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小说叙事考试重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汉大学期末考试题”。
2014江汉大学小说叙事考试重点
20世纪西方重要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解释学与接受理论 解构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 后现代主义 新历史主义 后殖民主义
20世纪西方重要文艺理论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苏俄形式主义 精神分析批评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原型批评
20世纪西方文论总体特征:
一、流派繁多
二、更迭迅速
三、冲突与融合绪论 叙述学
一、叙述学定义;以叙事作品(主要是小说)为研究对象,发掘小说的内在结构的规律,力图解释小说从文字、语言信息到艺术作品的规律。
二、叙述学的诞生;1969年,托多洛夫在《语法》中首次提出,“它是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时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1、叙述学与现代语言学
2、叙述学与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以及普洛普雅克布森:“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是那个使某一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 西”什克洛夫斯基:“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3、结构主义叙述学列维.斯特劳斯观点(1)语言与亲属(2)图腾(3)神话的结构
△何为叙述 叙述文表达的形式,即构成话语的叙述方式和技巧。
描写*的小说
古华《芙蓉镇》 张贤亮《绿化树》 王蒙《蝴蝶》 冯骥才《啊》
许子东对“*”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 1初始情景:灾难之前因与征兆
女主人公善良美貌、生活幸福。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有缺陷。男主人公有着某种性格缺点或生理缺陷 男主人公被认为“犯有过失”。男主人公犯错而不自知。2情景急转:灾难降临的不同方式 “旁人奇怪的目光”。7.大字报上出现主人公的名字。8.主人公为好友所背叛。9.主人公参加会议。10.女主人公的性生活受到关注。11.主人公被抄家。12.主人公获得罪名,受到处罚。13.家庭成员的背叛。14.主人公下乡。15.主人公受伤。16.主人公自杀。3意外发现:考验与拯救 17.男主人公有身体苦难,为民间女子所救。18.男主人公有精神苦难,为知识女性所救。19.女主人公为知识男性所救,获得爱情。20.男主人公遇见智慧长者。21.主人公获亲人救援。22.主人公在灾难中病故或死于意外。4结局:灾难之后的反思与忏悔 24.女主人公最初的缺点被消除。25.女主人公的敌人受到惩罚。26.男主人公社会地位上升。27.男主人公故地重游,感谢苦难。28.男主人公反思灾难,找不到具体的敌人。29.主人公反思自己的错误过失,但拒绝忏悔。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语言与言语(2)将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3)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前言”中,比较了四个俄国民间故事的常见情节:甲,国王给英雄一只鹰,这只鹰把英雄带到了另一个国度乙,老人给舒申科一匹马,这匹马把舒申科带到了另一个国家。丙,巫师给了伊凡一只小船,小船载着伊凡到了另一个国度。丁,公主给了伊凡一个指环,从指环中出现的青年把伊凡带到了另一个国家。
沃纳.海森堡1927年提出“测不准原理”即客体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促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观察对象本身并不具有固定不变的性质,而是与观察过程密切相关。
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我们会明确地对英雄们表示同情,并对求婚者们表示轻蔑,不用说,要是另一位诗人从求婚者的角度来处理这一系列情结,他也许会轻易地引导我们带着截然不同的期待与担心进入这些历险”。
第一节 视 角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视角: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者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一、视角与声音 视角和声音在某些叙事作品中是一致的,如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叙述者,我国话本小说中的说书人。但也有不同的。
二、简.爱》第十章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详细记载我的微不足道的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我花了差不多十章的篇幅来写我生命中的最初十年。”《简.爱》第三十八章“我的故事快讲完了,再说一句关于婚后经历的话,再瞥一眼这个叙述中最常出现的几个人的命运,我就可以结束了。现在我已经结婚十年了。我知道„„..”
△视角与声音的差异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时间差异 智力差异 文化差异 道德差异
朱元《我爱美元》父亲坐在床边,鼻子上架着老花镜,凑在台灯下,手里捧着一叠我的手稿。说实话,这已经让我非常感动了,我已经得到了父亲颁发的文学奖。至于他如何评价,我是可想而知的。“生活中除了性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吗?我真搞不懂!”父亲把那叠稿纸扔到了一边,频频摇头。他被我的性恼怒了。“我倒是要问你,你怎么从我的小说中就只看到性呢?” “一个作家应该给人带来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理想、追求、民主、自由等等,等等。” “我说爸爸,你说的这些玩艺,我的性里都有。”
二、视角的承担者与构成 战争与和平》1 一八○五年七月,遐迩闻名的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的宫廷女官和心腹,在欢迎首位莅临晚会的达官显要瓦西里公爵时说过这番话。安娜·帕夫洛夫娜一连咳嗽几天了。正如她所说,她身罹流行性感冒(那时候,流行性感冒是个新词,只有少数人才用它)。清早由一名红衣听差在分别发出的便函中,千篇1律地写道:“伯爵(或公爵),如您意下尚无任何可取的娱乐,如今日晚上这个可怜的女病人的症候不致使您过分惧怕,则请于七时至十时间莅临寒舍,不胜雀跃。安娜·舍列尔。” “我的天,大打出手,好不激烈!”一位进来的公爵答道,对这种接见丝毫不感到困惑,他穿着绣花的宫廷礼服、长统袜子、短靴皮鞋,佩戴着多枚明星勋章,扁平的面部流露出愉快的表情。《战争与和平》20 大火被风卷起来,很快就蔓延开了。走到村庄外面的法军纵队已经回到原处了,但是敌人吃了败仗,仿佛是为报复起见,在村庄右面架起了十门大炮,开始向图申放炮。因为村庄着火,我军的炮手都像儿童似地觉得快活,因为炮打法国人打得成功,他们都很激动;因此,当两颗炮弹、紧接着还有四颗炮弹在几门大炮中间落地,其中一颗掀倒两匹马,另一颗炸掉弹药车车夫的一条腿的时候,我军的炮手才发现敌军的这座炮台,然而兴奋的心情既已稳定,就不会冷淡,只是改变了意境而已。驮着备用炮架的其他几匹马取代了这两匹马,送走了伤员,四门大炮转过来瞄准那座十门炮的炮台。△承担者有两类:叙述者 故事中的人物
三、视角的基本类型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 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一)非聚焦型●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擅长全景式的鸟瞰●尤其描述规模庞大、线索复杂、人物众多的作品
(二)内聚焦型 1.内聚焦型视角的特征 A.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按照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 B.有些作家充分发挥内聚焦的这种限定性功能,在作品中造成死角或空白获得某种意蕴,或引起读者好奇心 如《追忆似水流年》马塞尔思忖少女(阿尔贝蒂娜)为何做出亲切姿态却拒绝他的吻 又如《局外人》通过内聚焦方式表现其他人物不确定性 C.内聚焦也可能出现在第三人称小说中,如卡夫卡的《审判》、王蒙的《春之声》2.内聚焦型视角的亚类型 A.固定内聚焦型B.不定内聚焦型班吉部分 《喧哗与骚动》 杰生部分黑人女佣迪尔西部分 D.多重内聚焦型指同样的事件被叙述多次,每次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位置表现出。如芥川龙之介《在竹林中》(电影《罗生门》 王蒙《春之声》片段 不,那不是逝去了的,遥远的北平。那是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那是他青年时代的初恋,是第一次吹动他心扉的和煦的风。春节刚过,忽然,他觉察到了,风已经不那么冰冷,不那么严厉了。二月的风就带来了和暖的希望,带来了早春的消息。他跑到北海,冰还没有化哩。还没有什么游人哩。他摘下帽子,他解开上衣领下的第一个扣子。还是冬天吗?当然,还是冬天。然而是已经联结着春天的冬天,是冬与春的桥。有风为证,风已经不冷!风会愈来愈和煦,如醉,如酥„„他欢迎着承受着别人仍然觉得凛冽,但是他已经为之雀跃的“春”风,小声叫着他悄悄地爱着的女孩子的名字。那,那„„那究竟是什么呢?是金鱼和田螺吗?是荸荠和草莓吗?是孵蛋的芦花鸡吗?是山泉,榆钱,返了青的麦苗和成双的燕子吗?他定了定神。
《挪威的森林》三个片段 1.树梢间泻下的秋日阳光,在她肩部 一闪一闪地跳跃着。犬吠声再次传来似乎比刚才离我们更近了些。直子爬上小土丘 似的高处,钻了松林,快步走下一道缓坡。我拉开两三 步距离跟在后面。(P9)2.我隐约感觉到,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实的同义词。但无论我怎样认为,死都是深刻的事情。在这令人窒息的悖论中,我重复着这种永不休止的圆周式思考。(P29 3.那天早晨六点半,绿子打电话通知我„„.我赶紧批上羊毛衫跑下门厅,拿起听筒„„.绿子声音低沉地说父亲死 了。((三)外聚焦型视角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片段一她比他高十七厘米。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两头!再说他俩的模样:这女人长得又干、又瘦、又扁,脸盘象没上漆的乒乓球拍儿。五官还算勉强看得过去,却又小又平,好似浅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细长僵直,臀部瘪下去,活像一块硬挺挺的搓板。她的丈夫却像一根短粗的橡皮滚儿;饱满,结实,发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头啦,手指肚儿啦,好像都是些溜圆而有弹性的小肉球。他的皮肤柔细光滑,有如质地优良的薄皮子。过剩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从这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色。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片段二事实向来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它打败了裁缝老婆!高女人怀孕了。人们的眼睛不断地瞥向高女人渐渐凸出来的肚子。这肚子由于离地面较高而十分明显。不管人们惊奇也好,置疑也好,困惑也好,高女人的孩子呱呱坠地了。每逢大太阳或下雨天气,两口子出门,高女抱着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人们看他迈着滚圆的小腿、半举着伞儿、紧紧跟在后面滑稽的样子,对他俩居然成为夫妻,居然这样形影不离,好奇心仍然不减当初。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片段三几年过去了,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只在周日,从外边把孩子接回来,与他为伴。大楼里的人们看着他矮礅礅而孤寂的身影,想到他十多年来一桩桩事,渐渐好像悟到他坚持这种独身生活的缘故„„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在外聚焦型视角中,叙述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件事,只提 供人物的行动、外表以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在外聚焦型视角中,人物往往显得神秘或不可接近。△外聚焦型视角可能仅运用于作品的某个部分。
第二节 叙述者
一、定义 叙述者是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它与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
二、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
1、真实作者:创作或者写作叙事作品的人
2、叙述者:作品中的故事讲述者
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习这种语言一样。既然我还没到能够创造的年龄,那就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了。因此,我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女主人公以外,至今尚在人世。此外,我记录在这里的大部分事实,在巴黎还有其他的见证人;如果光靠我说还不足为凭的话,他们也可以为我出面证实。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只有我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因为唯独我洞悉这件事情的始末,除了我谁也不可能写出一篇完整、动人的故事来。下面就来讲讲我是怎样知道这些详情细节的。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二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张黄色的巨幅广告,广告宣称将拍卖家具和大量珍玩。这次拍卖是在物主死后举行的。广告上没有提到死者的姓名,只是说拍卖将于十六日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五点在昂坦街九号举行。
★真实作者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叙述者是真实作者想象的产物★同一作家会创作不同的叙述者★一部作品可能有多个叙述者
三、叙述者类型
(一)异叙述者和同叙述者 梅里美《嘉尔曼》片段 我总怀疑那些地理学家言而无据,他们都说门达古战场在巴斯图利—波尼地区内,靠近今天的蒙达,马尔贝拉北面八公里左右。据我个人对无名氏著作《西班牙战争》和奥苏那公爵珍藏的若干资料考证推断,我认为应当到蒙蒂利亚附近去寻找这个名胜古迹,恺撒曾在此孤注一掷,与共和国的斗士们决一死战。一八三○年初秋,我正好在安达卢西亚,便作一次长途跋涉,以廓清萦绕心头的疑云。我即将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但愿在所有求实的考古学家心目中,不会留下丝毫的牵强附会。在我的学术论文尚未最终解开欧洲学术界悬而未决的地理问题之前,我想先给您讲一个小故事;它对于门达位处何方这个有趣的问题全然不会先入为主。
▲异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叙述的是别人的故事; ▲同叙述者:故事中的人物,他叙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外叙述者:包容整个作品的故事; 内叙述者:故事内讲故事的人;
一千零一夜晚》片段 相传古时候,在古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山努亚国王每天要娶一个女子来,在王宫过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鸡高唱的时候,便残酷地杀掉这个女子。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百姓在这种威胁下感到恐怖,纷纷带着女儿逃命他乡,但国王仍然只顾威逼宰相,每天替他寻找女子,供他取乐、虐杀。整个国家的妇女,有的死于国王的虐杀,有的逃之夭夭,城里十室九空,以至于宰相找遍整个城市,也找不到一个女子。他怀着恐惧、忧愁的心情回到相府。宰相有两个女儿,长女叫山鲁佐德,二女儿名叫多亚德。桑鲁卓知书达礼,仪容高贵,读过许多历史书籍,有丰富的民族历史知识。她收藏有上千册的文学、历史书籍。见到宰相忧郁地回到家中,桑鲁卓便对他说:“爸爸!您为了何事愁眉不展,为什么忧愁烦恼呢?” 鲁迅《狂人日记》序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狂人日记》 外叙述者:序 内叙述者:日记 悲剧内蕴
三)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 铁凝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 终于,安德烈看见了那片黑沉沉的苏式住宅区,几十幢大楼规矩而又错综地隐蔽在夜幕下。他看见了进入住宅区的大门口,从前停着冰棍车的位置,现在是一间闪着霓虹灯招牌的美容厅。他们从美容厅门前走过,拐进了楼群。他们正在接近目的地,但是安德烈忽然走不动了,因为他发现他忘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李金刚家究竟是哪座楼是几单元几层几号。几十年来他就像出入自己家一样地出入李金刚的家,他不用也从来没打算记一记李金刚的门牌号码„„可是这个晚上,这个本该独属于安德烈的晚上,他丧失了记忆„„站在他身旁的姚秀芬默默地、无限信任地看着他,更让他焦虑无比。他走进一处楼间花园,妄想以此唤起记忆。但是他发现这里的花园一模一样,站在花园里他无所收获,这里没有丝毫痕迹能让他发现李金刚的家之所在。他们出了花园,又走上了楼间两路。偶尔有人打他们身边匆匆走过,安德烈几次下决心开口打听,却几次放过了眼前的人。„„他们走进了那楼,安德烈假装着记起了单元、楼层的房号,就算是为了安慰姚秀芬他也要假装。他假装着已经找到了门,伸出钥匙去捅那扇门的锁,但他没能捅开,因为这扇门里有动静。接着门哗地开了,房内传出麦克尔·杰克逊的歌声,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门口冲安德烈说:你想干什么!” ★客观叙述者只充当故事的传达者,起陈述故事的作用,不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 ★客观叙述者呈两种发展趋势: 对外部世界的“实录” 对内心世界的“复制”
四、叙述者的违规现象 例如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叙述全部故事的第一级叙述者 老作家“我”讲述神秘经历 你”讲述猎人穷布打猎 第三人称讲述 陆高、姚亮故事转述顿珠、顿月故事
★叙述者的违规现象是对叙述者固定类型的反抗,但叙述者形象的过分模糊将会使读者退出阅读活动。△叙事文是一个具有双重时间序列的转换系统 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时间 文本中的叙事时间
一、时序
(一)逆时序★开端时间:★结尾时间: 如莫言《红高粱》开头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的队伍去胶平公路去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闪回 又称“倒叙”,即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
△闪前 又称“预叙”,对后来事件的预先叙述,如《红楼梦》中的判词、部分词曲等 △交错 闪回闪前的交替使用
红楼梦》“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譬如《百年孤独》的开头是交错● 《红高粱》中“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 此是未来的未来。即闪前中的闪前 “闪前中的闪前”,也是交错
二、时限 热奈特说“速度是指一个时间度量与一个空间度量的关系(每秒用多少秒,每米用多少秒);叙事文的速度则根据故事的时长(用秒、分钟、小时、天、月和年来测定)与文本长度(用行、页来测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略述 概述 等述 扩述 静述 等述: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吻合概述: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具体体现为用几句话概括较长的故事时间 扩述: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
略述:叙事暂停,故事时间无声流逝 静述:叙述不与任何时间对应
海明威《杀人者》片段 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开,就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挨着柜台坐下。“你们要吃什么?”乔治问他们。“我不知道,”其中一个人说。“你要吃什么,艾尔?”“我不知道,”艾尔说。“我不知道我要吃什么。”外边,天快断黑了。街灯光打窗外漏进来。坐在柜台边那两个人在看菜单。尼克·亚当斯打柜台另一端瞅着他们。刚才他们两人进来的时候,尼克正在同乔治谈天。“我要一客烤猪里脊加苹果酱和马铃薯泥,”头一个人说。“烤猪里脊还没准备好。”“那你干吗把它写上菜单呢?”“那是晚餐的菜,”乔治解释说,“六点钟有得吃。”乔治瞄一眼挂在柜台后面墙上的那只钟。“五点啦。” 钟面上是五点二十分,“第二个人说。”它快二十分钟。“ 大淖记事》开头 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县境之内,也再没有别的叫做什么淖的地方。据说这是蒙古话。那么这地名大概是元朝留下的。元朝以前这地方有没有,叫做什么,就无从查考了。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
《红高粱》奶奶死亡 奶奶的眼睛又朦胧起来,鸽子们扑楞楞一起飞起,合着一首相当熟悉的歌曲的节拍,在海一样的蓝天里翱翔,鸽翅与空气相接,发出飕飕的风响。奶奶飘然而起,跟着鸽子,划动着新生的羽翼,轻盈地旋转。黑土在身下,高粱在身下。奶奶眷恋地看着破破烂烂的村庄,弯弯曲曲的河流,交叉纵横的道路;看着被灼热的枪弹划破的混沌的空间和在死与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的芸芸众生。奶奶最后一次嗅着高粱酒的味道,嗅着腥甜的热血味道,奶奶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场面:在几万发子弹的钻击下,几百个衣衫褴褛的乡亲,手舞足蹈躺在高粱地里„„最后一丝与人世间的联系即将挣断,所有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打在高粱梢头,在黑土上扎根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下一代又一代承受。奶奶完成了自己的解放,她跟着鸽子飞着,她的缩得只如一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和谐。奶奶心满意足,她虔诚地说: “天哪!我的天„„”
《欧也妮.葛朗台》片段 十五年来,从四月到十一月,母女俩就在这个位置上安安静静地消磨日子了。手里永远拿着活计。十一月初一,她们可以搬壁炉旁边过冬了。只有这一天,葛朗台才答应在堂屋生火。到三月三十一日就得熄掉,不管春寒也不管早秋的凉意。克莱希特《O地的侯爵夫人》克莱希特《O地的侯爵夫人》 寡居的侯爵夫人喝了一杯仆人送来的茶昏倒
第二章 故事 第一节 情节
一、情节的构成(一)功能(最低层次)
(二)序列(起因、过程、结果)
二、情节的组织原则
(一)承续原则 ★时间连接 如童话 ★因果连接 如《俄狄浦斯王》系列 ★ 空间连接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二)理念原则 ★否定连接 如《红楼梦》从家富人宁到家破人亡 ★实现连接 如《鲁滨逊漂流记》 ★中心句连接 如《追忆似水流年》△有时一部小说出现多个连接方式
三、情节类型
(一)线型与非线型
1、线型又称为故事型,是情节的形式分类。复线 单线 环形
2、非线型 表现为线型情节的紊乱或隐退,其基本特征为打乱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淡化人物和情节
福克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人物:查尔斯、未婚妻、莎拉 结局:
1、查尔斯烧毁信,没有去找萨拉。他和欧内斯蒂娜如期结婚,婚后生了六七个孩子。萨姆 和玛丽也如愿在一起了。△去爱塞特火车上,第一结局是想象出来的,看到画上裸体的莎拉
2、查尔斯被带到一个房子里,遇见小女孩及其母亲
3、萨拉说自己不可能跟他结婚,但可跟他保持暧昧的关系。查尔斯无法接受,满含愤恨地离开了她王蒙《杂色》
1、曹千里骑马去公社(杂色马)
2、遇见维吾尔族售货员
3、遇见狂吠的狗,吓退狗
4、碰到冰雹
二)转换型与范畴型
1、转换型(1)发现: ★从不知到有知譬如教育小说、成长小说(巴赫金提出)★ 从假象到真相譬如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幸福》 2)对立型 两种力量的对抗和冲突是这种情节类型的基本形式。如善良与邪恶、聪明与愚蠢
2、范畴型是指用少数具有指代意义的概念去统辖情节★如神话中“垂死化生” 如盘古、炎帝女儿、夸父、刑天 ★如爱情小说中的 ★如追求型小说中的《简爱》、《傲慢与偏见》以及更广泛意义上 狄更斯小说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二节 人物
一、人物理论之一:特性论
(一)查特曼的“特性”概念 美国叙事学家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将特性界定为”相对稳定持久的个人属性” 如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妒忌” 二)福斯特的分类扁形人物:往往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个性; 圆形人物:具有多种个性,包括一些相互冲
突或矛盾的特性 例如:阿Q、刘备、关羽 王熙凤、孙丙
二、人物理论之二:行动论
(一)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人物理论 主张把人物与行动联系起来,反对用心理本质给人物下定义 托马舍夫斯基在《主题》这篇文章中说:“主人公绝非情节的必要属性。情节作为细节的系统也完全可以没有主人公及其性格描写。” 并讲了牧师布道的笑话。
(二)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式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一书中,提出“行动元”概念
1、主体/客体如在爱情故事中某男追求某女在侦探小说中,侦探是主体,罪犯是客体
2、发送者/接受者
3、帮助者/敌对者
第三节 环境
一、环境的构成1、自然现象
2、社会背景
3、物质产品
二、环境的呈现方式
1、支配与从属譬如欧洲流浪汉小说属于环境支配型再譬如《南行记》、《围城》都属于流浪汉小说
2、清晰与模糊
四层楼外加阁楼的屋子用的材料是粗沙石,粉的那种黄颜色差不多使巴黎所有的屋子不堪入目。每层楼上开着五扇窗子,全是小块的玻璃;细木条子的遮阳撑起来高高低低,参差不一。屋子侧面有两扇窗,楼下的两扇装有铣栅和铁丝网。正屋之后是一个二十尺宽的院子:猪啊,鸭啊,兔子啊,和和气气的混在一块儿;院子底上有所堆木柴的棚子。棚子和厨房的后窗之间接一日凉橱,下面淌着洗碗池流出来的脏水。靠圣,日内维新街有扇小门,厨娘为了避免瘟疫不得不冲洗院子的时候,就把垃圾打这扇门里扫到街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莫言《透明的胡萝卜》
3、静态与动态 红楼梦》对探春秋爽斋的环境描写 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 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
1、象征型环境 《包法利夫人》对卢昂市的描述 群众站在栏杆当中,靠墙排成两行。邻街拐角地方,大幅广告写着奇形怪状的字样„„天暖气暖,汗流进卷卷的头发,人人掏出手绢揩额头。有时候,对河吹来一阵热风,轻轻吹动小咖啡馆门边细部帐子的外沿。但是再往下去,冷气袭人,发出脂肪、皮和油的味道,就又觉得凉了。
2、中立型环境 未庄本不是大村镇,不多时便走尽了。村外多是水田,满眼是新秧的嫩绿,夹着几个圆形的活动的黑点,便是耕田的农夫。阿Q并不赏鉴这田家乐,却只是走,因为他直觉的知道这与他的“求食”之道是很辽远的。但他终于走到静修庵的墙外了。庵周围也是水田,粉墙突出在新绿里,后面的低土墙里是菜园。阿Q迟疑了一会,四面一看,并没有人。他便爬上这矮墙去,扯着何首乌藤,但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终于攀着桑树枝,跳到里面了。里面真是郁郁葱葱,但似乎并没有黄酒馒头,以及此外可吃的之类。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只可惜都是并未煮熟的,还有油菜早经结子,芥菜已将开花,小白菜也很老了。
3、反讽型环境 第三章 阅读 第一节 文本类型
一、文本的悖论
(一)易读性A、今天气温38度,小张说:“今天真够凉快的。”B、今天气温38度,小王说:“今天真热。”
(二)陌生化 “陌生化”概念是什克洛夫斯基在1914年《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来的1、视角异常譬如莫言小说中的孩子视角
2、话语移位与变形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
3、情节的特殊组合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婴宁》
二、文本类型★罗兰.巴特从阅读的角度把文本分为两大类型:
1、可读文本
2、写作文本:(写作文本是关于写作自身的文本,它不假设 任何东西,它倡导的是多元、扩散的叙述)譬如乔伊斯《芬灵根的守灵夜》
1、没有开头、中间或结尾;
2、借梦语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的 世界;
3、夹杂有1000首左右的歌曲,大多取自歌剧、流行歌曲、民歌;
4、整本书就好像文字迷宫一般,大量创造新词,达到视觉与听觉的效果;
5、时常离题,故事中夹杂着不相关的故事,甚至穿插广告。一)陈述文本 叙述者采用肯定的语气,将所知之事告诉读者的文本类型。
(二)疑问文本 缺乏一种能容纳和确证其它话语的权威话语
(三)祈使文本 对读者发布命令的文本,关注的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本质”或者道义
譬如“你可以将我们的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向明,或者项铭、香茗、乡名、湘冥、详命或者向明向铭向鸣向茗向名向冥向命” ——王蒙《来劲》 譬如《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收到了银行家儿子送来的生日礼物而 欧也妮“感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欢乐” 单纯 老葛朗台心中有数,盘算着坐收其利 高明 叙述者提醒人们:“这位姑娘收到奉承、包围,以为他们的友谊都是真情实意,仿佛一只小鸟全不知道给人家标着高价作为赌注。” “公正的法官”——帮助读者辨别真伪
理想作者
一、“理想读者”的提出☆布莱希特提出“间隔”说(陌生说); 区分两类观众:“一般戏剧”观众; “叙事剧”观众 ☆接受主义大师伊瑟尔将“暗含读者”概念加以扩充☆罗兰.巴特提出“消费性读者”和“生产性读者”概念 ☆瑞恰慈提出“理想读者”
二、理想读者的“文学能力”
(一)内在性 例:1.小李生病了,同学们都到医院看望他,他很感动。2.惯性即保持原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如火车刹车后还向前滑动一段距离,这就是惯性作用。●辨别是否叙事的能力在孩童时代就表现出来 二)综合性
1、话语能力将普通语言理解为文学语言的能力 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钱钟书《围城》
2、逻辑能力 明朝谢肇淛编的《五杂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叶衡罢相归,日与布衣饮甚欢,一日不怡,问诸客曰:‚某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一姓金士人曰:‚甚佳。‛叶惊问曰:‚何以知之?‛士人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一死不返,是以知其佳也。‛满座皆笑。‛。
3、形式能力叙述者、叙述角度、叙事时间与空间、叙述模式
4、结构能力(三)动态性
第三节 叙述阅读
一、视角的把握
二、叙述者形象的判断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痴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对贾宝玉的评判 “任是无情也动人”——对薛宝钗的评价 《冬天的话题》 早晨洗澡,晚上洗澡,也就罢了,总不能媚加拿大而轻中华。将何以对祖宗?何以对神州山河?何以对先烈?何以对导师?想到这里,朱慎独只觉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拼将头颅热血,绝不能让赵小强的异端学说得势!死不足惜,一点骨气,两袖清风,一副臭皮囊,何足道哉!——王蒙《冬天的话题》
第四节
三、叙述时间的辨析譬如《红高粱》的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 队伍出发——行军途中——儿时站在父亲坟头的我——成年后的我——行军途中——战斗结束七天后——行军途中
附论:文体和语境
一、文体的意义 童庆炳在《文体与问文体的创造》中认为文体是
1、作品的体裁
2、语体的创造,即语言体式
3、风格的追求 一)文体的外部所属
1、神的时代 以神的视角来审视人类自身,文体形式崇高、庄严。
2、人的时代
1、文艺复兴时期
2、17、18世纪:理性被纳入人性,古典时期戏剧和哲 理小说
3、19世纪:人的“英雄”形象
3、物的时代 20世纪是一种人在全面社会化之中的异化时代,伴随着人的自我丧失的异化主题,文学的文体形式出现了巨大变革:艰涩的语言,灰暗的人物、怪诞的文体形式
4、网络时代 20世纪后半期,当变革无济于事后,人们对异化习以为常,不再用诗意的态度对待残酷的现实,而是以现实的态度消解诗学
1、非诗化:平面化、不确定性、杂糅性
2、超文本网络文学的兴起
江汉大学2014《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大学语文1.孔子,“仁”,“爱人”,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江汉大学学校简介历史的文脉绵延了半个多世纪,改革的春风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机。今天的江汉大学像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三角湖畔。湖,凝集智慧;江,孕育......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姓名_______职称_________ 2014年3月6日......
江汉大学怎么样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武汉,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于2001年合并组建的......
学费标准:江汉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费17000/年;江汉大学园艺专业学费3000/年;江汉大学护理专业学费4000/年。如有变动,按政府有关部门审核的新标准收取。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