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_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22: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马哲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及当前政策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全球经济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还在增加,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中国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明显萎缩、增长势头减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家在危机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如实施减轻税收、投资拉动、降低贷款利率和实行金融创新、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人口收入。并做了长远的考虑:宏观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主导型”,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当前,刚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更多的注入了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标志着中国将以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为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并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尤其是近来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彰显了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形势 中国政策调控

十二五规划

Abstract:Global financial crisis,caused by U.S subprime crisis,made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world.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volatility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as increased;the speed of world economy growth is slow down;the unsure factors and uncertaint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Aff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hina also hase a lot of problem in economy which is embodied as unfavorable trade balance;slowed economis growth;difficult financ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rising cost for operation,etc.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the measures are:tax reduction;more investment;lowering interest rate and carrying out financial innovation;lower export tax rebates;creating more jobs and increasing rural incomes.In the long time,the measures are:to convert macro economy from export-oriented into consumption-oriented,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pdate technology.Currently,in the newly developed twelfth Five-Year Plan,more Macro-control policies have been injected,which marked China would make tech-innovation and energy saving economy and improve system reformation.More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livelihood iue,especially the high inflation,which highlight that the government concerns the people basic living.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chinese control policies

twelfth five-year plan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得不让人们深入思考危机的深沉原因,纵观世界经济和危机源头美国的体制,我们不难看出,世界货币体系的缺陷,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主导世界,但它本身又不受约束的体系,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超消费,低储蓄,多借债”构成了潜在的危机,另外美国的宏观调节和监管也存在问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松弛的金融监管,直接导致市场货币资金过度,表面繁荣,实则为流动性过剩,这势必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泡沫,一旦遇到问题,便酿成巨大的问题。

这使得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1.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之势尚未缓和。以雷曼兄弟破产为导火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就中国而言,据了解,中国六大银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持有雷曼相关债权和风险产品约7.2亿美元,香港地区很多中下层居民持有的雷曼公司的“迷你债券”约200多亿港元,另外其他大型公司如花旗裁员5万,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也面临危机,这让人们看到这次危机带来的动荡还在加剧,还需要人们寻找对策。

2.全球经济增速正在放缓。06年全球经济增长5.1%,07年底次贷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长小幅下滑到5%,08年危机全面爆发,经济大幅下滑,09年继续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对全球经济影响比较重大的有三大板块:美国、日本、欧洲,在金融危机后,形势也不容乐观,已出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新兴国家虽然还是支持世界增长的引擎,但在重点国家已经明显放缓的拖累下,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全球经济放缓的结论。

3.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短短时间内,一个个大型企业相继陷入苦难难以自拔,花旗宣布裁员5万震惊世界,其他一些公司的业绩和资产也令人堪忧,美国不断的引爆金融炸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还在蔓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还在增加是可以看出的。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1.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总体上中国已经处在新一轮增长期,但增长水平很可能要低于上一个周期,周期长度也可能短于上一个周期。因为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很突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基础还不稳固。近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偏紧的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新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等,使拉动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因而财政风险今后可能会不断暴露出来。因此,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尽管已经止跌回稳,但基础并不牢固,复苏将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不大。

2.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增长动力主要还是政策性拉动,表现在经济增长依然主要靠政策性投资、靠政策性消费和靠政策性出口,真正来自市场性自主增长的力量还不强劲也不稳固,特别是由于国际国内一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增势均存在减弱的风险,上半年实际投资、消费的增速已出现逐季回落,未来出口的后劲也将减弱。与此同时,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压力很大,工业生产面临的市场压力也很大,二季度工业生产速度明显低于一季度,增速回落3.7个百分点,生产环节也存在增速下降的压力,因而未来经济运行确实还存在变数。

3.通货膨胀严重,不可否认,天量的货币投放、巨额的财政赤字、无效的投资和紧缺的资源等因素都是诱发通胀的因素,中国经济运行中确实存在通胀的预期和压力,但从动态角度看问题,有些因素正在发生方向性变化。

4.房地产调控新政初见成效,但可能治标不治本。毫无疑问,面对房价涨幅过大、过快,百姓对住房问题不满情绪上升,政府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是正确的,也是应当的。这不仅是因为居住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安定,更因为房地产是否健康发展关乎经济稳定,影响金融安全。但是,政府的调控应当适时适度,找准问题所在,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政府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市场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大误区,就是不给市场创造这个机会,总是偏好政府的所谓宏观调控,市场出现一些问题,解决措施就是宏观调控,看不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看不到完善市场机制的改革办法。长此下去,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报复。

三.中国就金融危机的及时应对政策

1.减税。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金融危机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人民生活艰辛,国家实施减税政策,包括降低住房交易税、投资于公共事业的企业免税3年等。尤其是增值税的转型,不仅是一项政策优惠,更是一种制度的变迁。

2.投资拉动。在萧条时期,因为启动消费的刺激效果缓慢,且中国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这使得刺激消费有后顾之忧,基于凯恩斯提出的“乘数效应”,加大投资力度,这一快变量能带给企业迅速恢复,国家经济的整体改善,因此国家启动4万亿的投资规模,重点投到七大类:安居类、农村类、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类、生态环保类、更新改造类、灾后重建类。以此来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3.货币手段。从国家货币趋势来看,降低利率同时大胆的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及松动银根,让企业资金流通正常,另外金融创新,即民间私人银行的创建等体制改革将带动经济的改善。

4.外贸政策。加大退税力度,在之前,为了控制出口,降低了退税的税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大量萎缩时,应加大退税力度,尤其是纺织业退税,使得企业所得利润空间更大,刺激企业生产。

5.增加居民收入。即通过提高农业务农收入,保证打工的收入。保障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中国近三年政策变化

2008年,中国经济在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要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为了刺激经济发展,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随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10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今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中国推出一揽子计划,并公布总额达到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十大产业振兴方案也相继出台,为刺激楼市,政府采用了降低交易税、利率和首付等多项政策;扩大内需上,选用了家电和汽车为突破口。这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使得我们看到了经济回暖的阳光。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和生产价格(PPI)为负值,但年底上升较快,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加大。CPI较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因此,农村消费结构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食品和必需品仍然占据农民消费的重要比重。由于2009年信贷资金大量集中投放,市场流动性充裕,物价的快速回升引发了市场较为强烈的通胀预期,因而,如何加强调控来预防通胀预期风险将成为其时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2010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着重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由此,2010年的宏观政策定调:从2009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转变到了“促转变”为发展重点。然而,近几个月来,学界和理论界人士不断有人疑问,认为纵观2010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实则“保增长”,虚则“促转变”。金融危机之后,政策走向由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和投资,扩大内需,尤其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被放置在了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成为了格外重要的经济指标。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说明,CPI涨幅保持在3%左右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五.最新国家宏观政策—十二五规划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具体来讲,即:1.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在保证国家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保障全民尤其是社会底层人士的基本权利,关注民生问题。在国家近期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更表现出用外部力量来控制政府权力,更加注重民主。国富与民强不是对立的,而是需要国家在今后发展中逐步统一的。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骄傲的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

宏观经济政策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一、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

资料来源:人民网 六月一、工信部:货币政策 加大企业资金压力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报告称,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概念题挤出效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二、单选题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

马哲论文

暑假期间,我们进行了关注残疾儿童的现状和发展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调研地点分别是天津市和河北省承德市,通过对两个城市相关方面的调查,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现状并针对他们的......

下载马哲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