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务川县实验学校冯琼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一再上演。来自人民法院的信息显示,每年判处
未成年犯罪人数平均在7万人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
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约有2300万人。因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监护和教育,一部分儿童学业荒废,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少年儿童正
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
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
育的首选。特别是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
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一再上演。来自人民法院的信息显示,每年判处未成年犯
罪人数平均在7万人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
量不断增加,目前约有2300万人。因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家庭
监护和教育,一部分儿童学业荒废,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保障未成年人
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也就是我们每一个
教师肩上的重担。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
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
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
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
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
不够。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现行语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
很多,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
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法制教
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充分、合理、科
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又有实效的途径。凭借学科特点,让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利用语文相关的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
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语文课堂就是实施小学
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这就要
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如《恐龙的灭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
灭绝的几种原因。本文图文并茂,内容层次清晰,加之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之一。因此我立足于教材,适当挖掘和补充教材,让学生在查找资料中明白我们今天的珍惜
动物濒临灭绝与我们的自然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适当渗透《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遭
受破坏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法的意识。又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等课文时,可适当渗透《战争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明白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因素,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二、利用口语交际,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
如:周末晚上,我镇发生了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我校一年级(3)班的一个同学惨死在运货车下。星期一早上,我来到教室,同学们还沉浸在那悲痛的回忆中。于是,我调整教学思路,来一场关于交通安全教育的口语交际课。
我用低沉的声音打开学生的回忆:“同学们,周末晚上,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难眠的夜晚,你们还记得发生了什么事吗?”同学们便唧唧喳喳地说开了:“一(3)班的李涛同学被车撞死了。”“好惨啦,他的头都被压碎了”……我接着说:“那你们知道他是为什么被撞死的吗?”“我知道,我知道。他是在马路上玩,才被车撞的。”“不是,他是玩鞭炮,鞭炮没炸,他去捡,就被车的后轮碾死了。”……我又问:“这件事对你们有什么教育吗?”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在马路上玩。”“过马路时要注意车辆,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正当同学们说得起劲的时候,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这样遵守交通规则也就深深扎进了他们的心中。比空洞的说教显得具有说服力。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给老爷爷让座”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 “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叙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学习时,我在带领学生对我镇近几年发生的水灾进行调查。然后问学生:“近几年我镇常发生水灾,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是由于人们乱砍乱伐,随意破坏生态环境;街道的人们建造房屋时侵占了河道,使河道变窄等原因,造成我镇近几年常发生洪灾。这样我随机对学生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了破坏环境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是犯罪行为。
又如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11月1日
秦佩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约7万人 要加快构建少年司法制度》《人民网》2011年06月01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小议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刘象卉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深深地明白: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天真无邪,崇拜老师,老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极深,同......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护......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三(2)班 李静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们具......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