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宋诗词赏析试题”。
唐宋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唐宋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一、山水胜色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绵谷、绵州、锦江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
诗,第三联又叫。
(2)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山 行 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1)诗的颈联写出了怎样一种情景?你从其间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请你用文字描画出诗的尾联画面,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山寺① 王 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②飞白鸟,潮回瓜步③见黄滩。当时户外**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注】 ①金山寺:著名的佛寺,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今江苏镇江北金山上。当时金山立于江中,现在已与陆地相连。②海门:指焦山和象山相对之处,就像一道天然的门户。③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东南。(1)诗的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的最后一联包含着什么深刻含意?
二、边塞军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 塞
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一“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三、咏史怀古
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羁旅乡思
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金陵渡唐
张祜
金陵①津渡②注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③。
[注]金陵,即镇江,这里非指南京。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镇江人俗称“小码头”。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方沙洲,在扬州城南四十里,也是著名的渡口,和西津渡隔江相对。
“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析写景的作用。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五、咏物抒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
(2)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人生感慨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4分)
(2)诗歌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
答:
七、离情别绪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当时在南方做官。
治病不蕲三折肱,蕲,通”祈”,求。此句称赞黄几复不从官场世故中谋求升官发财。
(1)这首诗的颔联(第二联)包含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境况?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八、两情相悦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又寄升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
(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①,同向春风各自愁。[注]①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首诗都抒写了诗人心中的愁情,但其特点却各有不同,请说说各自的情感特点。(4分)
九、感时伤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宋]谢翱
禾黍①何人为守阍②?落花台殿黯销魂。朝元阁③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
【注释】①禾黍:指国亡之悲,此处代南宋故宫。②阍:多指宫门。③朝元阁:唐代长安骊山上的阁名,它与华清宫、长生殿都是天宝年间唐玄宗、杨贵妃经常游宴的处所。此处借用泛指杭州故宫的建筑。(1)
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唐代诗人朱庆馀《宫词》云:“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首诗和谢翱诗都写到了鹦鹉,但两者的作用不同,请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 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唐宋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参考答案
一、山水胜色 1.(1)七言律诗颈联
(2)寓情于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
2.(1)茅舍里飘出的炒茶叶的清香,竹篱外传来的缲丝的声音,将山里人家劳动的和谐快乐的场面自然推出,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2)诗人正在享受着农家和谐快乐的劳动协奏曲,不期遇到卖药归来的客人,便毫不犹豫地跟随着一起步入深山岛云中去。透露出诗人喜欢隐逸山林的情怀。
3.(1)出句诗人不直接写楼台如何宏伟,却另辟蹊径,从侧面写楼台的倒影映于江水之上,用一个动态的“落”字写楼影在江上的浮动,竟使水底的鱼龙惊骇起来。楼台影落是视觉的直观感受,鱼龙惊骇则是作者奇异的想像,由静而动,虚实相合,变化多端,诗境也跌宕多姿。对句钟磬之声、浪拍巨石之声交相重奏,顿挫抑扬,是听到的;而水石之“寒”却是象由心生,心灵所感而发,此又是一个虚实相生,与上句相称而体味,以绘影绘声之笔给人身临其境之妙。(2)这一联是作者放眼远望之后,发自内心的感慨:像这样江水平静、鱼跃鸟飞的和谐而宁谧的景象毕竟是少见的,大自然常常风云骤起、变幻无常,所以作为这里的过客所见到的只是一时的景色,只有山寺里不染尘俗的高僧,才能充分领略到金山寺周围的真正风光。这两句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叹:人世间也和大自然一样,常常会风云突起,人生之路充满起伏,只有淡泊宁静之人,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二、边塞军旅
1.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2.(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三、咏史怀古
1.(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惆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四、羁旅乡思
1.“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描绘出行人那一宿羁旅愁思不曾成寐的情形,表述出“愁”的思想感情。
2.(1)借景抒情,通过“烟”“雨”“落花”“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渲染了思乡之情。
(2)潮退了,天晚了,词人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3.(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五、咏物抒怀 1.(1)“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2)
三、四句运用拟人、对比、象征手法,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六、人生感慨
1.(1)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望中一片无边春色。引发人的想象,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2)乐景写哀情。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扬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为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是:尽管惰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记得刻才识。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日。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
2.(1)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2)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七、离情别绪
1.(1)对偶、对比、借代。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下句描写了友人久别的凄凉。
(2)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与赞颂之情。
2.(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八、两情相悦
1.(1)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
(2)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
2.(1)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2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2分)
(2)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2分)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2分)
3.李商隐写的是女子思念心上人,无以相见的愁情;而李煜写的是亡国之痛;前者的痛苦是如丁香结郁结不解;后者的痛苦是如滚滚东去的江水,连绵不断。
九、感时伤事
1.(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
2.(1)写了南宋故宫被毁坏后的荒凉景象:曾经有武士严密防守的宫门,如今一片死寂;曾经是千官鹄立、花迎剑佩的地方,如今却台荒殿冷,落花满地。(2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2分)
(2)朱诗中描写两位宫女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但看见前头有鹦鹉,怕它学舌,因而不敢言说。作者通过“鹦鹉”含蓄写出了宫女心中的幽怨。(2分)谢诗通过燕子归来但连它的伙伴鹦鹉也找不着了,暗示南宋宫廷中从前人来人往,笑语声喧,引得鹦鹉频频学舌,而如今却是人去殿空,鹦鹉都无从寻觅。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及亡国之痛。
3.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李隆基在前往四川的路上遇到夜雨,听到铃声,触景伤情,苦苦思念杨玉环与其对军中战死的士兵毫不感到难受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唐宋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一、山水胜色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绵谷、绵州、锦江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
诗,第三联又叫。
(2)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山 行 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1)诗的颈联写出了怎样一种情景?你从其间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请你用文字描画出诗的尾联画面,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山寺① 王 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②飞白鸟,潮回瓜步③见黄滩。当时户外**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注】 ①金山寺:著名的佛寺,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今江苏镇江北金山上。当时金山立于江中,现在已与陆地相连。②海门:指焦山和象山相对之处,就像一道天然的门户。③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东南。(1)诗的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的最后一联包含着什么深刻含意?
二、边塞军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 塞
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一“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三、咏史怀古
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羁旅乡思
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金陵渡唐
张祜
金陵①津渡②注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③。
[注]金陵,即镇江,这里非指南京。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镇江人俗称“小码头”。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方沙洲,在扬州城南四十里,也是著名的渡口,和西津渡隔江相对。
“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析写景的作用。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五、咏物抒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
(2)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人生感慨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4分)
(2)诗歌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 答:
七、离情别绪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当时在南方做官。
治病不蕲三折肱,蕲,通”祈”,求。此句称赞黄几复不从官场世故中谋求升官发财。
(1)这首诗的颔联(第二联)包含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境况?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八、两情相悦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又寄升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
(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①,同向春风各自愁。[注]①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首诗都抒写了诗人心中的愁情,但其特点却各有不同,请说说各自的情感特点。(4分)
九、感时伤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宋]谢翱
禾黍①何人为守阍②?落花台殿黯销魂。朝元阁③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
【注释】①禾黍:指国亡之悲,此处代南宋故宫。②阍:多指宫门。③朝元阁:唐代长安骊山上的阁名,它与华清宫、长生殿都是天宝年间唐玄宗、杨贵妃经常游宴的处所。此处借用泛指杭州故宫的建筑。
(1)
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唐代诗人朱庆馀《宫词》云:“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首诗和谢翱诗都写到了鹦鹉,但两者的作用不同,请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 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唐宋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参考答案
一、山水胜色 1.(1)七言律诗颈联(2)寓情于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
2.(1)茅舍里飘出的炒茶叶的清香,竹篱外传来的缲丝的声音,将山里人家劳动的和谐快乐的场面自然推出,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2)诗人正在享受着农家和谐快乐的劳动协奏曲,不期遇到卖药归来的客人,便毫不犹豫地跟随着一起步入深山岛云中去。透露出诗人喜欢隐逸山林的情怀。
3.(1)出句诗人不直接写楼台如何宏伟,却另辟蹊径,从侧面写楼台的倒影映于江水之上,用一个动态的“落”字写楼影在江上的浮动,竟使水底的鱼龙惊骇起来。楼台影落是视觉的直观感受,鱼龙惊骇则是作者奇异的想像,由静而动,虚实相合,变化多端,诗境也跌宕多姿。对句钟磬之声、浪拍巨石之声交相重奏,顿挫抑扬,是听到的;而水石之“寒”却是象由心生,心灵所感而发,此又是一个虚实相生,与上句相称而体味,以绘影绘声之笔给人身临其境之妙。(2)这一联是作者放眼远望之后,发自内心的感慨:像这样江水平静、鱼跃鸟飞的和谐而宁谧的景象毕竟是少见的,大自然常常风云骤起、变幻无常,所以作为这里的过客所见到的只是一时的景色,只有山寺里不染尘俗的高僧,才能充分领略到金山寺周围的真正风光。这两句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叹:人世间也和大自然一样,常常会风云突起,人生之路充满起伏,只有淡泊宁静之人,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二、边塞军旅
1.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2.(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三、咏史怀古
1.(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惆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四、羁旅乡思
1.“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描绘出行人那一宿羁旅愁思不曾成寐的情形,表述出“愁”的思想感情。
2.(1)借景抒情,通过“烟”“雨”“落花”“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渲染了思乡之情。
(2)潮退了,天晚了,词人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3.(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五、咏物抒怀
1.(1)“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2)
三、四句运用拟人、对比、象征手法,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六、人生感慨
1.(1)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望中一片无边春色。引发人的想象,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2)乐景写哀情。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扬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为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是:尽管惰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记得刻才识。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日。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
2.(1)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2)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七、离情别绪
1.(1)对偶、对比、借代。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下句描写了友人久别的凄凉。
(2)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与赞颂之情。
2.(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八、两情相悦
1.(1)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
(2)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
2.(1)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2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2分)
(2)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2分)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2分)
3.李商隐写的是女子思念心上人,无以相见的愁情;而李煜写的是亡国之痛;前者的痛苦是如丁香结郁结不解;后者的痛苦是如滚滚东去的江水,连绵不断。
九、感时伤事
1.(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
2.(1)写了南宋故宫被毁坏后的荒凉景象:曾经有武士严密防守的宫门,如今一片死寂;曾经是千官鹄立、花迎剑佩的地方,如今却台荒殿冷,落花满地。(2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2分)
(2)朱诗中描写两位宫女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但看见前头有鹦鹉,怕它学舌,因而不敢言说。作者通过“鹦鹉”含蓄写出了宫女心中的幽怨。(2分)谢诗通过燕子归来但连它的伙伴鹦鹉也找不着了,暗示南宋宫廷中从前人来人往,笑语声喧,引得鹦鹉频频学舌,而如今却是人去殿空,鹦鹉都无从寻觅。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及亡国之痛。
3.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李隆基在前往四川的路上遇到夜雨,听到铃声,触景伤情,苦苦思念杨玉环与其对军中战死的士兵毫不感到难受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宋诗词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唐宋诗词鉴赏1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唐宋诗词鉴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唐宋诗词鉴赏、练习第一课:山水胜色(一)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白话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唐宋名诗词鉴赏》学习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人生渺茫”为你整理了“《唐宋诗词名句鉴赏》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在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会买有关唐诗宋词的小本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