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之尊师重教:讲一个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德讲堂之尊师重教”。
道德讲堂之尊师重教:讲一个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9月7日星期五,再过两天便是9月10日,我们将一起迎来我国的第34个教师节。所以,今天我讲的两个故事都跟尊师重教有关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古训。《礼记·学记》中记载:“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春秋时期的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
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我今天讲的第二个故事是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煌煌史书,有许多关于尊师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的传说。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在我们张掖市职教中心,永远不缺少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老师,他们每天和学生们一样,早上伴着晨光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白天顶着烈阳走进课堂,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晚上踩着月光走进寝室,待学生们入睡后才就寝。他们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
同学们,尊师重教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一个学校有了尊师的风气,这个学校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师性,他就会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勤学好问,学有所成;一个国家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气,这个国家的国民就会崇尚知识,尊重人才,这个国家必然会繁荣昌盛,所向无敌。同学们,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的感激和挚爱以最淳朴方式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以更加阳光的心态,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刻苦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尊师重教、感恩老师!
“道德讲堂——尊师重教”主持稿 我们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的礼仪美德。但这种美德不能只停留于过去,在现代,尊师重道的美德更要得以发扬。因此,我们确......
道德讲堂——讲一个故事之 桥梁专家茅以升和他的桥梁事业主讲人:蔡玲燕 我们经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热爱自己国家的义务。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
崇尚职业道德、感悟道德力量道德讲堂之职业道德尊敬的各位**:大家好!欢迎来到“**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
道德讲堂之爱岗敬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道德讲堂,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