.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的方法。成分残缺)D.由于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使师生们的人生安全得到保障。(缺主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限制).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

.C.三里之城(外城),七里之郭(内城)(二者颠倒)..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都)(国防).6.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介词,凭、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表目的)..B.环而攻之而不胜(表修饰或承接)溪深而鱼肥(表并列)..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曹操比于袁绍(介词,和)..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都表承接)..7.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并因此提出了“施仁政”的必要性。B.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中的情况来喻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个人的事例来喻统治者治国。

C.本文论证层次十分清楚。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两个方面逐层论证。其层次之间在意思上存在着并列关系(层进关系)。D.“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第Ⅱ卷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限制(管理)百姓不靠划定疆域(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要(阻),威(征)服(震慑)天下不靠武器(力)的锋利(强大)(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绪(虑)阻塞,然后奋起(有所作为);(他的想法)从脸色上显露出来,然后让人了解(明白)9.古诗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观刈麦》白居易)②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李清照)

③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2)默写陆游《卜算子·咏梅》下阕(4分)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卢新宁

①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②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④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⑤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⑥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大学会不会像有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⑦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张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⑧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⑨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谢谢大家!(时间:2012年7月1日;地点:北京大学;卢新宁,女,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本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12年07月06日,有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信仰”也可答为“理想”)(2分)11.文章第④段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请简要回答。(4分)作者首先表达观点(0.5):担心青年学子失去信仰(0.5);接着用排比句式(1分)对比论证的手法(1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希望)(0.5):坚守激情和理想(0.5)12.文章第⑦段写道:“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请选择下列文化名人的一个,简述其相关事例。(3分)

朱自清 闻一多 杨绛

人物+遭遇的困境(1分)+气节品质(1分)+表达简洁通顺(1分)

编造和张冠李戴全扣

五、作文(60分)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早晨,匆匆赶路的师生、白领,顾不得好好吃一顿早餐;飞机、高铁,让我们快速到达目的地,却错过了沿途的风景;网络、杂志的海量信息,让我们忘却了阅读的诗意;„„慢,成了生活的奢侈品。于是我们渴望慢下来,请以

“慢下来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700字左右

B卷

一.诗歌鉴赏(4分)

出栈① 张问陶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②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③。

[注]①栈:栈道,在绝险处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②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③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1.诗歌的末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试做赏析。(2分)

运用了拟人手法,(也可答夸张)(0.5分),形象生动表现诗人走过险途之后(0.5)的轻松、欣慰和愉悦之情。(1分)2.此诗以事寓理,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2分)

在人生征途上,如果出现逆境,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姿态,这样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2分)赏析:这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出栈》诗。“栈”即栈道,在绝险处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古时,沿三峡由陆路人川及由陈仓(今宝鸡)越秦岭人川,沿途都修有栈道。诗中所写的“出栈”是诗人从四川沿栈道走到陈仓。诗人本身就是四川人,诗中所写的该是他的亲身经历。诗的一、二两句是写走出栈道后的喜悦及眼前所见到的景色。走出栈道,人欢马叫,欣喜若狂。这时已是红日依山,夜幕将临的时候。放眼前程,一片水稻将熟,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从此,危险的栈道已经走完,将步入坦途了。

三、四两句是补写来路的险要。送险亭在栈道的终关(也可以说是人川时的起点)。诗人到了送险亭,回头一望,但见“万峰飞舞下陈仓”,真是惊心动魄啊!这首诗的布局别具匠心。按常规,应是历险在前,喜悦在后,而诗人却作了相反的安排。这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定势。人们在大难当前,考虑的是如何战胜它,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在享受了胜利的喜悦后,抚摸伤口,才体会出先前的经历竟是一场恶战,因而惊心动魂。诗人这样写,给人以新奇,给人以欣慰,确是高明。二. 文言文阅读(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①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

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②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边邑)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③之往来,共④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⑤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⑥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⑦其西封,若不阙⑧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⑨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选自《左传》)注释:①贰,从属二主。②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③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④共,通“供”,供给。⑤设版,修筑防御工事。⑥厌:通“餍”,满足。⑦肆,延伸,扩张⑧阙(quē):侵损,削减。⑨敝:损害。3.请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D)(2分)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唯君图之 图:图谋(考虑)..4.翻译划线部分语句。(6分)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补充主语,落实“辞”“ 犹”“为”)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勇武的。(落实“与,结交”“ 知,聪明、明智”“为”“ 武,勇武”)5.说说烛之武是用哪些理由说服秦王的?请概括。(4分)

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

翻译:

三.文学作品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培根随笔中,《谈美》这篇短文,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B.“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C.“那里应笞,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到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这里宋江喝的“黑厮”是李逵。

D.《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专心学艺(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7.填空题:《水浒》中,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被官府追拿,宋江因报信也被官府追拿,宋江遂逃往(柴进)庄上躲避,遇到(武松)(2分)(二)小说阅读。(18分)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有刪改)8.说说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9.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5分)

(1)表明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1分),却与众不同,(或不被周围的人理解)(1分)。(2)为后文写他藏书的珍稀(1分)以及为教授提供的帮助(1分)埋伏笔(1分)10.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6分)①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 ②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 ③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每点2分)11.试说说本篇文章的主旨。(4分)

作者通过表现在商业化的强烈冲击,陈皮匠与古城众人的不同表现(1分),肯定了他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1分),同时也批判了当下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现象(1分),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1分)。四.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12分)

吸烟有害健康,你知道吗,被动吸烟也大大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为此,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为了维护国民健康,今年我国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2.请阅读下面新闻,概括主要信息。(4分)

中新网2014年11月24日电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卫生计生委日前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明确,所 15

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此外,体育、健身场馆的室外观众坐席、赛场区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区域等也全面禁止吸烟。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每年,我国有136.6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和伤害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总和。

2003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生效。截至2012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法或控烟综合性立法。但是,我国还没有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方面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2013年卫生计生委启动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起草工作,经不断修改,形成了如今的送审稿。

专家表示,这次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禁烟场所、责任主体、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全面加强控烟,维护公众健康。

答案:中国拟立法规定(2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1分)一律禁烟。(1分)

13.尽管国家为禁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但社会上还是有一些现象存在,请观看以下漫画,回答问题。(4分)

概括以上漫画含义:

一些官员为了提升GDP(1分),不顾大众健康,把禁烟抛在脑后。(1分)

一些烟草公司打着捐款的旗号(1分),暗行宣传(鼓动)吸烟之道(1分)。

14.为了配合禁烟宣传,学校举行了以“青少年吸烟危害”为主题的图片展示活动,请你为活动书写一条警示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背广告即给零分)

示例:燃尽美好青春,贻害终身健康(扣住“青少年”1分,扣禁烟1分,符合宣传语简洁生动特点1分,无语病1分)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高三年级英语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刘亚东 谢朝富 审题人:刘钰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生作答时,须将答......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语文 乌有先生历险记课文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乌有先生历险记课文①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语文 审题立意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审题立意题【例1】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章程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章程序言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是成都市锦江区公办初级中学,最早办学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1898年)的潜溪书院。学校是1998年政府因区划调整整合......

四川省成都七中 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种有着既爱他人又爱万物的“民胞物与”思想,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充满温情。儒家思想还有......

下载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