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自身条件,是人类最关心、最珍惜的基本需要。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健康一直是人们追求和关注的永恒话题。回顾历史漫漫长河,人类对健康的认识,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阶段、经验医学模式阶段、生物医学模式阶段、现代医学模式阶段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着这四种模式的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由“无病”而逐渐深化。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性的完美状态”,而在1989年,WHO又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健康的概念,建立了身体上、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的多维健康观。自此在人类完成自身繁衍进化的过程中,在一次次生命延续的过程中,健康的概念不断地具体化,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好多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虽然国家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不足。那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将“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作为课题,立项攻关,以努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来积极推进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使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体育教学”主要是指初中体育的学与教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具有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有自信心、进取心和不屈不饶、互帮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渗透”是指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协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对学生进行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心
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的概念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的学校体育,其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21世纪的激烈竞争,社会的发展,要求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为此,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分析其原因。
2、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研究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4、研究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课堂心理氛围,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四、研究原则
1.有意渗透原则:牢固树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中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有序渗透原则:根据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教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中学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在开展教育实验前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为分析教育实验提供事实依据,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成果进行总结,筛选出教学的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六、具体实施步骤、成果及成果实现形式
1.准备阶段(2011 年7 月至2011年 12 月)
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制定课题计划,填写申报表。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2年 1 月至 2012年 12 月)
根据课程计划和课题计划,在初
一、初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和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收集多方面的资料,最终形成相关课题的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
预期成果: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体育教
案-障碍跑》、《体育教案-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3.总结阶段(2013年 1 月至2013 年 12 月)
阶段性地做好各种资料整编,并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 形成课题体系和整体研究框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论文,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预期成果:论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报告《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保障条件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校领导及学校教科室的重视、关怀和指导,使本课题有了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曾参与过各级教研课题,有丰富的教研经验和实力,使课题研究具有了人员保障;
3.我校学生体育兴趣浓厚,特别是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或训练积极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
4.信息社会的通讯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收集资料的工具和渠道;
5.现代教学理论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6.各方筹措确保课题研究的经费支出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作者: 苏 刚
通榆县边昭镇边昭学校
二〇一一年七月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冀家沟学校谷建旗当代小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德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德特殊性(独生子......
——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体育的课堂是享受运动的课堂,是促进健康的课堂,是追求快乐的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幸福的一生奠......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为一名体......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二0一四——二0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市、区、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努力培养学生 “ 自知......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