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分析_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24: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精”。

企业管理:专业化与多元化(案例分析)

例1:招商局业务多元化与经营专业化。招商局全称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是1872年12月26日在旧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它是第一个在中国采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相继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采矿业,冶炼业,金融业,纺织业等的著名民族工商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于香港,业务遍布香港,内地,东南亚等地区。改革开放后,招商局创办了第一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工业区”,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率先改革,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公司等,从一个单一的航运企业发展成为综合性企业集团。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招商局经历了非理性的多元化扩张和盲目投资,高峰时拥有各类公司500余家,涉足的业务领域有16个之多,包括航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房地产,贸易,船舶修理,制造业,酒店,旅游等。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集团借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外债;二是各下属机构在国内银行的贷款;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但是,集团在运营中只有很少的业务有价值回报,大多数业务均不赚钱。同时,集团管理链条超过七级,内部管理失控现象明显。90年代中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集团的整体负债高达60%以上。1997年金融危机之中,招商局还面临着用人民币支付外债的压力,不仅承担汇率风险,还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用。生死关头,靠政府伸出“求援之手”,力挽摇摇欲坠的危局。主要采取了三招:第一招让银行继续放贷内地公司,输血;第二招,国家出资帮助解决对外支付危机;第三招,无偿划拨国有资产,充实招商局集团实力。形成招商局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三条:(1)产业过度多元化;(2)投资过于分散;(3)管理层次过多,人称“三过”。第一次动手是1997年,主要是采取归并,合并同类项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第二次是2001年动大手术,企业进行重组:提出多元化发展。需要专业化经营和强化总部功能的两大政策,把16个行业重整为三大核心产业:交通基建业;金融业;地产业;在管理重组中,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实行扁平化管理,强化集团总部决策和资源配置功能,塑造组织优势。在此期间,取消了五个一级公司建制,清理各类公司100多家,形成 1

了“集团总部——战略业务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三个管理层次。两次变革使公司从2003年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至少取得两大成效,第一,集团整体素质提升。具体表现在:(1)集团经常性利润上升;(2)财务状况大幅改善;(3)资产质量明显改善;(4)现金创造能力显著增强;(5)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下降;(6)投资发展能力提升。第二大成效是核心产业竞争力增强。业务重组后,招商局集团业务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原分散的16个行业领域转变为三大核心产业:交通基建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效益节节攀升,不少创造骄人业绩,进入良性循环。经过四年的战略重组,招商局集团完成了产业收缩,基本形成了金融,实业并举的格局,集团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底,招商局拥有总资产约600亿港元,利润总额近6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为再创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局面。

例2:万科——从多元化到专业化。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1988年12月,公司率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给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成为知名的从事房地产业的专业公司。公司在创建之初,经历了多元化的喜悦和无耐。尤其是到1992年底,万科已拥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涉及到服装,饮料,商贸,地产,文化,传媒等13个行业,遍布全国38个大城市,而且都赚到了钱。但是好景不长,几年下来,由于经营范围广,战线拉的长,加上资金有限,万科在每个行业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缺乏竞争优势。为了弥补资金不足,万科试图进行境外融资。然而,渣打银行,法国汇理等一些欧美风险基金,对万科在每个领域赚钱的赢利模式不感兴趣。这些机构认为:在任何业务领域,都是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公司赚大头,其他多数公司赚小头。如果要选择投资,首先要选择在房地产开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连边锁商贸,影视文化等各自领域中最大的公司,不会考虑不大不小的万科公司。1993年1月,王石在上海召开万科高层管理人员的会议,会议做出了万科从原有多元化模式收缩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万科的经营模式和企业命运。那次会议取得两项共识:第一,房地产业在中国于新兴行业,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居民住宅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该行业尚未形成垄断,如果致力于房地产业,万科存在脱颖而出的机会。第二,连锁商业在中国方兴未艾,而且万佳百货当时的经营非常好,在深圳甚至

优于国际巨头沃尔玛。因此,万科最终把房地产和连锁商业确定为集团的核心产业。并提出了“不熟不做,不懂不做”的专业化经营理念。在确定了核心业务后,万科开始对旗下的各项业务删繁就简,不断地将企业资源向核心产业集中。万科通过关停并转附属企业和联营企业,回收资金约1。3亿元,并基本完成了“房地产,连锁商业”以外的非核心业务的调整。接着转让万佳百货。万科涉足商业连锁之后,虽然在该领域内的成绩不错,但经营连锁商业零售业,难度非常之大,行业成功率实际上并不高。根据国外的统计,连锁商业零售企业开业第一年的破产率为35%,开业五年后的破产率为92%,可以说是沙里淘金。连锁商业零售业经营成功,一要靠管理经验,二要靠经营规模。但管理经验需要时间积累,经营规模则需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作后盾。从万科自身的能力看,在住宅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能力要明显强于连锁商业。1996年,万科做出了进一步专业化的选择,即退出连锁商业,集中资源发展房地产业务,走“地产专业化路线”。2001年万科将持有的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中国华润总公司及下属公司,万科从此不再投资零售行业。转让万佳股份所获得的资金为万科的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万科进行土地储备和项目发展需要大量开发资金的局面。至此,万科终于做完了最后的“减法”,集团专业化战略调整全面完成,成为真正意义上单一业务的房地产集团,并且只专注于开发居民住宅地产。在房地产行业内万科继续做专,走了几步妙棋:第一,避开当时获得高利润的高档写字楼,商住楼,而选择了投资居民住宅楼为主。1993年下半年,当我国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开始走向疲软,大量高档写字楼,商住楼出现滞销,许多开发商资金被套牢,导致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倒闭之时,而以开发住宅楼为主的万科公司则幸运地逃过了一劫。第二,在投资居民住宅楼开发模式中,切入点选择了城乡结合部地“住宅花园品牌”。一是征地比较容易且价格低廉,为公司囤积了一大片土地资源,二是有利了降低住房价格房子好卖。第三,从2001年起,万科与中行,农行等各大银行相继签订全面银企合作协议,搭建资金平台,开展新一轮扩张,至2004年庆祝,万科20岁生日时,已在全国19个城市周边攻城掠地,初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为核心,其他城市为辅的“3+X”的房地产开发战略布局。万科计划未来十年销售额目标定为1000亿元,并将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走向“精细

化”,并把“有质量的增长”作为新的经营策略。

几点启示:专业化与多元化是一对矛盾,专业化的朴素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多元化的朴素思想是要把一篓鸡蛋放在十个篮子里打游击战,分散风险。虽然很难说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但也有一种朴素的想法是,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分配到多个目标上不如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从管理上讲,看一篓鸡蛋比看十个篮子要方便得多。招商局和万科,虽然企业性质不同,企业规模差别很大,却相似地都曾经涉足过十几个完全无关行业,而且两者多元化的初衷都是想要做大企业。在多元化经营进程中,招商局和万科都关注到了多元化有利的一面,即分散经营风险,创造新的获利机会等,但两者的多元化过程都没有关注协同效应,范围经济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复制或适用。万科当年的多元化很典型,因为市场机会太多,市场的边界就是深圳范围。比如卖矿泉水只要在深圳卖好了就赚钱,万佳百货没有全国性的对手或者世界性的对手。因此万科当年几乎做什么都是赚钱的。如果沿着这边路走到现在,在每个领域里都会碰到专业化的强劲对手,如矿泉水碰到娃哈哈,百货超市碰到沃尔玛等。但今天的万科,专注房地产,在房地产领域里专注住宅,在住宅领域里专注城乡结合部的中高档住宅,在中高档住宅中专注于小区物业服务能力。因此,万科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优势十分清楚,总裁王石可以放心地到处登山探险。万科的今天是一种精心战略设计和执行的结果,因此万科应该是所有中国企业中发展前景最清晰地企业之一。招商局对多元化危害地认识起源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地资金链断裂,而在多元化之外,它还有其他许多国有企业集团共有的问题,如管理层次过多。因此招商局对自身问题的剖析,采用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方法和达成的共识对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得还有,招商局的战略执行相当果断有力。招商局的领导团队坚持战略调整目标,克服来自各层面的反对意见和阻力,加强总部的调控能力,以及坚决放弃“还能赚钱但非集团长远发展的投资项目”的诱惑。招商局战略执行的结果充分验证了这种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招商局和万科都是国内企业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转向专业化回归的典型代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最大的短处就是实力不足,资源和资金有限,不具备过早过快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本条件,因此采取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有效。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回归自己的核心业务是中国大多数企业摆脱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2012-2013年第一学期《企业管理》论文海尔企业管理分析案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当时的海尔还是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集体小厂,资产只有300万人民币,而亏损额却高达147万......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1.悦来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划公司)是悦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悦来)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自1998年设立以来,企划公司一直赢利,净资产收益率为20%左右,年创税后利润200万......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题记:从小作坊到大企业,从小商贩到企业家,每前进一步都是与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分不开企业的管理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 .随着时间的流逝,烦恼也接踵而来,......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在当今严峻的经济形式下,企业面临着众多同业压力与诱惑,企业应如何排解压力,分清优劣势,抓住发展机遇,建设自己的企业品牌呢?企业缺失核心竞争力,终将被市场淘汰出局.Q:1、不清楚领......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某企业生产一批工艺品答案(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

下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管理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