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两型化建设测评体系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城市“两型化”建设测评体系研究
韩文思1刁兆峰1戢云峰2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前,城市“两型化”建设是时代所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很多,可是关于其建设测评体系的研究却不多。根据城市“两型化”建设的内涵和学者专家的现有研究,构建了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确立了权重以及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并以武汉市为实例运用了该指标体系,指出该测度指标体系是可以有效测评城市“两型化”建设的。
关键词:两型化建设;城市两型化;测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改革开发步伐的迈进,我国在取得了惊人成就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这些问题使得我国不得不正视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不然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我国的高层领导人,如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了其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城市两型化建设目前是我国每个城市都必经的过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目前,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两型社会建设做了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两型社会”应从生态文明观念、产业布局、政府职能、金融法律政策、信息化等方面着手建设。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测度指标体系,以前有和它相关的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和和谐社会的研究较多,直到近几年长株潭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申报成功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如湖北省统计局2008年3月初步制定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统计监测评价方案》,武汉市经济研究所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年5月创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但这些指标体系存在针对性太强、测评原始数据不全、案例评价建议实用性不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构建一个适用于所有城市的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体系,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对武汉市五年的数据进行测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参考。
2城市“两型化”测度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两型化”建设,顾名思义,是指把城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过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与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产业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因此,“资源节约化,环境友好化”即“两型化”,就是培养人民的资源节约观念,构建节约型主体,制定资源节约型制度,完善资源节约型体制,创建资源节约型机制和创造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并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本文制定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就是为了检验城市的两型化的程度,即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程中已经做到的和没有做到的目标有哪些,哪些目标仍需努力,哪些目标已经达成,以为城市经营创新提供导向。
3城市“两型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表1中,城市“两型化”测度指标体系分为2个一级指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共5个二级指标,其中资源节约下面2个:资源条件和资源利用;环境友好下面有3个:环境条件、污染治理和环境满意度。共有20个三级指标,分别介绍如下:属于资源条件的有3个指标,主要用来检测城市圈的资源条件。选取反映水资源条件的“人均可利用
水资源”;选取反映耕地条件的“人均耕地面积”;选取反映城市绿化条件的“城区园林绿化覆盖率”。
资源利用下面有5个指标用来检验资源利用的情况。反映能源投入产出效率的“单位GDP能耗”;反映工业能耗的“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反映GDP素质和发展方向的“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三废在工业中利用率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反映污水利用率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环境条件下面有5个指标,主要用来检验城市圈的环境状况。选取反映市民居住条件的“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反映市民饮用水情况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反映空气状况的“烟粉尘排放量”;反映生活环境的“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和反映市民休闲环境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污染治理下面有4个指标,主要用来检验政府治理污染的程度。反映污水处理率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反映环保事业财政投入水平的“污染源治理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反映废物利用率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和反映垃圾处理率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属于环境满意度的有3个指标,主要用来检测城市圈市民对环境的满意程度的。选取反映空气条件满意度的“空气质量优良率”;选取反映居民迁移状况的“净迁移率”,因为迁移的多少也从侧面反映了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程度;选取反映市民对物质环境满意程度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4测度方法设计
4.1指标的计算
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满分100分,分为正指标、负指标和适度指标。
(1)正指标的测度。正指标,这类指标的数值与评价结果成正向影响,即指标数据越大,评价结果就越好。它的计算最为简单,其公式为:
GLi=(Xi/Si)*Wi(1)
式(1)中,GLi为第i个指标的分值,Xi为第i个指标的观测值,Si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值,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2)负指标的测度。负指标,这类指标的数值与评价结果成反向影响,即指标数据越大,评价结果就越差,它的计算公式为:
GLj=[(Ai-Xi)/(Aj-Sj)*Wi](2)
式(2)中,GLj为负指标的分值,Aj为常数项。在对指标的计算中,设定“单位GDP能耗B4”的Aj=5,“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的Aj=1.8,“烟粉尘排放量”的Aj=10,“净迁移率”的Aj=20,其他字母含义同上。
(3)适度指标的测度。适度指标,这类指标的数据太大或太小可能都不好,只有与目标值越接近其评价结果才越好。
GLk=Xk/Sk*Wk(3)
适度指标和正指标的计算方法相同,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没有普遍超过适度指标的期望值,对于某些适度指标的观测值超过期望值的情况,我们视为该指标满足了“两型社会”的期望要求,即得满分。4.2权重的确立和数据的标准化
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满分100分,根据每个指标对“两型社会”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数分配,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首先,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目标的不同、功能的差异,将本系统分解为三级指标共20个具体指标,并确定各层之间的梯阶结构和各因素的从属关系。其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正互反矩阵)。最后,得出的计算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所以可以建立权重。具体权重分配如下:资源节约度占32分;环境友好度占68分(见表1)。
4.3综合测评的方法
城市“两型化”建设测评指标体系的最后一级指标即三级指标按其性质分为正指标、负指标、适度指标,具体有15个正指标、4个负指标和1个适度指标。总得分(“两型化”测评指标得分:TSS)为以下式子:
TSS=■(GLi+GLj+GLk)(10)
其中,i代表正指标的角标,j为负指标的角标,k为适度指标的角标。
本文对指标的测度方法为目标达成评价法,就是把实际发展状况与计划目标(比较明确的量化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完成目标任务的程度,并依此来评价城市圈总体发展情况。首先确定标准值(即计划目标),然后将武汉城市圈的实际发展状况作为实例与之对比,根据前面说到的公式,最后计算出得分,来体现其发展情况,以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标准值的确定是指标体系建立的关键点和难点。我们要兼顾理想与现实,确定的标准值既要体现前瞻性、预见性,同时又不脱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充分尊重标准值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还要参考已有的“绿色GDP”、“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等评价指标体系中相近指标的标准值,参考北京等先进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相关指标上达到的现有水平。
5应用实例——武汉市
就已收集到的武汉市近五年的“两型化”建设情况,利用上述数学方法和公式,算出了武汉市各指标得分情况和总得分(见表2)。
从武汉市各年度总得分情况可知,除了2004年的得分比2003年的略低之外,其余几年都是稳步提高的。虽然武汉市“两型化”水平的总得分是逐年增高的,但也有不足的方面。“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在逐年减少,“单位GDP能耗”也在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近几年中波动着还略有减少,“污染源治理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急剧减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先略微减少,后来又回升。
由于武汉市近几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所以“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和“人均耕地面积”自然会减少,这是人口高速增长的后果。而对于“单位GDP能耗”,国家“十一五”规划规定,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平均每年需要下降4%。不过“十一五”规划的头两年都未达成目标,2006、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分别为1.33%和3.27%,而武汉市的单位GDP能耗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样既不符合十一五目标,也不符合武汉市自身的利益。这很大程度是由于武汉市“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减少的缘故。因为,要使“单位GDP能耗”减少其实就是要节能减排,其关键在于需要加快产业调整的步伐,即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单位GDP能耗才会明显下降。“污染源治理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减少,说明武汉市政府对污染源治理资金的投入在减少,从这方面看,政府必须加强对污染源治理的重视程度。
从总体来看,虽然武汉市的“两型化”总得分从2003年的62.56分上升到了2007年的77.22分。但也要清楚的知道建设“两型”社会的差距,并努力缩短差距。
5结论
城市的两型化建设现今十分重要,我们要追逐更具有长远意义的目标。因此,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发现各城市的“两型化”程度。本文以武汉市无实例,比较分析了近五年的情况,发现它与“两型社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可是只要发现问题了就能进步,只有明白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洪彬.“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J].城市,2007(3)
2洪艳.“两型社会”视角下湖南产业集群探析[J].湖南社会与科学,2008(3)
3李翠玲.推进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经济,2001(9)
4张小罗,陈丽.论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立法之完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胡大平.电子信息产业:武汉实现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J].学习与实践,2008(7)
6曾翔旻,赵曼,聂佩进等.“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5)(责任编辑戴钧)
借鉴先进经验 构建“两型城市”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
长沙率先建设两型城市三问谢湘明正当我国实施新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即将拉开序幕之时,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的目标。本文试图谈谈这一话......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转载日期:2012-7-16 22:09:00 来源:互联网内容摘要: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
两型农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_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湖南社会学网 作者:刘战平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咸丰县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和规范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