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经北京市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该新闻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某自带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不但严重败坏了我们国家的声誉、干扰了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严重伤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违背了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一事件所凸现的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意识缺乏、对职业规范的亵渎,值得我们思考。
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记者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却不能保持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并对国家和人民带了了严重的危害。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责任。新闻传播业应该不为任何权力左右,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公正、平衡的立场上报道事实,尽可能把个人感情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把对新闻事件评价的权利交给受众。新闻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使
命,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所谓真实、客观、公正等正是这种规范、道德和良知的体现。
美国《世界报》创始人普利策说过:“记者是国家航船上的了望哨。他要站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不计较自身的成败、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了信任他的人民服务”。
正因如此,记者要“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新闻传播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职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作为一种自我约束的内在力量,只有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意志,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自律”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使记者内化自己繁荣职业角色,才是长远之计。
新闻道德社会作用在于:它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中国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非常简单而纯粹,就是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客观、准确、全面的记录事件。如果隐瞒信息或信息不实或用虚假信息愚弄受众,或超越职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利用自身权利和影响,以不正当手段去达到某种目的或获取某种利益的行为,不仅会导致更多毫无意义、毫无权威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媒体会彻底失去公信力,加大老百姓的心理恐慌程度,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还会影响新闻事业的整体形象,甚至影响到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对于种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业内人士或专家在分析其内在原因时给出了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忽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所造成的,有的则认为缺少监督机构。但无论如何分析这一原因,其实它们都与新闻道德有关。
1.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匮乏的外部原因总结如下:
(1)传媒的职业权利与党政权力的混同。我国传媒长期作为党政机关的一部分运转,在市场经济新形式下,传媒有了自身的利益,记者的采访“权利”有了一定的“权力”,就有可能成为行贿的对象。
(2)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现象严重。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要求记者拉广告,分摊征订任务的问题。于是,记者的正面采访就可能变成一种发稿权与广告的交换。所谓“有偿新闻”,便是在这种机制下产生的。
(3)媒体竞争激烈,职业精神成为追逐短期利益的牺牲品。我国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尚不成熟,不少传媒间和传媒内部的竞争处于低水平的无序状态。传媒作为具有自身利益的利益单位,有着维护和扩张自身利益的驱动力。在生存焦虑的驱动下,传媒从业人员有可能淡化职业责任感。
(4)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自律规范和有效的规范执行机制。尽管从1991年起,全国记协就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此后又经过两次修订,但该准则内容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更缺乏执行和监督机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新闻业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有限,难以发挥切实的指导、约束和惩戒作用。
2.但是不能忽略内部原因是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问题。新闻工作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最
大诱因:经济利益,还有部分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缺乏应有的新闻职业道德,同时在现代新闻从业人员中新闻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教育不够,一些记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新闻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定没有真正被新闻从业者内化。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职业道德的约束往往显得乏力,这是虚假新闻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3.有些新闻工作者缺乏对自己工作内容的认识,他们没有意识到报道行为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活动,它决定了新闻报道者是为社会其他一部分人,或是整个社会在报道。而不是单纯的为自己或是某个人报告消息。从这个意义出发,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整体利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应该而且必须高于个人或所属小集团的利益。
(四)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蝴蝶轻轻地舞动一下翅膀,可能导致系统最终发生极大的变化”,用“蝴蝶效应”来比喻假新闻的危害一点也不为过。媒介是社会公器和社会守望者,它的虚假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系统以及记者自身会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
举例说明:
1.广州某报的一则道听途说的报道,让全国的瓜农遭遇了一场“台风”,损失惨重,仅海南一省就损失三千万。
2.7月19日广州某报新闻称:广州市民向有关部门投诉,怀疑西瓜被注入了红药水。一时间,广州市面上的西瓜无人问津。紧接着,香港几家媒体转载了这则报道,引起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和香港消委会的重视,专门提醒香港市民提高警惕,谨防“食瓜中毒”。“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新闻很快传播,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消费者中引起买瓜恐慌,人们望西瓜兴叹,各地西瓜价格暴跌。海南夏季西瓜主要销往广东和香港等地,谣言给海南西瓜以重创,由于无人收购,大片大片的西瓜烂在地里。河南、湖北、山东、宁夏等地瓜农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3.一名在新西兰本地工作的记者在看到几则关于中国黑心产品的相关新闻后,提出要在新西兰抵制中国进口产品。根据报道,这名记者看到了关于北京黑心“纸箱馅包子”和上海大白兔奶糖含甲醛的新闻后,在当地媒体上表示,新西兰应该对中国进口的产品实行更严厉的进口检测这样才能保证新西兰人的生活。而炮制“纸箱馅包子”的记者最终获刑监禁1年。
这样的假新闻不仅对人民生活造成恐慌,而且在国际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使外国记者在我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添油加醋。恰如刚刚经历的3.14西藏砸抢烧事件。
4.《纽约时报》的一个例子:2005年,《纽约时报》记者布莱尔炮制了多篇使用匿名信源的假新闻。而在这一年,美国国内新闻界先后爆发了“古兰经**”、“深喉事件”“特工门事件”等。结果由于布莱尔多次杜撰假新闻,受到终身执业禁止的处分。
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的一部分,也是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亟待继承与宣扬的标尺。作为党和国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坚决捍卫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同一切违反和丧失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假新闻首先是对学科的颠覆;其次是对客观事实的践踏;第三是对新闻伦理的背叛;第四是对公众信念的嘲弄。
5.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失去了职业道德: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再次领教了大自然的无比威力,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民族性格,更让我们感受了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忘我工作的敬业与拼搏。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之旗再一次高扬。
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肩负的神圣使命,许多媒体的记者忘记性别差异,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第一时间里奔赴灾区现场。他们顶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他们在黑夜中冒雨前行,他们身背器材徒步开进,他们连续奋战夜以继日。正是他们用自己辛苦的劳动,让亿万受众及时了解震区受灾情况,全面掌握党和政府的救援进展,生动再现解放军武警官兵、医护工作者拯救生命的感人事迹,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支持与援助。
四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
1.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具备叫高的政治觉悟、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2.规范和细化监管体制
一般来说,对于传媒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模式、第三方控制、同行控制。
受众控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受众对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的余数力是相当有限的。这一方面与国民的媒介素质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媒介体制有关。媒体的工作服务于公民言论出版的权利,媒体的权利归根到底是公众赋予的。因此,树立受众中心的观念,自觉把自己置于受众的监督之下,是新闻工作者树立职业意识的重要方面。
第三方控制.我国实行的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已经较为全面,问题在于如何把这些制度性的东西细化和可操作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流于形式.可参照国际上有关规定和相关条例更加细致以可增强可行性。
同行控制。不妨效仿外国的先进经验,成立一个由学界、政界和业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的、权威的媒介批评和处理受众投诉委员会,负责监督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并使其裁决在国内各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另外,该组织应设立一个媒介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下,假新闻多,信用度低的媒体其等级就会相应降低,同时权威性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媒体就会脱颖而出,受到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3.建立健全传媒自律机制
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需要传媒自身配置一套实施细责和监督机制.西方一些媒体会定期的发给记者一份新闻道德准则和一份调查问卷,每位记者都必须认真阅读,填写然后签名为证。在经常强调下,使每个记者都深深自省自己的职业活动是否违反了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我国媒体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各媒体行业自律的检查工作日常化,达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此外,媒体还可以设立专职的受众意见调查员,专门负责将受众的意见分析汇总并反馈给媒体决策者。
只有建设新时期的新闻职业道德,加强新闻自律,从源头上制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同时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和新闻职业道德素质,严格遵守从业范围,是根除虚假新闻的最根本途径。
参考书目
[1] 简光洲[J].《新闻记者》.上海市新闻学会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联合出版.2008.10 [2]黄瑚[M].《新闻伦理学》.新华出版社.2001.12 [3]陈绚[M].《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3 [4]凌非[M].《中国媒体调查》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 5
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摘要: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新闻工作者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却不能保持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并对国家和人民带了了严重的危害。......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摘要: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记者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却不能保持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并对国家和人民带了了严重的危害。加强记......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职业新闻记者协会成员相信......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和本专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
论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论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一、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含义1、新闻自由的概念2、媒体责任的由来3、新闻自由和媒体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