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11~1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汉语试卷试题”。
古代汉语(11~15)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1)
一、解釋術語(20分)
古無舌上音 三十六字母 入聲韻 說文解字
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
1.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山海經·北山經》)
2.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山海經、海外北經》)
3.於是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同上)
5.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戰國策、燕策一))
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
1.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史記·孔子世家》) 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
5.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6.毋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
1、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荀子·非相篇》)
2、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
4、爲其老,強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5、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史記·項羽本紀》。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虜()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中淹《岳陽樓記》)
4.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爲河伯婦。(《史記·滑稽列傳補》)5.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爲其害稼也。(《呂氏春秋·不屈》)
古代汉语试题(12)
一、名词解释:(10分)
六书 本义 笺 疏 衍文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亦 江 北 莫 象 徒 载 末 岳 鹿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入括号内。)1.下列形声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A.裁 B.疆 C.榖 D.窥
2.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义的是()。A.虢,虞之表也。B.表裘不入公门。C.或援誓以表心。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3.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A.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B.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C.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D.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4.下列句子中,“发”是引申义的是()。A舜发於畎亩之中。B射者正己而后发。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A.许子奚为不自织? B.子归,何以报我?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E.吾子与子路孰贤?
四、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厲王虐,國人謗王。
2、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3、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4、世人皆醉,我独醒。
5、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2、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3、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4、秦军引而去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2、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4、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5、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七、翻譯下面句子。(10分)
1、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2、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八 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0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战国策·魏策四》 注:无忌:信陵君名。
古代汉语试题(13)一名词解释:引申义 笺 读为 脱文 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本 裁 从 象 徒 泪 刃 堵 鼠 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 号内。)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D.及前王之踵武。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B.童子隅坐而执烛。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 B.颈联、颔联 C.颔联、尾联 D.首联、尾联
9.《孟子 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 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 B.为 C.谓 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0分)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3、嫂蛇行匍伏。
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七 翻譯下面句子。(10分)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伐京。
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
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0分)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
古代汉语试题(14)
一、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並翻譯該句(10分)
1.(蘇天爵)進爲師長,端已悉心,以范學者。(《元史·蘇天爵傳》)
2.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史記·孝文本紀》)
3.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淮南子·原道訓》)
4.欲影正者端其表。(《鹽鐵論·疾貧》)
5.聖人甚禍無故之利。(《史記·趙世家》)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賓語、說明它們前置的條件,並翻譯全句(10)。2.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史記·孔子世家》)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5.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
三、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並說明其主語和謂語。(10分)
1.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論語·雍也》)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戰國策·魏策四》)
3.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率善人也。(《史記·孝文本紀》)
4.角抵者,相撲之異。又謂之爭交。(《羅梁錄》卷二十《角抵》)
5.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梁傳·僖公二年》)
四、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虜()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2.以小易大,彼惡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3.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史記·陳涉世家》)4.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荀子·天論》)
5.是葉公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新序·雜事》)
古代汉语试题(15)一、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
1.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山海經·北山經》)
2.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山海經、海外北經》)
3.於是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同上)
5.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戰國策、燕策一))
二、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
3.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史記·孔子世家》) 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
5.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6.毋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
三、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
1、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荀子·非相篇》)
2、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
4、爲其老,強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5、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史記·項羽本紀》。
四、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虜()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中淹《岳陽樓記》)
4.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爲河伯婦。(《史記·滑稽列傳補》)5.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爲其害稼也。(《呂氏春秋·不屈》)
六、標點並翻譯下文。(20分)齊桓公好服紫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公曰諾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
一曰齊王好衣紫齊人皆好也齊國五素不得一紫齊王患紫貴傅說王曰詩雲不躬不親庶民不信今王欲民無衣紫者王請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進者曰益遠寡人惡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國中莫衣紫是歲也境內莫衣紫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古代汉语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东汉许慎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在书中他列出了“六书”的细目,其中被后人称之为“造字法”的是指事,......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上)一、名词解释:(10分)六书本义笺疏衍文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亦江北莫象徒载末岳鹿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B)一、名词:(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3.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是什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