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_秋声赋原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57: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秋声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秋声赋原文”。

《秋声赋》教案 钟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学习课文描摹秋声的各种写作手法。

3、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慨。

4、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辨证地看待欧阳修思想。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

2、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慨。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中国古典诗句中,以秋为题材的文字很多,比如?(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大致有哪几种有基调?今天,我们来看看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请全班一起回答(课文1-2小节)

三、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板书:摹秋声)。

找出具体描写秋声的句子,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秋声的?这些词体现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1)、用一连串的比喻(博喻)

把秋声比作“淅沥以萧飒”“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等。初---忽----如----又如---突出了秋声来势的急剧和猛烈。(板书:急剧猛烈)

这样比喻能产生什么效果?

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板书: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2).利用听的过程,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顺序

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

(3)能不能把秋声过程读一读,读完请一位同学来未范朗读。

四、研读第二小节

1、作者听到这样的秋声,内心有何感受?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2、为什么会感到悲呢?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秋之状(板书:绘秋状)

3、问:秋之意是什么?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答:神韵,意境 由形到神,由实到虚的过程

4、这样的秋状有什么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

惨淡萧瑟(板书:惨淡萧瑟)

5、这些文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增强语势,多个角度展示秋之状。一起读读,感受秋之状。

6、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课文题目是《秋声赋》,可是这里却极写秋之状,是没是偏离了题旨?

媒体展示:“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

刘熙载《艺概·诗概》

7、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侧面描写(或者化无形为有形)(板书:侧面烘托 化无形为有形)

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故”是什么意思?(所以)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凄切悲凉)(板书:凄切悲凉)

秋天为何如此凄切悲凉?因为秋天有一股肃杀之气,以致草木摇落凋零。文中怎么写这股肃杀之气使草木的凋零的?“丰草绿缛---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这句怎么翻译?

媒体展示:草木之所以衰败零落,就是因为这肃杀秋气的余威。作者把这种秋的肃杀之气称作什么?(秋心——“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后半段主要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议论?也就是说,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在论秋心。(板书:论秋心)

PPT展示: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

古人认为,四时天气的运行都显示出上天的心性和德行,人道的行事又要符合天道的运行。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同步ppt展示: 刑法:秋后问斩。(秋后狩猎)

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兵象:沙场秋点兵。

五行:秋属金。

音律:秋属商音,商音凄厉哀怨。)

为什么要写这些与秋有关的事?

联想丰富秋的内涵。(板书: 联想丰富秋的内涵)

五、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1、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第三小节。先看这段写的是什么?

感悟人生。(板书:悟人生)作者感叹了自己怎样的人生?

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哪句话表现了这一晚的“悲秋”带给他的感悟?怎么理解?

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PPT展示:(译文:怎么可以拿非金石的肌体想和草木争一时的荣盛呢?想一想,到底是谁残害了我们的身体,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不怨秋声,那怪谁?

“百忧”、“万事”、力所不及之思、智所不能之忧----秋气只能摧残草木的躯体,而人事忧劳不但损坏人的身体,还摧残人的精气神。

可见:人事忧劳,与世纷争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那么传达出来的思想就是:

无忧无劳、与世无争(副板书:无忧无劳、与世无争)

2、我们怎么去看待他的无忧无劳,与世无争?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看,也可以与王勃的乐观、苏轼的豁达作对比来分析。

PPT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提及《醉翁庭记》);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但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本文写于作者53岁之时,当时作者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

师明确:这篇文章是欧阳修53岁时在事业的高峰期写的,我们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3、你怎样看待欧阳修这种无忧无劳、与世无争的思想?

学生自由畅谈,提醒学生要结合作者的自身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辨证地看待这种思想,在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劳逸结合,避免“思其力所不及,忧其智所不能”。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结合《秋声赋》谈谈你的处世态度

八、板书:

秋声赋

摹秋声 急切猛烈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

绘秋状 萧瑟悲凉 排比 烘托 化无形为有形 论秋心 正义肃杀 联想 丰富秋的涵义

悟人生 淡泊宁静 体物写志 表达人生感慨

秋声赋

《秋声赋》同步练习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悚然(sǒnɡ).B.栗冽(lìn liè)..C.杀戮(lù) .D.飘泊(bó) . 萧飒(fēnɡ).吹拂(fú).戕贼(qiānɡ) .丘墟(xū).淅沥(xī lì) ..肃杀(sù......

秋声赋

《秋声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赋的基本常识,疏通文句,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进一步丰富......

《秋声赋》课堂实录

《秋声赋》 教学实录师:湖中地处山区,山里的风声还是很有特色的,它一般发生在夜深人静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生点头)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生:晚上吹着门,门狂抖着,比较吵......

《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秋声赋》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秋声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声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秋声赋原文 秋声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