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代表云集北平,出席第一次文代会。大会历时二十天,会议期间,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到会祝贺,周恩来为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把这次大会称为各路文艺工作者的“大团结,大会师”:“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也是新文艺部队的代表与赞成改造的旧文艺的代表的会师,又是在农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队中的这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
第一次文代会“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 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来论述的,根据他对解放区文艺成就的概括,“新的人民的文艺”就是:要选择“新的主题”,使“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即写“人民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物”;采用“新的语言、形式”,使“语言做到相当大众化的程度”。在这一价值目标的引导下,写重大题材和主题,塑造英雄形象,追求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它们构成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谈到了国统区文艺的“显著成绩”,但更加侧重的则是对“创作方面的各种倾向”的清理和对“文艺思想理论”中“各种缺点”的批评。报告对新文学发生30年来持续论争的一系列文艺问题作出了盖棺论定式的判断,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欧美资产阶级文艺的传统”、“形式主义”等等视为文艺理论上“模糊与混乱的现象”的“基本根源”,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的文化差异被表述为“旧时代”同“新时代”的差异,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第四次文代会:全称“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周扬主持了开幕式,大会由茅盾致开幕词。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祝辞,邓小平在《祝辞》中再次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和成绩,高度评价了新时期初期三年来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著名论断,并对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文艺发展的道路、文艺工作的领导都作了阐述和指示。周扬在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中回顾了三十年的文艺发展艰难历程,阐述了三十年来文艺发展的经验教训(如何处理好三大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指明了文联和协会的职责,提出了文艺工作者新时期的六大光荣任务,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
会上,茅盾当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周扬当选为主席,巴金、夏衍等十一人当选为副主席。这次大会基本上统一了文艺思想认识(特别是对三十年来文艺路线的认识),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方向,对新时期文艺春天的到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大会健全了文联和各协会的机构,明确了职责、选举了领导、恢复了工作、保证了文艺工作的正常、健康的发展。
“中间人物”:是指那些处于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的人物,有批评家把中间人物的特点概括为“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其代表性人物有梁三老汉、严志和、亭面糊、小腿疼、吃不饱、赖大嫂、糊涂涂、常有理等。这类人物从政治上看,属于既不进步,也不反动的阶层;从思想品格上看,属于不够觉悟,有待提高的阶层;从人物性格上看,属于性格较为复杂、较为矛盾的人物。由于人物的性格复杂,充满矛盾,所以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这类人物往往刻划得比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和漫画化的反面人物要生动得多。196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邵荃麟在发言中对文学创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但整个说来,反映中间状态的人物比较少。两头小,中间大;好的、坏的人物都比较少,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文艺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中间人物,应该注意写中间状态的人物。这一观点在“*”前夕就受到批判,“*”中更是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主张”,邵荃麟因此受到残酷迫害,含冤而死。
青春写作:双百方针提出后,首先响应并突破禁区的并不是资深的、在文学界已经确立了地位的作家,而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成长起来的作家。这些作家成长的社会环境,接受的信仰、文学影响,都与理想主义有关,他们“不成熟”使他们不理解中国的复杂性,看到的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他们是以年轻的眼光对现实发出质疑。因此,我们将这些写作称为青春写作。
干预生活:与一位苏联作家奥维奇金和他的“特写”有密切的关系。奥维奇金是在斯大林1953年逝世后被介绍到中国的苏联作家,他的特写由于揭露了苏联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对中国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56年初,中国作家协会举行座谈会,“学习苏联作家勇敢干预生活的精神”作为一个口号被明确提出来,用以克服当时文学创作中“回避斗争与不能真实描写生活等现象”。1956年《人民文学》相继推出的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和《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连同那些批判官僚主义的作品都是“干预生活”的文学,“干预生活”的写作潮流也因此成为“百花文学”的标志。
知青文学:是指作家与上山下乡有紧密联系、反映一定时期中个人特定历史境遇的文学。知青作家的共同点,在1968年至1969年间曾在广大乡村插队落户,或在农场劳动,“*”中和返城后的遭遇,是其情感抒发和文学表现的主要聚结点。知青文学这一概念在形成过程中,自觉排斥了“颂歌”的成分,也未把倾向于表现精神主体的白洋淀诗歌纳入其中。这样实际上就变成了知青小说的同义词,例如孔捷生、郑义、叶辛、梁晓生、张承志、张抗抗、王安忆、李锐、柯云路、韩少功、肖复兴、史铁生、阿城、李晓、朱晓平等的小说。
《今天》:解放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出版物。1978年10月,芒克、北岛、黄锐商量筹办一份文学刊物。12月23日,取名为《今天》的创刊号以油印的方式出版。艺术追求表露出某种艺术野心,和在上一代诗人影响下的焦虑,而这一焦虑,后来成为他们和前者关系紧张的导火索。字里行间并未脱去“红卫兵”的语气与痕迹,与二三十年代的同类杂志相比,在姿态、气质和文风上相去甚远,只能算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同人杂志。具有同人色彩的《今天》共出版9期,1980年3期被迫停刊。《今天》主要刊登诗歌,还登载了小说、文论、翻译作品、美术、和摄影等,主要作者是北岛、芒克、食指、史铁生、甘铁生、方含、江河、陈迈平、刘自立、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可见,大部分朦胧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都在《今天》上刊登过作品。
新写实小说: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的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实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但它减退了过去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池莉的《不谈爱情》《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刘震云的《新兵连》《塔铺》《一地鸡毛》《单位》;方方的《风景》《落日》《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教育诗》《苍河白日梦》。
大文化散文:主要是指以中国的历史文化现象为描写对象,借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的一类散文。它因余秋雨90年代初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而得名,1998年初,又因《大家》杂志进一步推波助澜而变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文学概念。兴起原因:90年代初,由于商品经济的浪潮全面卷来,政治、文化和文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社会道德危机的加重,一些有识的散文家,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希望从对文化传统精髓的发掘和重新解释中提取旺盛的生命力,以此抵御反文化、反文明的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代表人物:余秋雨、张锐锋、庞培。
学者散文: 在90年代,稍稍摆脱了意识形态控制的学术研究,对独立的学术品
格的培育和要求日益增长,表现创作上,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愿意把自己学术研究的材料转化到对现实人生和诸种社会问题的参与中来。这些“人生”与“问题”包括:对“*”及系列政治运动的反思,对几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探索,对当前文化失落现象的反思,个人命运与历史关系,以及文学与市场、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等等。其散文以“个人”的眼光和取材视角,具有作者个人独特的历史经验和生命体验,同时,在叙述语调和风格上,带有学者共有的内敛、含蓄的特点;二是在艺术手法上具有随笔化、序言化的写作倾向。由于这些散文大多是从事专业活动之余留下的笔墨,较多地留下了作者各自专业的痕迹,在艺术表现手法也灵活多样,这使它对一般读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代表人物有金克木、张中行
第三代诗人: 1986年,对朦胧诗和诗坛现状不满的青年诗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艺术“反叛”运动。10月,《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年诗歌群体大展”,一百多名诗人和六十多家诗派在在媒体上集体亮相,诗歌观念以“拒绝、怀疑”传统为主旨,具体指向主要是朦胧诗人和“正式”的诗歌杂志,把前者作为自己艺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以更激进的态度标榜“现代主义”。主张诗歌与‘日常生活”建立有“实效”性质的联接,与“浪漫主义”模式保持警觉的距离,在诗歌风格上呈现“反崇高”、“反意象”和口语化的倾向。如于坚、韩东、翟永明、李亚伟、杨黎、万夏、海子、柏桦、张枣、陈东东、宋琳、张小波、王寅、张真、伊蕾等。这批诗人,通常也被称为“后朦胧诗人”,而“第三代”诗歌这一命名,似乎要比“后朦胧诗”更具有文学“运动”的性质。
1、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
“三项重点工作”基本内容及要求一、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三、促进公正执法,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项建设”“三项......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特征:(1)污染物浓度低,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2)......
综合赔付率(%)= (赔款支出+未决赔款准备金变动额-摊回赔款-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保费收入-分出保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变动额)×100% 估损偏差率非车险未决赔款6个月平均估损偏差率计算......
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