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里,和孩子一起读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和孩子一起读书”。
假日里,和孩子一起读书
“教了一辈子的书,书还没读好?放假了,还天天抱着本书!”面对家人的揶揄,我笑着搪塞:“不读书,怎么教书嘛!”
其实,疲惫了一个学期的我,寒假里真的对自己有了一些放纵,除了玩电脑有限制(颈椎有问题),随心所欲地睡懒觉,随心所欲地读闲书„„这不,顺手拿来女儿书桌上的两部小说,便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在这之前,经常听到我的读六年级的女儿说起这些书,那种如痴如醉让我不解,更怕书中有不适宜她们看的内容„„无暇顾及而又不好劝阻,无奈之间,时间匆匆而过了。这几天,看到杨红樱的《男生日记》《女生日记》,不仅感到自己又回到了那久违的少年时代,开心而又充满激情,同时心里的那种对孩子成长的担忧也是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喜,很感谢作家能够创作出这么一部深入孩子心灵的作品。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能够运用孩子喜爱的笔锋,创造出了几个可亲可爱的小形象,无论是善解人意的冉冬阳,还是那个特别有主见的男孩子吴缅;无论是狂热追星族小魔女,还是那个胖嘟嘟,充满智慧的鲁肥肥。都没有脱离开现实,好像自己教过的学生里都能找到这些孩子的影子;她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亲切,令人佩服,特别是我这个小学老师,成天接触的就是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更感觉真实,可亲„„
书中,作者在勾勒这些可爱形象的同时,还不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点滴的教育和引导。这是我对她的作品感到赞赏的地方。孩子逐渐长大了,而忙碌的父母以及处于学校教育的老师,可能无暇或是不便进行心理、甚至是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在现实生活中,你要真正把这些知识正儿八经地灌输给孩子,他们也是不爱听的。现在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成熟和聪明。究其这些知识的来源,无外乎是漫天遍地地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甚至是网络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并不是针对当今少年的,所以是否适宜他们,却真的要画个问号。而杨红樱的这些作品中,却在字里行间点滴渗透了这些有益知识,她教给了孩子如何理解友谊,如何对待贫富,甚至帮助学生如何对待父母离婚、如何处理教师节是否给老师送礼物、如何处理青春期等当今比较现实而又残酷的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这些知识是无论如何我们做教师和做父母不能一时给他们的。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评判作家观点的高下,但能给孩子一个引导,一个思考,我想这就足够了,这就足以让我对她表示感谢的了。
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读过的感想,女儿甚是惊讶,“妈妈好棒哟!”我以为能让孩子佩服就是做家长的最大的成功。最近有家长跟我交流,我便骄傲地现身说法,“你有没有每天陪孩子阅读的习惯?”他说:“我已经很久不读书了。”我说:“你还是先陪孩子读些有趣味的书吧,那样,或许能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比你和家人在看电视,却大声斥责孩子去写作业强!”因为家长自己不读书,家里哪有读书的氛围,孩子更是缺乏读书习惯的身教榜样。事隔不久,我和她重新谈论教子之得,她说:把酒柜换成了书柜,把名酒换成了图书,孩子也学着爸爸妈妈读起书来了。我忍不住夸奖说:让孩子浸润书香,为他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就是最好的父母!
和孩子一起读书小的时候我是很喜欢读书的。但在那个条件有限的年代,一本小人书往往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想多读书是可望而不可及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增长了,社会进步了,物质......
做儒雅少年---陪孩子读书心得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困惑。教育的过程是不停尝试、探索的过程,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教育孩......
找到一份逐渐成长的感觉,真好!即墨实验二小一年级(7)班学生:华香如家长:李军艳指导教师:江娟作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不知从何时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却又千篇1律......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之自己太贪玩,基本没怎么读书。毕业后,工作很忙,除了些专业书外,文学方面的书读得很少。倒是后来有了女儿,为了哄她开心......
和孩子一起读书感悟六(6)班苏少媚的家长:张灿宁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孩子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