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一课时(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种群的特征。2.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3.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4.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2.种群数量的变化。3.生物群落的概念。
教学难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具准备
1.录像资料:野兔成灾、蝗灾。
2.剪报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山西发生蝗灾。
3.投影片(或自制挂图):
①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曲线;
③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④某海岛上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
⑤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⑥某岛屿上绵羊种群的增长曲线;
⑦两种增长类型比较;
⑧森林生物群落和湖泊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⑨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教学方法
讲述,谈话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引言:在生产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既获得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研究生物的群体单位——种群和生物群落。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七章学过的种群概念。
提问:什么是种群?
(回答: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练习: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3.世界上的全部鸟。4.一片农田的全部东亚飞蝗。
(回答:2和4是种群。)
讲述: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提问:实际研究中,不可能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
(回答: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估计整个种群的密度。)
讲述:对了,这就是常用的取样调查法。
要测定某地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实习3介绍的就是这种方法。
要测定某地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就是在被调查的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公式是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提问:经过测定,我国某地的野驴,平均每100km不足两头,而同一地区的灰仓鼠,平均每100km有数十万只。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提问:在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夏天种群密度较高,秋未则降低。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回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小结: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讲述:种群密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我们继续研究种群的其他特征。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何?
(回答: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投影片:我国人口数量变化曲线)
讨论: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论: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是导致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讨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措施?
(结论:在死亡率低的前提下,只能控制人口出生率。)
(在此可批判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观点。)
小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讲述:与出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一般分为三个年龄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提问:按年龄组成可分为几种类型?
(回答:1.幼年多、老年少,2.幼年少、老年多,3.比例适中。)
(投影片: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提问:幼年多、老年少,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回答: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提问:幼年少。老年多,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回答:种群密度会逐渐减小。)
提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回答:种群密度会保持稳定。)
小结:种群的年龄组成可用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按变化趋势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讲述:与出生率有关的另一个种群特征是种群的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提问: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对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回答: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讲述:生产上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杀虫效果。
小结: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讲述:种群除了以上所讲的特征外,还有迁人和迁出等特征。
总结:综上所述,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种群
(一)概念:
(二)特征: 1.种群密度(1)概念:
(2)测定:取样调查法。
①植物:样方法 ②动物:标志重捕法
(3)特点: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2.出生率和死亡率
(一)概念:(2)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
3.年龄组成(1)概念:
(2)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4.性别比例(1)概念:
(2)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比例失调——种群密度减少
总结:核心—数量变化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预测—年龄组成
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种群和生物群落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种群和生物群落课件教学设计方案引入:前面我们分析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但有些问题需要将生物的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解决。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一、关于种群概念的教......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2课时)读图:一个池塘有哪些生物种群?(1) 植物:包括挺水植物芦苇、莲,浮水植物浮萍、水莲。沉水植物池草,浮游植物淡水藻类. (2)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如水蚤,底栖......
最新高二生物 生物与环境之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下载word文档
高二生物 生物与环境之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下载【】查字典生物网小编编辑整理了高二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之种群和生物群落,供广大同学们在暑假期间,复习本门课程,希望能帮助同学......